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探究转型期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创新
王海青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本文基于转型期阶段的本土电视资源配置,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电视资源配置的创新。通过分析了解到,在转型期的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创新对于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转型期;本土电视资源;资源配置;创新
受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的经济一直在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逐渐得到了飞速提升,尤其是电视传媒行业。当前,电视传媒行业正面临转型期,在这一阶段中的电视资源配置也逐渐成为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电视资源在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长此以往势必会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创新本土电视资源配置,是推动电视传媒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目标主要是为了基本宣传工作,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下,电视媒体逐渐面临宣传与经营方面的改革。进入21世纪后,逐渐重视经营目标,出于对电视媒体属性的考虑,宣传工作也是电视资源配置的重要考量部分。所以,为了优化本土电视资源的配置,必须对其配置目标进行创新。当前,我国电视资源配置要在保证宣传的基础上加强经济效益,在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到达一定高度时,电视资源配置也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创新,以实现电视传媒的可持续发展[1]。创新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目标时,需要对大局与小局之间的关系进行着重处理,使小局的目的服从于大局,实现二者最终目标的和谐统一。此外,本土电视资源配置主体也要对大局利益加以考虑,必要时甚至要为大局利益牺牲小局利益,利用转移支付等形式实现本土电视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本土电视资源配置方法进行创新时,需要全面发挥市场在其中的推动作用,并充分利用市场要素平衡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出于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本土电视资源配置一直未被重视,导致出现电视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经济与时代的不断发展,本土电视媒体逐渐被关注,甚至成为制约有关部门发展的关键点。基于此,在对本土电视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创新时,需要引进市场因素,并发挥积极作用,消除主流阶层的顾虑。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我国传媒行业不得不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渐将其改革成为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主的电子传媒[2]。这一形式也作为其他行业改革的主流形态加以传播,尤其是电视传媒行业。进行本土电视资源配置也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派生出更加新颖的配置形式,不仅要有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还要有能够适应市场的信息化配置形式,全面发挥政府部门对电视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推动其长远发展。
基于马克思理论的相关内容要求,对应“制度”一词有了明确的定义,即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也有相关研究人员针对经济发展、科技与制度之间关系运用函数公式的形式进行了总结:
G=f(I,T)
其中,G是经济发展,I为制度,而T则是科技。立足于近年来发展的经验可以了解到,制度本身不但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能够对其进行制约。同理,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的发展,同时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3]。对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的制度进行创新,其实就是制定可以被社会认可的正式、非正式机制,保证所制定的制度能够有所实施,在一定激励的作用下不断推动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制度的创新。另外,对土电视资源配置的制度进行创新,也要注意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处理激励和约束之间联系。制度不仅要运用于激励中,也要将其作用于资源配置主体,对其基本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对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为了能够实现电视传媒的稳定发展,对制度制定长期的预期十分必要。第三方面,对制度的变更关系进行处理。受时代发展的影响,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制度进行变更十分必要,用新制度替代原有的旧制度,从而保证规范主体的和谐发展。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确定,在转型期阶段内,对本土电视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创新,既是推动我国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本土电视资源配置,才能使我国电视传媒文化得到重视,促进电视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张志君,张婧莹.转型期本土电视传媒资源配置中的价值理性取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1).
[2]张志君,张婧莹.多重视阈 多种力量 多维创新——转型期本土新媒体资源配置的几个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2).
[3]唐月民.试论我国电视台资源配置的优化[J].理论学刊,2008(4).
王海青(1976-),女,山西太原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