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农村金融学会中青年研究小组
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行转型发展
常州市农村金融学会中青年研究小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银行作为现代经济金融的核心,过往基于需求侧的粗放经营方式已难以为继,也亟需明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通过进一步调优金融资源配置,提升有效金融供给质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加快促进自身的转型发展。
(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发展新理念的关键之举。我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增速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而供给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结构性质量问题。去年11月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系统阐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是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主动选择,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思想形成了有机整体,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系统升华。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根本目标,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结合起来,与稳增长促转型结合起来,通过扩大优质金融资源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稳妥支持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发展新难题的根本之策。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着利润增速放缓、传统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不良资产上升等多重挑战。一是金融需求发生新变化。在以扩张产能为主要动力的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逐步向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全生产要素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转变过程中,客户的商业模式、发展模式、金融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银行的业务导向、金融模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金融市场变化带来新冲击。民间金融、产业资本、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跨界竞争正在加剧形成新的金融生态体系,同时,利差收窄已成为长期趋势,亟须银行搭建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的竞合关系,探索新的服务和盈利模式。三是经济持续下行积累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加速向金融体系传导。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疲软,而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的复杂性、传染性和突发性也进一步上升,银行业的业务发展、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突出问题的有力举措,也为银行业的改革实践指明了道路、提供了广阔空间。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要坚持以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班子领导核心作用为中心总揽全行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做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工作推进中,既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实干实政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内部合力;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妥善处置一些对地方金融秩序、对银行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僵尸企业贷款退出、重大资产重组、诚信社会构建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司法部门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争取金融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合力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更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源头活水,离开实体经济,银行业的发展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要想方设法抓住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潜力,找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用增量信贷的有效投入来调整、优化总量结构,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特别是不良贷款余额、逾期贷款等信用风险指标仍在劣变,要始终绷紧防控风险这根弦,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敏感性,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发展与风险的动态平衡。
(三)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合规经营相结合。解决供给不力问题,增加中高端供给,归根到底要靠更多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满足新需求角度出发,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更多新供给,加速推进资产轻型化、管理扁平化、经营差异化、渠道信息化、服务综合化。如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增加有效融资服务,在业务结构上从存贷款业务向全面资金业务管理转变;加快推进扁平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增强激励约束有效性,防范短期化逐利行为;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机构网点优化转型,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培育更强发展新势能。在加快创新发展的同时,坚持稳健经营不动摇,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风险管理和效益增长的关系,按照依法治行和从严治行要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员工管理和案件防控,严防各类不规范、不审慎的经营行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说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三去一降一补”各有侧重、辩证统一。银行业要做好“加减法”,按照市场原则重新配置信贷资源,通过“加”来支持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减”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改善市场供求失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一)抓住关键“补短板”。补短板是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对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攻坚,也为银行发展资产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要有效结合信贷政策,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从源头上培育新供给。一是把握机遇,抢抓优质大项目、大客户。要用好上级行信贷支持政策,优先考虑棚改、水利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对政府类项目,要积极从银行端推动客户端、引导政府方,通过主动参与项目融资方案策划、设计,争取以专业、成熟的方案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项目运作。二是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瞄定的智能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五大产业、20个细分行业,加大对制造业装备升级、绿色制造水平提高、工业基础能力增强、“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培育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按照“用心、用情、用力,做出特色、做出成效”的要求,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中低田改造建设和政府兜底的美丽乡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稳妥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妥扩大对全市优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大推广农村土地承包权、农村房产抵押贷款等“三农”特色产品。四是大力支持新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加快消费信贷产品创新与推广,持续优化消费贷款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业务新模式。深化信用卡服务创新,构建分期付款多元化服务体系,持续提高账单和消费分期转化率,大力推广现金分期、家居分期业务,满足客户多元化消费信贷需求。积极拓展汽车金融服务新领域,继续做大汽车分期业务。
(二)稳妥有序“去产能”。一是重点淘汰落后、低端低效产能。严格执行对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化工、造船、建筑等行业的限额管理,对“两高一剩”行业以及受房地产去库存影响大的建筑业原则上不再准入新客户、新项目,存量客户敞口用信原则上不增加。二是多策并举化解潜在风险客户风险。动态开展排查,逐户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对产品有市场、具有较好持续经营基础、有望通过重组盘活走出困境的问题客户,按照“风险敞口减少、担保措施不弱化、业务操作合规合法”的原则,在名单范围内准确运用政策;对大额风险客户,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银监局和同业及其它债权人沟通、协调,既要加大退出力度,也不能简单地压贷、抽贷,形成更大的风险;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三是严格新客户及增量用信管理。坚持绿色信贷,将环保评价结果作为信贷准入的刚性要求,环保、安全不达标企业“一票否决”,环保评价为黑、橙、黄的客户,敞口用信一律不得增加。不得新介入他行退出客户、过度融资客户、中高风险担保圈客户,现有存量客户敞口用信不得增加。四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将去产能与产业转移相结合,通过内保外贷、进出口信用贷款、押汇贷款、并购贷款等产品,为优势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
(三)分类施策“去库存”。“去库存”的核心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正确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投资下滑、区域分化、板块分化的现状,分类施策。一是积极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坚持个贷优先级战略,将住房按揭贷款作为投放的重中之重,做强一手房,做大二手房,积极拓展“公转商”贴息贷款和“农民安家贷”业务,进一步提升住房按揭贷款份额。二是原则上不介入商业地产、商品流通市场和经营性物业贷款项目。三是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加强首付资金来源审查,防止借贷资金用于首付等违反住房信贷政策的行为。
(四)双管齐下“去杠杆”。坚持“减少分子”和“增加分母”双管齐下,既要用好增量,也要盘活存量,有效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一是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走出去”发展等金融支持,使金融资源配置方向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由低效向高效部门流动,助力经济转型,优化资产结构。二是创新服务,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在开展并购基金业务的基础上,稳妥跟进产业基金项目,利用理财资金投资渠道打通融资业务合作新途径。发展融资租赁、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证券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杠杆率。积极探索投贷联动,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有效防范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与政府转贷平台、应急转贷资金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周转融”等转贷方式创新。四是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法律诉讼、呆账核销等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同时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做到应核尽核。
(五)规范经营“降成本”。一是顺应形势,合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信贷综合回报谈判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各环节业务操作规范、合理,严格遵守“七不准”、“四公开”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两禁两限”要求,严防政策和监管风险。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加速从注重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向提供适应产业跨界竞争的顾问式、融智式、互联网式的解决方案转变,满足新经济形势下客户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争取以质提价。特别是对财务成本敏感的客户,争取多运用产品、渠道做大资金流量,增加客户黏性。三是加快自身经营转型,落实向成本宣战、向风险宣战要求,内部挖潜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