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

2016-02-27 12:34
美术文献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年展策展当代艺术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

11TH SHANGHAI BIENNALE

宋永红《风景》 木刻 54cm×37.5cm 2013年

乔治·阿德阿格伯作品《〈革命,以及革命〉……!》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新委任制作)

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展期:2016年1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

策展组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刘畑、陈韵、黛丝·默恩德

展览协调人:徐辰斐

主题展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3楼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线上、长阳路糕潮面包坊、宝山路、定海桥、上海音乐厅广场以及大悦城摩天轮等

主题展“终端站”艺术家:依凡娜·弗兰克、瑞吉娜·侯赛·加灵多、玛卓林·戴克曼、牟森+MSG

主题展参展艺术家:

阿甘·哈拉哈普、笹本晃、安娜瓦纳·哈罗巴、艾莎·贾托伊、阿尤达莫拉·坦尼莫沃·奥昆森德与莎乐美·阿瑟加、阿扎德·阿卡拉基、巴哈尔·贝巴哈尼、比安卡·巴尔迪、细胞小组、陈哲、克里斯蒂安·汤普森、克里斯汀·孙·金、欲望机器小组、艾特尔·阿德南、法布里斯·蒙泰罗、法尔扎纳·艾哈迈德·乌尔米、司法海洋学、加干迪普·辛格、乔治·阿德阿格博、格拉哈姆·哈伍德/优哈、夏碧泉、郝敬班、海蒂·芙欧特、胡向前、伊斯提凡·西洛斯、贾格迪普·莱纳、杰弗逊·品德、约翰·杰拉德、卡尔·马克思、肯德尔·戈尔斯、凯勒·巴勒凯、谢蓝天、李明维、莉娜·祖布索瓦、廖斐、CANTONBON、林科、阮芳灵、谭丽萨、刘韡、刘雨佳、陆平原、马海蛟、毛晨雨、玛丽娜·安卓索维奇、马茨·莱德斯坦姆、穆依纳克·比斯瓦思、缪格·伊尔马兹、娜布其、纳夫乔特·阿尔塔夫、尼古拉斯·威尔斯、尼古拉斯·赫氏/米歇尔·穆勒、奥利维耶·德·萨加赞、欧鲁·欧奇贝、张怡、彼得·皮勒、拉宾·孟达尔、激烈空间、拉菲克·舒沃、雷姆·阿尔卡迪、罗班·迈耶、罗斯·曼宁、萨米·巴罗基、森纳·奥泽曼、西蒙娜·法塔尔、索菲亚·斯道恩、苏拉伯·胡拉、孙原+彭禹、SUPERFLEX、苏拉比·夏尔马与特贾斯维尼·尼南贾纳、苏珊·克莱曼、新井卓、陶辉、陶思·马卡奇耶娃、提奥·爱舍图、托马斯·萨拉切诺、维云娜·菲德、维努·维.维.、维沙·达尔、王功新、王海川、杨振中、雅赞·卡里里、殷漪、于吉、郑波、郑重宾、周子曦。

汉迪·富特作品《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主题展和城市项目组成,主策展人为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

主题展

主题展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1至3楼,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6位(组),亚洲艺术家47位(组),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家团体12个。92个(组)艺术家代表了92种可能性,他们不仅讨论当下至关重要的命题,同时也指向未来。

主题展由4位“终端站”艺术家领衔,展览架构中折叠、附生着7层“复策展平台”,延伸项目“理论剧院”探索思考与感知的关系,另一延伸项目“51人”深入城市肌理探索人与城市的关系。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何不再问”既提出了一个问题,又发出了一个号召,它并不给出标准答案;观者来此与双年展相遇,带着问题的能量离开。

终端站

“终端站”是本次双年展的特色之一,由4位艺术家组成。它是问题的连接与放大之点,是知觉、身体、寓意的浓缩之点。

依凡娜·弗兰克(克罗地亚)邀请你在《迷失站台》经历一场观念与知觉的错位,在3个光影设置迥异的房间,你将经历失明和失重等迷失状态,当你无法判断自己身在何处,想象的大门便向你敞开;玛卓林·戴克曼(荷兰)的《月亮站》重访历史上哲学、科学、艺术和商界人士定期聚会的“伯明翰月亮协会”,如同当代百宝屋,《月亮站》每逢满月便聚集一批“月亮人”进行“月亮会谈”,在当今世界不断摇摆的钟摆中,寻找我们的坐标;瑞吉娜·侯赛·加灵多(危地马拉)的《我还活着》集合了她过去15年来表演的静态和动态图像,这些表演用身体来表现个人、社会、集体与权力的碰撞,讨论肉身与土地的位置;牟森+MSG(中国)的《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出品)这个充满野心的“跨媒介巨构”是本次双年展规模最大的单体作品,它通过“无限视角”“时间尽头”“黑暗深处”的三部曲结构呈现了一个庞大的叙事工程。

萨比赫·艾哈迈德作品《横纹光》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新委任制作)

托马斯·萨拉切诺作品《音速宇宙网》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牟森+MSG作品《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新委任制作)

复策展平台

在主题展的框架之下,折叠着7层“复策展平台”。它们是主题展的附生空间。每个“复策展平台”,都是一个独特案例,是对策展人角色、视角和切入点的探索。

7位来自不同城市和文化背景的年轻策展人带来7层“复策展平台”:

迪德姆·雅滋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自由是一种思想状态》:“自由是一种思想状态,它往往在思想中诞生,也在思想中死去。它经常被称为尊严、拒绝或反叛。”

伊凡·伊萨叶夫(俄罗斯莫斯科)《离开室》:“我们永远有机会创造我们自己的世界和时代,有机会去展开一个有意识的逃脱或出走,有机会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实现另一种选择。”

刘畑(中国杭州)《捉鬼者》:“旧物与故事中闪烁浮游不可见之精魂,唯真能‘摄影’者可摄而取之,是为‘捉鬼者’。”

慕娜·梅卡阿尔(法国巴黎)《飞屋》:“在《飞屋》中,艺术作品呈现了不断生成过程中的瞬间。《飞屋》是一份邀请:过程至上。”

萨比赫·艾哈迈德(印度德里)《横纹光》:“在我们这充满跳动屏幕和病毒式传播思想的时代,数字信号下掩埋了大量模拟信号的底物,它们爆发式地质问,档案文献该以怎样不同的肌理被重新创造?”

