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平
2014年12月30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总体要求中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作为始建于1993年,地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洪家楼附近片区的洪家楼第三小学,在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状况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呢?
审视社会环境、分析时代特点,不难看出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追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更加关注学校整体内涵的提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如此形势下,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提高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雅行示范者,只有做到“礼、理、立、力”,才能积极稳妥地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为实现上述教育目标,从2008年开始,学校就举办以读书节为载体,倾力打造“书香校园”特色项目,逐渐实践书香建设,弘扬传统文化。这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理清、细化办学思路提供了客观可贵的实践经验。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他们也不断深化对校园特色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清楚认识到,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底线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开发拓展性、探究性课程,尽可能创造条件,提供让学生个体根据潜质和兴趣各雅其雅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确立了学校办学思路:“雅行教育”。
一、“雅行教育”内涵
所谓“雅行”,“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行”是知行合一的立身准则,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较稳定的行为习惯。雅行教育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明雅(品德),博雅(学思),典雅(情趣),儒雅(气质)。以“雅”导“行”,以“行”促“雅”,慧中而秀外,引导师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师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雅行教育”确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雅仪、说雅言、读雅书、做雅事、有雅趣、善雅思,身心健康、学养丰厚、个性鲜明的合格小公民。
二、“雅行教育”实施总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成长规律,学校以“雅行文化教育”研究为主线,整合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构建雅行教育课程体系。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着力打造素雅的实效课堂;发展和雅的特色班级;丰富娴雅的个性社团。不断丰富“崇德尚文”的德育内涵,重视行为细节的研究与实践,完善“雅行”教育评价体制。全方位、立体体现“育文雅学生,塑儒雅教师,建优雅校园”的办学特色。为培养文雅而有修养、博学而有品位、全面而个性发展的公民奠基。
三、“雅行教育”实施举措
1.雅行环境孕育雅行
为营造浓厚的雅行环境,学校将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浓郁的雅行文化氛围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件事物都充满教育意义。
(1)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突显“雅”。“一切景语皆情语”,学校环境、班级文化围绕“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雅致”六个方面发挥教育效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
走进学校,校门口西侧墙壁上的学校办学理念和师生发展目标的雕塑,让人未进校园,先闻书香。迈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童话般的办公楼大厅,房檐下悬挂着一个正在浩瀚宇宙旋转的巨大钢制地球仪,它时刻在昭示他们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拥有世界的宽广胸怀。除此之外,书香味十足的门厅文化,东西两个天井里的巨幅孔子像,仿竹简上撰写的论语和现代科技雕塑,教学楼1~4楼长达60米的雅行印巷中的活动成果展示,以及教学区分别以读书故事、经典导读、读书励志故事为主题楼道文化等,无不显示出学校雅行育人的环境特点。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都突出“雅”字,各班都创造性地开辟了丰富多彩的雅行园地。教室外,雅行班徽,内涵丰富、个性十足;教室内,墙上设立的雅行群星榜、争做雅行好少年,快乐大比拼、好习惯早养成等栏目,成为班内成员彰显个性的展示舞台。
(2)制度文化规范“雅”。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不仅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达成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更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转化器、激发器和推进器。学校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结合学校雅行教育理念,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再实施。随着学校的发展,制度也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至今,这些制度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了强大的动力,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如,他们结合“雅行教育”,对学校的教研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完善,首先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有每周的听课日开放制度,有雅行课堂常规、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此外,学校鼓励老师发扬个性,积极创新,制定了与此匹配的绩效奖励等制度。正是依靠制度的激励,特别是制度的刚性约束,学校精神文化才得以更广泛、深入和快速的推进。
(3)家校文化共育“雅”。开放办学本身就是聚集资源,整合课程。雅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也是学校雅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提升家长的教育专业化水平,更新家长思想形成良好的家校雅行育人文化和氛围,一直是学校致力于其中的重点工作。每学期两封家校合作计划书,向家长系统传达学校需要家校合作的教育工作;每学期两次家长专业培训是学校的必备科目,从理论、意识、方法上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书香家庭建设中来,参与到雅行教育中来;每学期一次家长开放月,结合家访、家长会分层分批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家校联系研讨。家长已经成为雅行课程的主体,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一起研究探讨并促进孩子全面而个性化成长。
2.多彩活动践行雅行
活动是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土。求新、求实、求异是学校组织活动追求的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总结,达到雅行教育的目的。
(1)读写活动,保证实效性。坚持早读、午写、暮悟制度。上午、下午课前10分钟,执勤领导检查班主任每天进行经典美文诵读和练字指导活动到位情况。课下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到学校专门印制的《暮悟手册》上,每学期两次展评。从而加强语言积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开展读写经典、形成逐级过关等级评价机制。他们以《洪家楼第三小学经典集萃》为抓手,必背内容要求熟读成诵,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考级活动、一次硬笔书法考评,每学期诵读内容为一级,六年共十二级。采取教师监督各班考评小组互查的方式,背诵《洪家楼第三小学经典集萃》一书上的指定内容。“学生硬笔书法考级评定”也设定了六个等级,每学年举行两次考级评定,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硬笔书法考级档案,学生书法等级认定作为学生评优的必备条件。
举办魅力读书节,做到年年有亮点。学校一年一度举办的读书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务实高效。力求常办常新长效,年年有亮点有提升。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图书漂流、书法比赛、亲子诵读、班集体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举行“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在阅读中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结合庆“六一”举办大型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及时对读书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以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以点带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综合实践加深体验。他们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走出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使他人资源为我所用。
