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巍
(作者单位:哈密人民广播电台)
关于广播电台新闻时效性的探讨
程 巍
(作者单位:哈密人民广播电台)
快速发展的网络传媒事业,使媒体在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广播新闻媒体具有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进行舆论监督的职责,而媒体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一项有效途径便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中,及时有效地做好新闻报道。
广播电台;新闻;时效性;重要性
在国家建设发展进程中,现代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作为舆论喉舌,广播电台新闻能有效监督各类事业发展建设,使大众及时获得各类新消息,掌握更多的咨询信息,对社会动态做到全面洞悉[1]。针对这一情况,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突显新闻时效性,以主动竞争,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保护人民的知情权与话语权。
当新闻发生时,通常不可能瞬间就报道出去,这中间有一个过程,不管是媒体的处理还是报道,均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就会越强烈。反之,社会效果就会相对较弱。新闻的“新”有“最新最近”的意思,而最新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最关注、最讲究的,这也是听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所在。时效性是新闻非常重视的一点,其不单单是我国广播电台新闻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其他国家的新闻中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相应地也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率,进而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当前的广播电台新闻相较于传统广播电台新闻而言,时效性有很大的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广播电视新闻相较于电视来说,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新闻事件的插播或直播,而这一点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相对于报纸来说,众所周知,当群众拿到报纸时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包括排版、印刷等,而新闻的时效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影响。
若要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就应及时快速地报道正在形成和新近发生的事实。大千世界,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新的事件,如果总是沿着他人的老路前进,在看待问题上视角过于狭窄,那么必然会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对所报道的新闻毫无兴趣,甚至心生厌烦。所以,我们应突显新闻事件新的特征,力求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新闻的内容与形式。
2.1 捕捉独特性,提升新闻认可度
广播电台新闻不仅要保证及时快速地进行播报和传输,同时新闻工作者还应更深入地挖掘各类重要的新闻内容,以吸引大众的眼球,使之即使在众多新闻事件中也能快速地捕捉到广播电台新闻的独特性,进而提升其认可度[2]。比如,在报道“好心人奋不顾身救助落水少年”这则新闻时,工作者应通过采访不同人群,借助他们广泛的观点对新闻予以阐述,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采访完成后,将其快速编辑成消息并及时发送出去。所以,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对基本要领予以全面掌握的前提下,选择新颖的新闻事件报道角度,增强采访报道时效性与创新性。
2.2 挖掘自身优势条件,展现听觉效应
广播电台新闻若要体现时效性,就应全面挖掘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广播连线播报、现场深入报道等方式展开第一时间的宣传。时效性是展现广播媒体生命力的亮点所在。因此,广播媒体应尽可能地避免淡化甚至是弱化新闻时效性。
各大电台应充分利用听觉效应,比如,如果广播电台想挖掘声音特色,那么其新闻播报就使用记者口述和现场录音交叉的方式。为使新闻时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可通过电话连线或现场报道等方式,在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话语控制权。
广播电台新闻所采用的现场报道形式是其独有的一种体裁形式,通过记者、主持人的实时互动以及现场解说,展开综合性的述评报道。
广播连线需要记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借助移动通信工具实现与新闻主持人的交流互动,进而顺利播报新闻事件,描述现场的真实情况。因此,应全面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应变能力,增强新闻播报敏锐感。
为使广播电台新闻的时效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应立足广播电台新闻媒介的内涵优势,以新颖的视角播报新闻,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对声音特色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此才能使受众真正认可广播电台新闻,使之发展更为全面。
[1]白云波.试论广播电台新闻的时效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3(16):32.
[2]杨莉.试论广播电台新闻的时效性[J].大众文艺,2012(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