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已经成为全球性病毒,肆意蔓延。美国也不例外。不少权威人士指出,全世界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最厉害的地方,不在拉丁美洲,不在非洲,不在欧洲,也不在亚洲,而是在美洲,准确地说,在美国。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不仅可以卖官鬻爵,而且买卖官职还可以明码标价。此谓之“美国式腐败”。这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式“透明度”之一斑。
在美国,买官卖官与别国相比,其手段更为隐蔽,更讲究策略,也更具欺骗性,很多时候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众所周知,美国每四年举行一次大选。每次大选后,如果不是本党继续执政,现有政府部长、局长级别的官员就会考虑辞职,由此导致高级官员、驻外使节像走马灯一样换。在新旧两任总统交接的两、三个月里,至少有数百名政府高官要被重新任命。这期间,美国新任总统要“论功行赏”,也就是说,新总统要根据竞选时各位大员为自己募集的竞选资金和做出的贡献,考虑安排其职位的肥缺。选举过程中的一些政治捐助大户,很自然摇身一变而成了新政府的高级官员、驻外大使。究其实质,“美国式腐败”是一种变相的买官卖官。
回报捐款大户是美国政治的潜规则。据报道,2000年,小布什竞选总统期间,有一个由200多人组成的“得州人支持公平正义协会”,平均每人为小布什筹得10万美元的资金。小布什上台后,该协会中有43人在政府谋得要职,其中包括劳工部长、国土安全办公室主任等。此外,还有19人出任美国驻欧洲各国大使等肥缺。“协会”成员以“政治捐款”的名义,共享“政治捐款”之实利。
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10万美元是小布什任命大使职位的最低价格。上任之初,小布什任命的瑞士大使是他的棒球队合伙人雷罗伊兹,据说他为共和党募捐300万美元,而其个人捐款就高达45万美元;霍华德·利奇,捐款22万美元(夫人另出6.38万美元),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法瑞希,曾为老布什管过家产,为小布什捐款14万美元,被任命为驻英国大使。
有人说,美国的“政治捐款”,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贪污贿赂,是受到美国法律保护的腐败。此言也许并不为过!一位深谙华盛顿政治的美国前高官谈到当选总统如何回报政治捐助者时说:“在美国,要想得到某个高级政府职位,金钱有时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高于能力因素。”根据资料统计,2004年8月前,小布什任命了30位在他的两次竞选中捐款10万美元以上的“大户”出任大使,其中80%毫无外交经验。对此,美国外交人员协会抗议道:“在众多大国中,只有美国习惯性地派遣非职业外交官担任驻外大使。”“现在该终结这种‘三年制大使租售’的腐败系统了。”
报载,小布什竞选其第一任总统时筹得约两亿美元资金,已经算是创了纪录。谁能想到,8年后,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筹得的竞选资金与之相比涨了两倍多,多达6.4亿美元。有人感慨,奥巴马简直就是竞选筹款的“神奇小子”,这也使民主党多年来罕见地在筹款方面打败老对手共和党。足够多的竞选资金为奥巴马阵营最终获胜立了大功。奥巴马的最大个人捐助者——房地产商克拉克、大律师吉尔伯特和好莱坞大亨卡兹伯格,这几个人获取的好处立刻在他当选之后显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奥巴马任期内至少有23位捐款金主获得驻外大使这一美差,累计至少超过1000万美元。具体价位是:驻比利时大使,236万美元;驻西班牙大使,112万美元;巴赞个人为奥巴马捐款231万美元,作为回报,奥巴马任命他为驻英国大使。
当然,其他总统与他们二人相比也不逊色。根据美国外交人员协会统计,比尔·克林顿将30%的大使职务留给了政治捐款人,理查德·尼克松与比尔·克林顿持平,也是30%,他们略低于约翰·肯尼迪的33%,老布什31%,吉米·卡特表现最好,也有24%。近年来,大使价码行情渐涨。就拿驻瑞士大使来说,克林顿时期还是19.6万美元,到了小布什已涨至45万美元,而现任大使拜尔,为奥巴马筹得了至少50万美元。
美国虽然允许政治捐款,但多是在任职之前,这和我们国内的下级官员为了得到提拔重用直接贿赂上级官员而进行的赤裸裸的买官卖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美国《联邦竞选法案》规定,捐款人必须公开姓名和数额,而且捐款数额也有明确规定:每个人每次选举时给某个候选人捐款不能超过1000美元,2002年调整为2000美元,后随通胀而浮动,2008年个人捐款金额上限为2300美元,公司、工会或其他民间组织设立的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捐款金额上限为5000美元,而个人一年可以用于支持选举的金额上限为4.7万美元。而且凡超过200美元的捐款都要上报负责竞选筹款监督的“联邦竞选委员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站详细追查每笔大额捐款的来源。鉴于政治献金的高度敏感性,除了该委员会之外,新闻界和一些社会监督团体也在密切关注着政治捐款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就算你是比尔·盖茨,对某个候选人情有独钟,严格地说,你一年最多也只能掏4.7万美元来支持他当选。一个军火商大佬即使想投入大笔资金资助某候选人,因为受到上述捐款上限的制约,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了。就算其发动朋友、亲戚、公司员工都来定向捐款,能筹集到的这点钱对于整个竞选所需要的经费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绝无可能达到有些人所想的可以操控选举结果的地步。