走出学校,带领学生到奶牛基地、唐王农业实践基地,了解现代农业,体验农民的辛劳。到积成电子参观高科技企业,了解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科技教育和动手实践课方面,利用山东省科技馆、历城区素质教育基地等现有场馆资源,作为学生实践的课堂,把别人的课堂当作自己的课堂;把极地海洋世界、济南植物园、百脉泉等景区作为学校的大场地,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愉悦身心,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空间;与历城鸭旺口小学、柳埠李家小学等学校结为手拉手学校,让学生走进农村的课堂和校园,一起考察学习,感受农村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此外,学校还依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资源,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目前已经与芬兰和澳大利亚的三所学校建立了国际友好学校的关系。
3.各雅其雅个性成长
(1)课改提升质量,开发雅行课程。学校课程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课程体系,形成与学校特色文化一致的雅行课程文化,是深入推进雅行特色学校创建,彰显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首先,设计课程校本化方案,构建雅行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从课程结构入手,探索构建了五大领域三类课程雅行体系。五大领域指健康体育、社会体验、语言文学、科学探究、艺术修养。通过课程的加减整合和优化,科学设置,较好地补充和完善了基础型课程,强化了国家课程的基础性,也体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多元性、适切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
其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推动雅行课程有效实施。为了雅行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学校致力于整体提升师资水平,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实施能力。开展教师“五个一”素质提升活动即每学期每人一节公开课;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后感;向教科研投稿一篇;设计一份检测试题或创新作业;写一篇教学反思。还通过组织隔周一次的“雅行论坛”、评选“学生喜欢的教师”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教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雅行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精品社团,促进个性发展。学校探索设置了诵读与书法、乒乓球和围棋等体验性课程,开发了体验性系列社团,强化“自主”理念,形成社团“超市”,科技、舞蹈、葫芦丝、版画、线描、英语配音等十六个门类的社团组织,以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目的。科技社团的同学创意的“快动快干水写布”荣获省一等奖,设计的“日历转盘”荣获市一等奖。吕剧、舞蹈和合唱社团参加市艺术节的文娱展演均获市一等奖。
(3)充分发掘潜力,创建特色班级。构建富有个性的和雅的班级是学校雅行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经过班主任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本学年有十三个班的特色项目已经通过了学校的验收。和雅特色班级创建成效初显。合唱特色班在2014年济南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信息特色班的作品《快乐的104》荣获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小学组电子板报一等奖。国学经典诵读班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语文你如此美丽”诵读展示评比荣获一等奖。
4.雅行评价激发活力
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产生不了效益。评价是导航,能指引雅行教育的目标方向。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设计了“雅行少年”评价方案,逐渐建立了“雅行”教育评价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督促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层次的奖励,体验成功的愉悦,促进良好习惯的全面养成。
(1)确定“雅行少年”评价形式。“雅行少年”评价分为学习“书”、行为“礼”两部分,“书”“礼”章分别是评价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过程性基础卡。书香卡、书韵卡、书礼卡是三级评价卡。学生通过积攒一定数量的“书”“礼”章兑换书香卡,根据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绩兑换三级评价卡,书礼卡是最高评价卡,凭5张书礼卡可以参与学校“雅行少年”的评选。
(2)明确“雅行少年”评价原则。①多元化。评价主体有教师、家长、学生联合行动,对评价细则要明确。②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③及时性。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强化,有助于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管理和促进功能,同时避免强化信息的滞后性。④数字化。快速有效评价,建立准确有效的评价统计数据,为学生建立了学生电子化、数字化的成长记录册。
(3)细化“雅行少年”评价内容。主要分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学习能力、个性成长四方面内容,每方面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导处、少先队根据管理分工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细则。通过体育达标、视力保持、课堂表现、作业、检测、活动、写字、诵读、特长等方面的良好表现来获得相应的卡章,逐层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评价的等级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表彰,每周各班根据评价推选出班级的“学习之星”“礼仪之星”“进步之星”“雅行之星”;在各种活动中,为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根据层级及时发放三级评级卡;期末时,他们会在本学期内的“雅行少年”中综合他们的全面而个性发展情况,评选出“雅行·十佳少年”,在下学期开学典礼上颁发奖杯,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雅行”评价体制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是评价主体,从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外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细致评价,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4)建立雅行评价网络平台。为了避免强化信息的滞后性,提高可操作性,高效直观地研究每位学生的身心、学习、品德和个性发展情况,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及时沟通与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开发建立了雅行评价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综合新课程理念的全新评价标准构建师生、家校、自评、互评的量化平台。实践中主要从“三分”与“三评”对学生的雅行教育评价机制进行尝试研究。“三分”即研究方法:分层实施、分类而评、分科而评。分年级段、分学科、按班级设计制定了更细更有针对性的评价细则。“三评”即评价机制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班主任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雅行评价系统打破纸质评价的信息滞后性,教师每节课后及时对学生当堂的表现进行评价,课下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行为习惯和品德等进行评价,家长不但可以登录查看学生当日当堂的表现,还可以对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学生家长三端的单行线式沟通变成双向沟通。家校合作实现了切实有效的实施与运行。参与系统评价的班级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均呈现良好的状态,较先期有了质的飞跃,雅行评价系统功不可没。
经过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努力,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级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山东省作文实验基地、济南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济南市文明单位、济南市绿色学校、济南市课改先进校、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
学校开展的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网络课程的应用研究”(分别是科学、语文两个学科的网络研究)和市级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先后顺利结题;全国十一五课题省级子课题“搞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中期评估中荣获一等奖。在每年的各级文化教育、科技创新、艺体比赛中获奖人数达700余人次。
学校探索的雅行教育,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只要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将教改与“雅行教育”交融在一起,一定会早日使雅行教育发展为一朵教育奇葩,实现“一校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喜人局面。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但愿洪家楼第三小学的“小学堂”,终将会使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幸福生活的“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