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社会批判与批判的社会哲学
——读《从富裕到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
宋宇
米哈伊洛·马尔科维奇继承马克思的传统、卢卡奇早期著作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试图建构一种现代批判的社会哲学,著成《从富裕到实践——哲学瑟社会批判》一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本书想要建构一种现代批判社会哲学,聚焦主要的社会问题,以表明当代工业社会各种现存形式的根本危机,并考察批判的社会理论的哲学基础,以找到目前的死胡同以外的各种可能路径。”
马尔科维奇的现代批判社会哲学主要集中在对人的批判和对国家的批判两个层面。
一、对人的批判。马尔科维奇认为,“现代工业文明为人的一种更加富裕、更加自由、更有创造力的生活增加了可能性,但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奴役和贫困,仍在我们的时代占支配地位。”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仍是一个异化的社会。这种异化既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自身的异化,也体现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异化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奴役。要克服这种异化,应进一步限定“人道化”这个概念,根据马克思主义中提到的“彻底的人道化”这个概念来讨论消除异化的问题。可见,马尔科维奇对人的批判,对社会异化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实证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解,超越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二、对国家的批判。马尔科维奇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产生了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力量并使得它们如此有力?他给出的答案是:垄断性社会群体的存在。这种垄断性的社会群体或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或是以社会的政治组织中的特权地位为基础,或者是两者兼有。马尔科维奇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国家模式中,一种是苏联模式,即国家主义模式;一种是南斯拉夫模式,即国家主义和自治相结合的模式。苏联模式过于集中化,同时其权力机构主要服务于官僚利益,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官僚色彩,背离了真正民主的社会组织。南斯拉夫模式的特征是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在工人和经理手中,而在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是在官僚手中的。严格来讲这种模式并没有在国家层面上完全克服异化,但它在某一方面来讲是进步的,与苏联的国家主义模式相比起来具有明显优势。马尔科维奇认为,这正是南斯拉夫人民有着更大动力和自由的原因。
然而,对人的批判和对国家的批判都不是本书的目的,本书的主旨在于通过对人和国家的批判塑造一种新人,进而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本书的理论批判是呼吁回到真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去塑造人、建构国家。正是因为这样的理论旨趣和实践旨归,再加上南斯拉夫实践派的成员们都和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及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战斗过,所以弗洛姆在本书前言中说,南斯拉夫实践派是彻底的、诚实的、令人钦佩的。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都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过研究,提出了许多社会批判理论问题。在诸多社会批判理论中,马尔科维奇的社会批判理论尤为具有代表性,他的批判以马克思的批判的社会理论为基础,通过探讨现代工业文明中彻底的人道化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主义或经济的人道化,最终实现新的人道社会及其组织。马尔科维奇的理论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表层的东西,而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深刻的哲学洞见。然而语言、传统,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差别,使得南斯拉夫各部分很难统一,很难满足不同政见和民族主义。包括马尔科维奇在内的南斯拉夫哲学家们十分理解这些困难的理由,因此,他们保持了那种对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说都是基本的态度——批判的态度。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杜娟〕
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著作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