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功能及运用

2016-02-28 03:10:27邹观长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1期
关键词:将乐县电视新闻

邹观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功能及运用

邹观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它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背景声等。随着现代传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电视新闻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同期声,更能进一步保证节目的可看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使节目达到最佳效果。

电视新闻;同期声;真实性;可信度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合理运用,使电视新闻声音与图像有机统一在一起,相互映衬,更具可看性、观赏性,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实际的采访中,善于发掘同期声的魅力、巧用、活用同期的同时,更要警惕同期声使用不到位而让电视新闻这种独特的优势变成劣势这一情况。本文从同期声的作用、合理运用同期声等方面阐述如何善用巧用同期声,以充分展现电视新闻的魅力。

1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应用的效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拍摄现场的同步记录,就其真实性而言,对吸引、感染受众的作用是毋庸赘述的,这也是同期声用于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因此,在电视新闻表现中如何发掘、发挥同期声的作用,对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1.1 还原和再现新闻场景,弥补画面的不足

2010年6月18日,福建省将乐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写一篇关于将乐县大源乡高山偏远村遭受暴雨袭击受灾严重的新闻报道中,由于道路中断,第一时间无法赶到现场,第一现场的雨情灾情也不可能拍摄到,但由于记者在采访时加入了大量的同期声,使整个片子瞬间就显得真实可信。在采访中,几名当地的村民争着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如(1)那真是倾盆大雨啊,我长这么大,我还第一次看到。要不是我跑得快就被洪水冲下去了。(2)你看看,我家的房子、猪栏都被冲走了。短短数语,把当时的雨情以及强降雨造成的损失真实地再现出来。但是,如果把这一人物同期声改为解说词,让播音员配音,效果就会大加折扣。

1.2 烘托气氛,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可看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央台记者在报道期间,大量运用了温家宝总理的现场声:“父老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了,地震可以移动山川、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你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你们的孩儿就是我们的孩儿”。2010年6月18日,将乐县遭受特别暴雨袭击受灾严重,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孙春兰到灾区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时,福建新闻中心的记者也使用了大量的现场声进行报道。一句句、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现场同期声,体现出了领导干部对灾情的重视,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对战胜困难充满了坚定的信心。这些同期声的运用比只有画面加解说印象会深刻得多。看过新闻之后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了真实、生动的现场“同期声”使用效果。

1.3 增强现场感,提高电视新闻的可信度

以“将乐捣毁一个特大制毒窝点”为例。2015年9月下旬,将乐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白莲镇小王村一林果场里有人制毒。民警随即展开侦查,掌握了确切的制毒地点。10月1日凌晨两点,十几名民警趁着夜色对制毒场所进行了突袭。现场声如下:

天现在有点亮了,大家都把手电关掉了……奔跑的脚步声……不要动,不要跑,开枪了。不要动,不要跑,不要动,不要动,手伸出来,手伸出来,这边,这边,这边。

按住,先按住,先按住,按住。

手铐,手铐。

铐住,铐住,没关系,先铐住这几个。(止)

整条消息现场声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大量的现场声,将整个抓捕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受众眼前,现场感十足,让人惊心动魄,身临其境。

2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正确合理运用

可以说,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是新闻事实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解说词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许正因为同期声的这种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出现了滥用同期声、人为制造同期声的现象,致使同期成为电视新闻的桎梏。

2.1 录好、用活现场声

新闻采访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拍到、录到才是硬道理”。记者在新闻现场,拍摄时一定要养成将机上的话筒打开录制现场声的良好习惯。这样即使有突发的事情,也能保证现场的声音与画面被完整地录制下来。特别是像各种惊险的抓捕、抢险救援、天灾人祸等新闻“现场”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抓拍到便不能“重新再来一遍”。

如《将乐捣毁一个特大制毒窝点》这篇报道,就是记者将抓捕的过程,完整地拍摄下来,并在后期稿件中采用了大量的现场同期声,将抓捕过程、公安干警的机智勇敢呈现在观众眼前。假如没有前期录好的大量现场声,后期编辑制作将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又如消息《将乐击沉采砂船保县城安全》,记者将官兵连续发射9发炮弹将采砂船击沉的现场完完整整地拍摄了下来,并活用了这些现场声,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2.2 力求简洁

在新闻采访中,经过会发现有些记者一味地照搬照用同期声,凡是报道都采用同期声,殊不知这样只能适得其反。有些时政新闻,特别是党委政府一些重大的决策性和总结性的报道,可能就太不适合用同期声,而只能用一些画面配解说。如果在这类报道中用上一个同期声,不仅达不达宣传的目的,还可能降低政府的权威性,显然不伦不类。

同时,在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内容也切忌过长,一般同期声的长度不宜超过25秒,过长的同期会使受众感到枯燥无味,影响收看效果,更会影响新闻宣传的效果。在实际采访中,一些采访对象讲话滔滔不绝,而记者为了尊重对方,不管怎样啰唆,都把对方的语言同期声全部录下,同期声超出1分钟甚至更长,这样的新闻很难吸引受众的眼球。因此,电视新闻中的人物同期要简洁、言简意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栏目在运用同期声时一般只有十秒二十秒,寥寥数语,就将整个新闻的主题突显出来。

2.3 力求有新意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不能墨守成规,千篇一律,要有创新的意识。因为新闻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每个受访者的性格、生活环境都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要因人、因事而采用不同的采访方法。比如,采访一些有语言和行动障碍的残疾人时,可多用一些肢体语言代替需要表现的同期声内容,或者让其至亲的人来讲述。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在于新。一条电视新闻的“新”不仅是事实新、形式新,同时也包括同期声中人物语言“新”。在很多演讲类新闻中,开篇通常是一些套话,之后才进入正题。如果采用这些套话,不仅占用新闻空间,整个新闻更会因语言“老”“旧”而“失色”。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善于运用手中的摄影机,抓住新鲜生动的人物语言,坚决摒弃套语陈言,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给采访对象编造一些让观众难以听懂、理解的“时髦”语言,让观众听了不知所云。

3 结语

正确认识同期声的价值和作用,合理运用同期声,是每个新闻记者应掌握的基本功。活用、巧用同期声,才能让电视新闻展示出其最大魅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合理有效地运用同期声,让电视新闻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将乐县电视新闻
将乐县2019年新春招聘会效果良好
就业与保障(2019年5期)2019-04-16 09:04:00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花开见佛
宝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52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将乐县茶叶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农业(2017年10期)2018-02-26 19:28:34
对初中跆拳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考试周刊(2017年44期)2017-12-28 09:05:19
浅析将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将乐县改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