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旅 心灵之旅 启迪之旅
——2016湖北大学生“信仰之旅”夏令营优秀学员研修报告选登

2016-02-27 11:30:51赵亭亭
学习月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夏令营信仰马克思主义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为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共湖北省委讲师团发起举办湖北省大学生“信仰之旅”夏令营。2013年以来,来自全省30多所高校的共计300多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了四届夏令营。7月12日-22日,第四届湖北省大学生“信仰之旅”夏令营举办。夏令营开展了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社会实践、革命圣地现场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青年学子通过学习体验,坚定了理想信念。现选取部分优秀研修心得予以刊登。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笃学不倦,书香沁满园,

江山指点,竞看艳阳天。

潜心静默研习,敏而好学手不释卷;

年少青春正好,扶摇直上绝破九天。

——此所谓荆楚青年!

本次夏令营我有幸接触到一场场精彩、丰富的讲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萌生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和如何坚持的问题。身边总有人说 “当代中国早已不需要马克思主义”,这点我十分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不仅强调对历史的总结,还强调预见和指导未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也意味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从个体精神信仰的层次看,当一个人对未来抱有一定希望时,他会赋予这份希望一个特定的名称,就像是“上帝”一样。马克思将他的上帝称为共产主义,这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善”,是人对自身类本质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值得我们努力向前的目标,是支撑我们生活得更好的精神信仰。

我们不能盲目信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更不能妄言过时,认为我们早已不需要。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改革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第二,关于为何现在很多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如何加强信仰的问题。为何有那么多的群众不信、甚至是不愿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呢?我想这与现实情况是分不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本应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们出现了负面形象时,老百姓的信任感当然会降低。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从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结合时代特征拓展与深化“家国情”与社会责任感,从传统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挖掘与丰富教育实例,从广泛的社会情感出发,慢慢浸染、渗透,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交往中对身边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三,关于当前思想混乱,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一些思考。当下有些青年迷失了方向,精神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国家、民族意识淡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没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人,何以对祖国一腔热血、赤胆忠心?何以承担起国家的重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何以不负先贤遗志,不负革命先烈为我们创下的这盛世太平?我们应当自觉抵制以戏说来扭曲历史与事实,以荒诞来取代正说和主流,以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来解构民族精神传统的行为。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听道德模范与基层干部的亲身经历与真情诉说,体验志愿服务做素食义工,还有十分难得的延安之行,都使我受益匪浅。在延安,只有当亲眼看到了简陋的窑洞,亲手摸到了每一块铭记着历史的墙砖,才让我将脑海里的知识原理与脚下的土地相联系,与劳作着的人民相联系,与身上承担着的“中国梦”的责任相联系。在窑洞前的院子中听延安大学的教授为我们讲述历史,在习总书记当年下乡的田野间体悟奋斗不易,在延安的每一寸土地上感慨先辈不朽、红色血液生生不息!这是我在延安收获的感动,更是我在延安学到的信仰真谛。

习总书记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我们应胸怀理想、意志坚定,关注天空,更脚踏实地。最后,我想用几句话收束我的研修报告:

百舸争流正当时,扶摇直上破九天。

望未来,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恰少年,年华正好,一往而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希宇)

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我曾参加过几次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每一次念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一句誓词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感到深切的恐惧与不安。是的,我不敢妄言我真的做好了为了党和人民随时牺牲一切的准备。这句誓词,它的含义是那么的直白清晰,但它沉甸甸的份量绝非能轻易承受的。我的一切,不仅意味着我的财富,也意味着我的生命,我的父母亲人。我不明白,一个普通人是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才能够有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勇气。在这次夏令营的交流中,我的疑惑似乎被解开了一些。一方面,我看到了各位老师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信仰坚定;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许多道德榜样在实践中奉献自己,信仰坚定。对此,我有两点思考。

