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加强存贷利差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李燕
摘要:随着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完全放开,以及央行多次降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有限、仍以息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背景下,如何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抓好存贷利差管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常态经济形势以及利率市场化对该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提出加强存贷利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014年11月份以来,央行已六次降息,累计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65BP,存款基准利率150BP,并逐步放开了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商业银行利差空间大幅收窄,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存贷利差管理提出新要求。
(一)负债业务竞争加剧,稳存增存和成本管控压力加大。
在“大资管”背景下,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对存款的分流效应持续显现,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随着利率市场化及其他金融改革的加速推进,未来几年在负债资金来源上受到的外部冲击将进一步加大。从负债成本看,受央行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和存款市场竞争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付息成本普遍缓慢下降,甚至不降反升。在当前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逐步从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集约经营模式转型情况下,必须尽快调整负债业务增长方式,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完善存款定价体系,控制或压缩付息成本,以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
(二)新常态经济形势和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削弱了贷款收息水平。
一是对大客户议价压力上升。当前经济形势下,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信用风险上升,商业银行对优质大客户的竞争更加激烈,优质企业或大型企业在议价上占据优势,通常要求优惠利率,此外,优质大型企业集团往往有较低财务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对银行贷款需求下降,即使有贷款需求也往往要求利率下浮10%,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议价压力。二是个人住房利率下浮贷款增加。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住房按揭贷款量价齐跌,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水平大幅下跌。三是信用风险对贷款收息率的影响上升。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上升,拉低了贷款收息水平;为化解风险,变更存量贷款利率水平或延长结息周期;利率市场化后,为追求更高的收益选择信用等级偏低的企业客户,有可能使贷款质量整体水平下降,埋下信用风险隐患,进而也对未来贷款收息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三)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仍不完善,价值创造能力不强。
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存款定价机制和定价工具相对缺乏,存款定价比较粗犷,主要是以上级行授权标准直接定价,甚至存在一定非理性定价行为,对利率上浮及主动吸收高成本资金的依赖性较强,没有根据不同存款期限、金额和客户类型实行分层定价,没有对高成本存款以及成本倒挂的利率上浮存款进行额度管理,对自身可持续经营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打造都有不利影响。从贷款定价看,尽管目前定价机制和定价工具已比较完善,但由于对客户经理缺乏有效的定价考核机制,部分客户经理利率定价方法仍然比较简单粗放,不深入了解客户真实的定价需求和他行准确的报价信息,盲目跟随同业定价或偏信客户的一面之词,经常以整五或整十浮动幅度进行利率申请审批,价值创造能力不强。
(一)强化综合施策,保持良好的贷款收息水平。
1.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抓住当前“稳增长”带来的市场机遇,以国家产行业政策和央行货币信贷政策为导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着眼于夯实客户基础并为目标客户创造价值,通过完善信贷准入政策、优化运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信贷投放向水利等基础设施类优质项目倾斜,向议价能力较强的县域地区、小微企业、个人二手住房按揭、个人非住房贷款等业务领域倾斜,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提高新发放贷款利率水平。
2.实施动态、差异化的授权审批管理。对分支机构存贷款定价管理和利率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按照“总体稳定、适当微调”的原则,对存贷利差水平、贷款收息率四行排名前两位或环比正向变化的行,给予较为宽松的贷款利率授权;对存贷利差水平、贷款收息率四行排名后两位或环比反向变化的行,收紧部分贷款利率授权,通过授权约束防止贷款收息水平下滑过快。
3.做实贷款定价后评价工作。发挥监测评价对提高定价水平的“监督作用”,加强客户跟踪维护管理,定期分析客户生产经营、财务收支、银企往来情况,一方面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分析客户贷款风险及对农行贡献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结合收集掌握的同业定价相关信息,对原定价方案及时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定价水平充分覆盖风险,并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客户综合回报。
4.加强贷款计息方式管理。顺应央行降息周期特点,适度拉长资产久期,要求各行一年及以内新发放非个人住房贷款执行固定利率,一至三年(含)非个人住房贷款执行按年浮动或固定利率,三年以上非个人住房贷款执行按年浮动,以锁定贷款收益水平,规避利率下行风险。
