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探析

2016-02-26 02:35李小兰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

孔 强,李小兰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景观所,江苏常州213000)



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探析

孔 强,李小兰*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景观所,江苏常州213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自然生境日益破碎化,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带状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形式之一,需要从单纯的休憩和景观功能向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保健效益等功能转化,其植物群落的配置应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

1近自然植物群落基本理论

自然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生存境域中共生共存的所有植物种类的集合,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和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近自然植物群落又可称为近自然园林,其概念源于林学“近自然林业”理论,是一种回归自然,遵从自然法则,让自然来经营森林的思想。近自然植物群落理念是通过模拟自然地带性植被种植手法,营造在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与区域顶级群落接近的人工群落,来恢复城市生态环境[1],从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功能效益,对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和营造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然式植物景观或自然植物形成景观一直以来为人们所热衷,并极大地促进了专业人员对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人工栽培景观群落模式的研究。近自然植物景观要以地带性植被为依据,模拟自然植物群落[2],在设计和管理中做到最小限度的人工干预,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自发的过程和生态学原则,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教育的功能,经过自然选择和生态演替,形成结构稳定、物种丰富的植物景观。

2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

2.1城市带状绿地城市带状绿地由于受用地条件的影响,一般呈狭长型,其宽度不小于8 m,多结合城市道路、水系、建筑物等而建,多以绿化为主,辅以简单的设施,或具有滨水绿地的水陆生态,或具有道路附属绿地的流动界面,或具有建筑附属绿带的生态防护等多样性特征。带状绿地具有独特的线性形态,不仅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为城市生态空间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流通、交换提供重要载体,更是城市绿地网络化系统中的“生态桥梁”,沟通各个绿核(或绿地组团),并完善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城市带状绿地像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领地,即通过特殊的雨水收集装置,经“收、蓄、渗、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净化和填料的过滤吸附,剩下的雨水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实现雨水的“缓排慢释”。城市带状绿地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使城市中彼此孤立的自然版块相互连接,构筑城市绿色网络。其连续的线性景观空间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慢跑等慢行交通活动,使人们的活动介入与欣赏面更加多方位,并融入过程式体验,在满足人们休闲健身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多接近绿色空间的机会。

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带状绿地的结构对城市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带状绿地的边缘率较高,相同面积下,减弱“热岛效应”的能力大于圆形、矩形等绿地类型,在改善城市生态效益方面起到了其他绿地无法替代的作用[3]。绿地结构中,乔-灌-草绿地结构绿量大,群落结构层次复杂,郁闭度高,与草坪相比,空气负离子浓度高出1倍多。因此,植物群落越是复杂,越能够有效地提高负离子浓度,降低空气含菌量,提高绿地的空气净化能力,提高空气质量[4-5]。

2.2近自然植物群落在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中的营建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多指沿水而建的线性或带状绿地,宽度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具备水域生态系统和滨水陆地生态系统双重特性,一般具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是生态信息最丰富的生态敏感区,多结合周边用地特征及场地特征设计成滨水生态湿地公园、台地公园、广场绿地或生态防护林带等形式。根据区位和功能的不同,滨水带状绿地可分为景观游憩型和生态修复型两种形式。

2.2.1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多位于城市建成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人流量大,人类活动密集,生态承载力大,滨水绿地多破碎化并呈块状。人们对该区域的绿化配置要求较高,如绿地植物应具有观赏性、科普性、艺术性等,因此,绿地植物搭配应遵循科学、艺术和大众科普的基本原则,营造诸如雨水花园、水生植物石笼、生态花(石)阶等绿化新形式。此外,所选植物还应具备优美的姿态、独具特色的叶花果季相景观,并应适当增加一些康体植物的搭配。如桂花中的桂花精油不但能抗菌消炎,还可止咳化痰、平喘等。典型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模式有:栾树-红枫-碧桃-杜鹃群落,毛白杨-白皮松-元宝枫-榆叶梅群落,乌桕-紫荆(花叶锦带花)-扶芳藤-慈姑(浮萍草、睡莲、水烛)群落,香樟(栾树、玉兰)-桂花(紫薇、羽毛枫)-毛鹃(黄馨)-麦冬群落等。

