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礼作乐思想的治国智慧及其现实意义

2016-02-27 06:31于天姿林彬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新丝路(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周公礼制礼乐

于天姿 林彬(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周公制礼作乐思想的治国智慧及其现实意义

于天姿 林彬(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周公作为西周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诸多思想政策对后世影响颇深。其辅政第六年所制礼乐,在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礼乐思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国智慧。究其本质为“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其通过礼制的各项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的约定明确差异,建构秩序,经乐的调和感召使万民认同并遵循礼制所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有序和谐的社会自治模式初建。周公制礼作乐思想所蕴含的治国智慧对于推动当今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周公;制礼作乐;社会秩序;社会治理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31

周公,姬姓,名旦,周武王之同母弟,武王克殷后两年逝去,其子年幼,遂周公辅政。周公辅政期间,政绩显赫,曾平定三监与武庚叛乱,并在征伐东夷过程中力挽狂澜,救周王朝于水火。周政权初建后,周公开始营建洛邑,封卫建侯,制礼作乐,并在周王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后毅然功成身退,致政成王。其退隐后专注于制礼作乐,所制礼乐开创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先河,是孔子敬仰“郁郁乎文哉”的经典,在促进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礼乐思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国智慧。

然而当今学者多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周公制礼作乐思想进行探究,对其思想的政治效用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周公制礼作乐作为政治制度与文化形态的社会变革,通过礼乐的并用将等级差异合法化,规范了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形成,对当今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有着诸多可借鉴之处。

一、周公制礼作乐思想的治国智慧

1.礼辨异:规范社会秩序

周公所制礼制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点,通过各项文化形态的礼制仪式规范,明确等级差异。《礼记·曲礼上》旨出:“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周公所制的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的各类礼仪规范谋求建立一种社会贵贱有等、家庭长幼有别、身份尊卑有级的规范和谐的社会秩序。其礼制中的“裴服”制、“法”制、“爵溢”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对不同等级的服饰、礼制活动的规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语·周语》中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即国内分五服,每种服饰有着不同的作用,如甸服日祭、侯服月祀、宾服供时享、荒服朝见等。周公通过各项礼制的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转换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等级差异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逐渐建立起来。礼制规范好似一张无形的牢固之网,从思想和行为上将不同层次、地位中的人明确区分开来。

2.乐统同:营造和谐氛围

《礼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在礼制明确等级地位差异,建立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乐成为礼制推行的有效载体。其通过优美的韵律,文雅的辞藻教化人心、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使人“承听”和顺。《礼书》有云“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乐通过一种儒雅和美的内在方式对于君臣、父子、宗亲的行为进行感化,使得人们尊重并认同礼制所明确的等级差异,人人依礼而行,促进礼制的推行,加强了礼乐制度对民众的教化作用,社会外则无怨,内则无争。乐似一条纽带,穿过礼网的层格,将不同格局中的人的思想感情,社会行为,政治关系消融调和在礼乐文化的和谐氛围中。

3.制礼作乐:推动社会柔性治理

礼乐制度实则为一种文化风俗的习成约定,其通过礼制规范的约束,乐的感召引导推动柔性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形成。礼乐制度的建立施行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秩序,也构建了国家、宗族等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国家组织协调各宗族,各宗族依照礼制的规范管理本族宗亲,配以周公敬德爱民之思想,无严苛法令的治理方式,人们自觉遵循礼制规范,社会治理模式初现雏形。

此外,礼乐文化也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射、御、书、数并称“六艺”。其在丰富教育内容,促进教育繁荣的同时,也通过教化的方式代代渗透其礼乐文化的思想内涵。长此以往,礼乐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坚守信奉的道德准则,其建立柔性的社会治理模式保障政权稳定,社会和谐。

《乐记》有云: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周公通过伦理教化的方式传播礼乐主流思想,从客观礼仪形式规制的设定来影响人们的主观意识形态。周公的礼乐制度看似为文化教导,实则为蕴含着极大政治智慧的治理方式,其通过礼制的规范划分,明确等级差异,建立社会秩序,同时借用乐的诗词韵律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使人们以平和之心面对差异,安分守己,推动柔性社会治理模式的建立。

二、周公制礼作乐思想治国智慧的现实意义

周公制礼作乐思想所构建的柔性的社会治理模式对于当今创新社会治理有着极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要求政府以信任的姿态,用倡导合作的方式,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社会自主自治的力量。在这一进程中,礼乐文化的教导对于和谐社会氛围的构建,道德软约束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所倡导的“礼”虽与周公所制的礼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究其本质都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目的都在于构建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自治。执政者对于礼的倡导,加以主流音乐的感召,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的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乐记》有云:“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作为一个时代人们精神面貌,内心情感的反映,其在传播的同时又调系着人们的内心情感和社会氛围,与政治、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当今执政者在建构礼仪道德规范的同时,也应对时代音乐的发展加以引导,借此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礼记·乐记》中有云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当前,我们虽不能用周公所制的刑法来监督礼制乐制的实施,但执政者的倡导与依法治国相互结合方式仍旧对于道德伦理规范的建立,社会明朗氛围的构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形成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相信执政者借鉴学习周公制礼作乐思想的治国精髓,并真正用到实践中后,我们离“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成康之际将并不遥远。

[1]陈续前. 礼:从周公到孔子[J]. 孔子研究,2009(4)

[2]吴新勇. 周公人本思想探颐[J].中州学刊,2010(3)

猜你喜欢
周公礼制礼乐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近代中国礼制变革与文化传统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