维沙·K·达尔作品《马尔殊——暴风神》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新委任制作)

斯拉加那·卡伊基尼(印度班加罗尔)《亲缘的向度》:“这是一个哲学性的编织,将我们和他人的个体生命和创造性共存关联在了一起。”

乌古楚克乌-史慕斯·泽卫(尼日利亚拉各斯)《过去的未来》:“历史可以凭记忆书写么?是否非洲的记忆握有世界的预兆?非洲未来主义是一张线路图还是终点?”

理论剧院

当理论开始工作,它开始歌唱。

“理论剧院”一次次进入展览结构,一次次激活现场。它探寻思想的感官性,提出“被表演的思想”的全新美学,塑造一个个鲜活的情境,它是思想的实验室和游乐场。

“理论剧院”的开幕活动包括:11月11—12日Jimena Canales的《爱因斯坦与伯格森间的对话I》,英文版由Raqs媒体小组表演;陆兴华+杨沛毅+赵穆的理论小歌剧《出色的借口》。

该项目由刘畑和姚梦溪共同监制,将在双年展展期持续推动、演进。

51人

主题展另一个延伸项目“51人”继承了其不断发问的精神,从“人”与“地方”邂逅的复杂性入手,探寻上海这座特大城市中公共和个人的可能性。项目总策划Raqs媒体小组将他们持续20多年的、关于城市生活的探讨延续到上海,由策展组成员陈韵带领定海桥互助社“51人工作组”共同执行。“51人”于2016年5月1日公开招募,得到上海市民的热情回应,共征集到84份方案。经过挑选的方案最终转化成51次“邂逅”。在双年展展期的17周内,每周将有3个关于上海的“人物”,在他们选择的地点,以即兴、对话、辩论、骑行等不同形式,分享他们的城市故事。他们是:城市编年史记录者、街头黑客、糖果爱好者、杂技演员、民间传说传播者、公寓说书人等。

“51人”的开幕活动为11月12日上午11时到晚上8时,在上海市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发生的“缪记黄鱼面一日营业”,届时缪师傅将展示他的黄鱼面精湛厨艺和几道拿手好菜。

城市项目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一如既往地延伸至城市机体中,通过聚会、表演、讲座、漫步、特展以及播客等多种形式,在双年展期间不断与城市对话。

本次双年展的“城市项目”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 上海双年展主题展项目的馆外延伸,由双年展策展团队策划,如“51人”在PSA之外、城市之内发生的项目;

二. 由PSA发起的馆外联动项目,如发生在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 “2016青策计划”之“谷神变”、上午艺术空间的“后沙龙”系列交流活动、由集装箱组成的“艺术巡城”项目、震旦博物馆的“时间之光——胡介鸣·记忆的拼图”等。

更多城市项目会在开幕后持续酝酿、发生。

王海川作品《七天》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出版物

导览册《蓝图》

《蓝图》包括前言、策展人笔记、22个问题、展场地图和艺术家及作品介绍,以及独具特色的、由艺术家自述组成的“潜流”。正如其名,它是地图、指南、笔记本,是观展的线索和有待填空的“底图”,但绝不是答案。

“何不再问”2017年台历

这本蕴含了53组问题的台历,也是本次双年展出版物的独特形式之一。由策展团队、参展艺术家和工作人员提出的53组问题,将发问与日历纸张的翻落动作糅合。留白的纸张供你书写日常的故事。

展览画册《何不再问:展览操作手册》

《何不再问:展览操作手册》是双年展出版三部曲的终曲,将分别有纸质和电子版。关于双年展是如何形成的,它提供一种内部视角,包括:艺术家研究、装置、特别委约制作的作品的档案。它提供双年展的经验与理解途径。画册由图片和简短的笔记组成,展示展览如何折叠、展开。它还包括“理论剧院”文本、装置作品和进行中的作品图片、书单、问题库和“51人”那些有关生活的故事。

它将对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有兴趣的人有价值。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

1992年,吉比什·巴什、莫妮卡·纳如拉、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了Raqs媒体小组。“Raqs”是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的一词,意指反复修行的苦行僧在旋转舞中进入的出神状态。Raqs媒体小组遵循着“运动中冥想”的宣言,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师、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郑波作品《为伊唱》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李明维作品《如实曲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它秉持高度学术性和创新性的宗旨,以开放的观察视野,关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流变和创新方向,是国际间重要的艺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6年是上海双年展20周年,也是它与PSA共生的第4年。上海双年展将继续立足上海,乘天时地利人和,鉴西方之前车,思入时代深处,力求创造亚洲双年展的高峰。2016年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以问题积聚推力,再次挑战叙述的极限。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PSA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自20世纪50年代南市发电厂,总面积为4.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其建筑不仅承载着上海工业时代的记忆,也是“后世博”重要文化项目之一,高达165米的烟囱已然成为上海当代文化的象征。2012年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机构和主办场所。

维云娜·菲德作品《客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新闻发布会策展团队与PSA学术委员会记者问答环节

猜你喜欢
双年展策展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关于策展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