但是,在政治捐款上,美国人的变通招数似乎很多,大有孙猴子七十二变之能耐。俗话说,活人不能给尿憋死,更不能给钱憋死,有钱人总能找到花钱的办法。美国的捐款者都不是傻瓜。虽然对捐款数目有了限制,但有钱人或组织往往搞个“曲线救国”。这就是所谓的“软钱”。“软钱”是指捐给政党、用于非促选目的的“建党”捐款,因其数额不受法律限制,所以称之为“软钱”。这种捐给政党的钱只能用于该党的基本建设和运转,而不允许用于推销某一个候选人。虽然2002年《两党选举改革法案》旨在消除软钱的影响,但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们,想方设法把软钱变成“更软的钱”。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用这笔钱为候选人作议题广告,在广告中不提及候选人的名字,但是又推销了该候选人的政策,从而间接地搭售了这个候选人。
政治献金的金主们因受到《联邦竞选法》捐款金额的限制,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空有金钱百万,却报效无门。而“软钱”的存在使貌似无瑕的蛋上稍稍裂了道缝,引得这些苍蝇拼命往里钻。当然,这种“软钱”因为有铺天盖地的媒体监督和公开机制而显得合法化。一经合法化后,那些美国政治家们就可以义正词严,侃侃而谈:“这是合法渠道得来的,绝对不是腐败!”美国普通民众即使反对,也没有多少理由了。
美国也考虑过拒绝献金,结果是,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是随着竞选的规模增加,对资金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其次是随着政府的权力增加(一定程度也是因为经济活动的复杂度和规模增加),对企业的影响力也增加,企业不可能不努力增加自己对政策的影响。影响可以是选票,也可以是钱。对于企业,最简单的,就是钱。当然,干什么事都不能太出格。一旦出格,麻烦就来了。
“做清官不搞腐败”,可谓是世界各国官员的公共话语。一般来讲,美国官员看似都能守住这条道德底线,一切政治捐款都晒在阳光下,每一个官员都无时无刻不处在舆论的监督之下。如果守住这条道德底线,大家相安无事。不过,有时也有例外。
2011年6月27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联邦地方法官詹姆斯·扎格尔在芝加哥一法院宣布,前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犯有17项罪名成立,其中包括“出售”参议员席位的罪名。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他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就空出来了。根据美国法律,联邦参议员如果在任期内离职,则由参议员所在州的州长任命一人填补空缺,任期到时再举行选举。布拉戈耶维奇于2002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州长,并在2006年连任。布拉戈耶维奇在这件事上大权在握。从政多年的布拉戈耶维奇很快嗅到这一权力的价值,于是,2009年4月,该州的州长布拉戈耶维奇一度放出话来:“谁要是想接替奥巴马这个职位,谁就得给我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人们不禁要问:向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媒体报道,对于该职位,布拉戈耶维奇明码标价,开出了四个具体条件:(1)为自己提供50万到10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2)或给自己谋得非营利组织年薪30万美元左右的职务;(3)或为自己的妻子帕蒂谋得某一公司年薪15万美元的董事职务;(4)或为自己在奥巴马新内阁中谋得一官半职,比如卫生部长或者驻外大使。让人吃惊的是,布拉戈耶维奇“并不认为自己在做什么错事”。在公布的电话录音中,他在与一位下属谈到奥巴马空缺出来的参议员席位时说,“参议员这一职位很有价值,不能没得到任何好处就把它给了别人”。据说,布拉戈耶维奇明知道有人在监听他的通话,却仍毫无顾忌。在另一段录音里,布拉戈耶维奇表示,“参议院席位价值不菲,决不能拱手让人,如果无法从中捞到上述好处,我将考虑亲自接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一职。”不仅如此,他甚至妄想获取以参议员职位换取驻外大使或是入阁担任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的机会,从而为他的仕途再添一块跳板,进而参加2016年总统竞选。
案发后不久,布拉戈耶维奇被联邦特工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他的办公室主任哈里斯。布拉戈耶维奇面临最严重的指控。2011年6月27日,美国一个陪审团裁定,伊利诺伊州前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受贿、敲诈勒索等17项罪名指控成立,他可能面临最高300年刑期。媒体报道,实际上,布拉戈耶维奇本来是一位富于政治魅力的人物,在任职期间广受芝加哥人爱戴;他推动改革清理贪腐,一度赢得“廉洁先生”美誉,获得了芝加哥市长戴利等重量级人物的认同。然而,布拉戈耶维奇不“满足”于现状,曾称担任州长感到“委屈”,早有问鼎白宫的打算。然而,要实现这一理想,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金钱是政治的母乳。”一位名叫杰西昂鲁的美国民主党政治家用这句话形象地描述美国政治的特点。不过,牢记这一格言的布拉戈耶维奇,却栽在了美国官场游戏规则上。负责调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称,“布拉戈耶维奇迫不及待地用手中特权换取个人财富,甚至妄想以参议员职位换取入阁机会,进而准备参加2016年总统竞选。”
不守美国官场游戏规则的布拉戈耶维奇的下场可叹可悲。布拉戈耶维奇欲公开受贿,经媒体曝光后不仅丢了官,等待他的还有漫长的刑期。据说,布拉戈耶维奇被联邦特工逮捕后的一段时间,他的巨幅画像一直被挂在州政府上空,旁边附有受贿事实的文字说明,媒体欲以此“搞垮他、搞臭他”。
看来,在美国要想做官,或欲混迹于官场,基本的为官和道德底线及其特定的美式游戏规则是不能突破的。如果想捞取好处,还是得讲点策略和手段。像布拉戈耶维奇公开说谁给我有价值的东西,就把这个议员的位置交给谁,难免引起公愤,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