2.2.2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属于自然河道或湖泊防护绿地,往往可结合河道或湖泊的季节性汛期变化,建设成为生态湿地公园或生态防护绿地。绿地多呈带状连续性布置,以自然性绿化植被为主,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属性,属于高度生态敏感区,承担着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受水位、潮汛、交通和生态方面的影响,景观空间自然丰富,是生物迁徙的重要生态廊道。绿化植物强调乔-灌-草复合的植物群落结构,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注重植物自然观赏特征的表现,结合竖向设计,综合考虑更有利于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机会和景观效果,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典型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模式有:无患子(枫香、乌桕)-夹竹桃(垂丝海棠)-酢浆草-蒲苇(芦苇、菖蒲、白芒)群落,朴树(栾树、合欢)-山茶(含笑、南天竹、大花六道木)-萱草(兰花三七)-梭鱼草(香蒲、千屈菜、再力花)群落等。

滨水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防护,以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3常州市滨水区带状绿地现状绿化分析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枕长江,南襟太湖、滆湖,区域内河塘纵横,水网丰富,滨水绿地亦成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常州市生物多样性规划调查,常州市河道总长度约为22.2 km,而其绿化率仅为28.9%,即约2/3的河道缺乏绿化;其次,河岸带绿化的平均宽度大小不一,有些河流基本无绿化,多数在60%左右,仅个别河流达到100%。总之,从河流绿化的长度和宽度来看,均显现出河流绿量、绿化率偏低[6]。常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空气湿润,特有的自然条件造成了植被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属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并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

2009年《常州市生态敏感区保护规划》和2013年《常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统计数据显示,常州市(包括金坛、溧阳)共有可供选择的维管植物1 537种(含种以下等级),隶属181科,656属,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其中被子植物142科,580属,1 403种,占绝对优势。常州市植被特有种属丰富,并兼有由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性。常见滨水适生植物有垂柳、水杉、落羽杉、晚樱、垂丝海棠、乌桕等乔木,水烛、蒲苇、梭鱼草、再力花、茭白、菱等水生植物。根据植物对水体的需求关系,已形成的一批优良的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绿化树种成为常州市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首选基调树种。

据笔者调查,常州市现阶段的滨水绿化模式较为丰富,生态绿化的建设与城市建设基本同步,但人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丰富度需要提高,植物种类特色有待强化,生态绿化的服务功能有待加强,天然性植被的物种和群落结构的模仿尚有较大差距。在此调查基础上,利用乡土树种确定营建常州市近自然植物群落选用的植物种类(表1)。

表1 常州市滨水近自然植物群落推荐树种

3结语

城市滨水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应结合场地地形特征,以多年生植物为主,自然式种植格局,体现乡野和自然,并考虑生态因子(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干扰,注重生态和景观效益的结合,以自然生境恢复和乡土植物综合利用为主,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层次结构营建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和绿视率。

近自然植物群落在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植物品种的生态特性,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乡土植物群落具有当地植物群落的显著特征,其生态系统内植物、动物、微生物通过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结合成一个有机体,并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后,形成更加稳定、自然的生态群落格局。

城市中的植物景观是人为调控的,比周围环境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因此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无疑将成为当下城市植被的重要形式,并不断为当代城市生态危机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 达良俊,杨永昌,陈鸣.生态型绿化法在上海“近自然”群落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4(3):38-40.

[2] 李春娇,贾培义,董丽.近自然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C]//张启翔.2007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 AMATI M, YOKOHARI M.Temporal changes and local vari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ondon’s green belt[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6,75:125-142.

[4] 车生泉.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11):44-48.

[5] 朱春阳,纪鹏,李树华.城市带状绿地结构类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1):18-24.

[6]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A].2013.

摘要研究以近自然群落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与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群落配置模式,并以常州滨水绿地为例,总结适合常州地区滨水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的植物种类,旨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景观效益

Analysis of Near Natural Pant Communities of City Waterfront Area Belt-shaped Green Space

KONG Qiang, LI Xiao-lan*(Landscape Department of Changzhou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d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Based on theory of near natural p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community configuration model of landscape recreational typ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ype waterfront green space were analyzed. With waterfront green space in Changzhou City as example, appropriate plant species in near natural pant community for waterfront area of Changzhou City were summarized,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Key wordsCity waterfront; Belt-shaped green space; Near natural pant community; Ecological benefit; Landscape benefit

收稿日期2015-12-07

作者简介孔强(1982- ),男,山东菏泽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研究。*通讯作者,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 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266-02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森林生态效益似乎不相关模型及其应用1)
生态效益及其特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ISO发布生态效益评估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