5.提升信贷资产质量。针对当前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欠息对收息率的不利影响,要把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作为收息率管理精细化的重要着力点,深入推进全额信用风险管理,防止表外应收息的过快增长,加快表外应收利息的清理,推动提升贷款收息水平。同时,审慎审批因化解信用风险而需降低存量贷款利率水平或计息方式的事项。
(二)加强负债业务管理,有效控制付息成本。
1.实施负债组合管理,优化存款结构。在促进存款合规、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实行窗口指导、动态调整、奖惩挂钩的管理政策,加快构造合理的负债结构,有效控制负债成本,提升负债价值创造能力。一是继续突出核心存款的基础地位,统筹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管理手段,抢抓各类细分市场存款资源,实现总量增长目标。同时,认真研究存款波动规律,控制好存款增长的波动性。二是明确存款业务发展优先级,大力发展低成本负债,合理摆布高成本主动负债总量和结构。发挥目标规划、FTP价格和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引导全行大力拓展活期、短期存款和结算性同业存款等低成本核心存款,适度吸收中长期存款,合理把握3、5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占比,严控结构性存款、“一对一”理财及其他创新型高成本主动负债,继续停办保险协议存款。
2.实施量价平衡的差异化存款定价策略。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策略更趋理性审慎,由简单的“一浮到顶”转而根据自身的负债成本和客户结构分层定价,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之间存款差异化定价的竞争格局初步显现。作为稳健经营的国有大行,更应着眼于价值创造的要求,有效平衡好存款的量与价的关系,以同业竞争程度、客户利率敏感度和综合贡献度为依据,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并通过客户建设、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和渠道优化等非价格手段增强存款市场综合竞争力,控好负债成本刚性上升的幅度和节奏。在存款利率上浮政策上,应盯着主流同业,灵活调整,确保跟进到位;对农商行、邮储的存款利率竞争,日常以产品及服务优势为主,价格竞争为辅,旺季价格竞争策略与其保持一致。实行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容忍度管理。加强客户细分和成本效益测算,原则上不主动通过利率上浮吸收中长期存款,三年及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上浮政策重点用于低成本存款贡献大、交叉销售率高、有潜在合作机会的客户。合理设定本行及对单一客户中长期利率上浮存款的最大容忍区间,设定利率上浮后需要稳定和带动的低成本存款下限区间,确保整体存款成本上升的可控性。
(三)完善考核激励,激发提高定价水平的内生动力。
1.建立注重质量的存款考核方式。一是对机构和部门条线存款数量指标按付息率打折考核,引导全行由单纯追逐数量向价量结合转变。二是实施高成本主动负债额度控制并辅以考核机制。凡连续两个季度存贷利差低于同业且存款付息率高于同业的行,对高成本主动负债超过控制目标部分,按其外部付息率与本行各项存款平均FTP收益率差额的一定比例,发行一个季度的特殊产品进行处罚。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人民币存款付息率预警和管控机制。按照各行人民币存贷利差、存款付息率四行比较及存款FTP利差季度环比等变化情况进行预警分类,并随着预警信号等级的提升,匹配逐级趋严的组合政策措施。包括:对该行存在的定价执行问题通过业务提示函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督导;对存款FTP累进计价收入打折;对纳入绩效考核的日均存款计划完成率考核结果打折;对新发生FTP负利差存款发行特殊产品;调整存款利率转授权政策等。
2.将贷款收息水平与信贷资源配置和经济资本评价实行挂钩管理。将贷款收息率纳入信贷计划配置稳健性参数,对贷款定价位次低、定价水平变动劣于同业的分行,要相应扣减信贷计划,反之调增信贷计划。根据二级贷款收息率低于四行平均的部分和贷款日均余额,按一定比例加计资本占用,用于经济增加值指标计算。
3.对客户经理定价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利率定价水平的支点在基层一线、在前台客户经理,必须充分发挥其了解掌握市场、同业和客户实际情况的信息优势,调动其提高定价水平的积极性。以价值创造、回报提升或同业领先为基本导向,建立和完善对客户经理个人定价绩效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指标体系(如EVA、RAROC、与同业可比的收息率或存贷款利差等),并与绩效工资分配以适当的比例挂钩,有效引导客户经理强化“量效并举”的营销意识,主动提升议价定价能力。
(四)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定价管理团队。
1.重视利率定价专业人才的选用和培养。利率定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高端技术。要重视利率定价专业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的选用,把具备较为全面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利率管理专业素养和相关法规政策水平,既能在宏观上分析判断经济金融政策和形势,分析金融市场运行特征和规律,又能根据外部监管政策、内部管理要求和同业竞争态势,结合本行实际,在微观上灵活运用定价管理政策、流程、方法、工具,持续改进本行定价绩效,作为选人的重要依据。同时,积极为该类专业人才实施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拓宽个人成长空间,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建立覆盖广、层次深、常态化的利率培训机制。要定期对利率管理条线人员深入开展培训。重点提高利率管理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和政策水平,掌握风险识别评估、信用等级评定、经济金融分析等定价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升定价综合管理能力。要持续对前台客户经理开展利率定价专题培训。一方面,传导科学定价理念,引导客户经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强化成本效益测算观念,树立差别化、精细化定价意识,摆脱粗放定价、一让到底的传统思维。另一方面,帮助其熟悉利率管理政策,掌握定价基本方法,改进营销谈判技巧,提高议价提价能力,努力实现“量效并举”发展和EVA最大化目标。要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四个结合”,即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大规模集中授课与个性化送课上门相结合、内部师资和外部专家相结合、单一的纵向灌输和多元的互动交流相结合,持续强化培训效果。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