第一,努力学习,增长知识与才干。我们现在是学生,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增长知识与才干,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否则,在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即使我们满腔热情,也不得不叹一句“心有余而力不足”。董明姐姐说了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她说“我的自信来源于我不断学习,我知道,只要我一直坚持努力学习,我就不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我不断在内心提醒自己,“要让你的才华配得上你的志向”。努力增长知识与才干,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二,切实行动,克服自私与狭隘。夏令营留给我们的,绝不应该只是感动和震撼,更应该是对我们行为的改变。信仰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落实到生活中,它离我们很近。为人民服务,可以从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做起,从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可以从弯腰多捡一次垃圾做起,从地铁上多让一次座位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做起。能够作为学校优秀代表参加此次夏令营,我们每一位学员都不会是第一次接触信仰这个概念,也不是完全没有信仰或者三观不正的学生。但我希望,这次夏令营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动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行动力一定要跟上思想,决不能想法千千万,但行动总是慢半拍。

虽然信仰之旅已经结束,但人生路上关于信仰的修行才刚刚开始。我对信仰的理解还不够成熟,好在我还年轻,我还有更长久的时间去思考我的信仰,坚守我的信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奋斗在路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晶)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什么?最初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我就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信仰是一份坚守

西方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这份坚守,体现在王均学书记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的默默付出。当他讲到,第一次来林区,看到林区群众过着“风扫地,月点灯”的艰苦生活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竟然禁不住流下了泪水,我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心怀群众的工作态度。

信仰是一种力量

高尔基说过崇高的信仰就是一种力量。信仰的力量支撑红军走过漫漫长征路途,信仰的力量带领共产党人把南泥湾的泥泞变为粮仓,信仰的力量激励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

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让他们拥有这样勇气的正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深深地相信: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中国总有一天会解放,人民总有一天会自由。这就是信仰,相信并且敬仰。

信仰是一份担当

当我们来到张思德同志的雕像前,天格外的蓝,整个广场也显得分外安静。在蓝天白云的衬映下,在绿树青山的怀抱中,张思德同志的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伟岸,他代表了每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年轻的警卫员在危难关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作为共产党人的担当和信仰。而共产党人之所以为共产党人,并不是因为那一枚党章,而是深植于心中的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忱和信仰。

信仰更是一份希望

巴尔扎克说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有了希望,全国道德模范董明可以克服困难开口讲话;有了希望,抗战时期共产党人甘愿住窑洞、吃小米、穿粗衣;有了希望,才有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前赴后继地奔赴延安献身革命事业。

人生中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孤独无助,会觉得迷茫彷徨,仿佛如同大海上航行的一叶扁舟,前方的灯塔忽明忽暗。这是年轻人普遍有的困惑,习总书记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后来他决心扎根梁家河,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福利。正是有了这份坚守、这种力量、这片希望,才会在梁家河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而“信仰之旅”就是我们的灯塔,在浮躁而迷茫的时代,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让我们的眼明亮起来,让我们重新思考信仰的意义,思考自己对信仰的认知,思考人生与信仰的关系。

从滔滔江水到累累黄土,这趟旅程不近;从月缺到月圆,这趟旅程不短;从迷茫到坚定,这趟旅程不浅。信仰是什么?当我结束夏令营的学习,心里有了清晰的答案: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就是我们的坚守、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担当和我们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莉楠)

不忘初心 坚定信仰

《华严经》中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不忘初心,就是要经常反省自己,人生走一遭,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到底想做点什么?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先,不忘祖国的历史,铭记先烈。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暗淡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在参观革命圣地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鲜活的历史,感受到了先辈们奋发有为的力量。今天,我们应牢记历史,铭记先烈,将爱国精神传承下去,珍爱和平。

其次,不忘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不懈奋斗。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目标,就会在旅途中迷失自己。我认为,梦想无所谓大小之分,梦想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王均学书记的梦想是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经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使村民们的境况逐步得到改善,他乐此不疲,奋力前行。正值青春大好年华的我们,当然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尽管前途漫长而曲折,但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终会收获幸福,摘得属于自己的桂冠。

再有,不忘责任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花有果的责任,云有雨的责任,太阳有光明的责任。作为成人或准成人的我们,应该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责任,讲担当,无需豪言壮语,无需惊天壮举,只需放眼当前,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面对列强欺凌,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就是责任;在平凡岗位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就是责任。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责任!

猜你喜欢
夏令营信仰马克思主义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五味夏令营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