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职责使命 创新社会科学普及

2016-02-26 08:52张瑞才
学术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使命职责创新

张瑞才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106)



承担职责使命创新社会科学普及

张瑞才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科学普及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社会科学普及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使命。我们面对的形势、承担的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必须开展社会科学普及。社会科学普及的重点领域应当包括五个方面: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造中国精神;构建道德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开展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科学普及,一是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二是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三是有效挖掘资源,创新平台;四是树立法治意识。

关键词:社会科学普及; 职责; 使命; 创新

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科学普及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社会科学普及面临的形势,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应该有什么样的新举措。围绕这一主题,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二是社会科学普及的重点领域应该是什么,三是怎样开展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科学普及。

一、为什么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

为什么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这个问题看似已经解决了,实际上并未解决。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是基于我们对这项工作认识的程度,所以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理论上的自觉是行动上自觉的一个基本前提。为什么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呢?今天还要更深入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我们面对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需要我们深入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从形势的角度来说,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大报告起草时,一直坚持要写进去。这场伟大的斗争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这场伟大斗争中最关键的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形势,表面上看好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潜流涌动,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艰巨性是非常突出的。从国际层面来说,我们面对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这个交流、交融,交锋是异常的尖锐的,怎么在这种交流、交融、交锋当中把我们的主导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巩固好、发展好,我们面对的形势是很尖锐的。当中国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国外就大肆制造中国威胁论;当我们发展当中出现一些困境,出现一些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时候,它们又制造中国崩溃论。无论是威胁论也好、崩溃论也好,都是在和我们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较量,在这场斗争中,西方常常挥舞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武器,对我们不断地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所以我们如果社会科学普及不好,马克思主义不能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有效地掌握,我们要赢得这场伟大斗争,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国内的角度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思想文化领域面对着多元、多样、多变,而且人们价值选择的独立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形势。所以在多元、多样、多变当中,怎样来谋共识?交流、交融、交锋是主导,而多元、多样、多变是谋共识。怎样把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正能量和重要的精神价值,怎么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等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没有共同的信念,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难度也是很大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从形势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开展社会科学的普及。今天面对网络化大发展的态势,特别是网络舆论场的不断拓展,思想领域斗争的主阵地已经转向了网络。网络领域当中红色地带我们怎么积极进行价值引导的问题;灰色地带我们怎么来分析它的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的成分问题;黑色地带我们怎么把负价值弄清楚的问题。社会科学普及要做些什么呢?就是要引领红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弄清黑色地带,在网络议论这个主阵地当中进行较量。我们社会科学普及的平台建设,都跟过去大大不一样了。过去通过宣讲,通过报纸,通过电台,通过电视,这些渠道我们可以做,但是现在最难的网络这个思想领域的较量。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开展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因此,我们肩负着社会科学普及重任,没有社会科学普及,人们的思想境界,人们的文化知识,人们的科学素养,人们的理想信念怎么建立起来。我想这个特定的形势,要求我们要加大社会科学普及的力度。

第二是我们所承担的使命需要我们深度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当今中国,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四个“伟大”决定了我们社会科学普及的历史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为什么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呢?中国力量当中其实就是要通过我们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对时代精神的张扬,形成主导性的核心价值,聚集起正能量。面对新的使命,要完成历史任务是非常难的,看起来目标很近,但是离目标越近的时候,任务的影显度就越难。而在我们云南,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在考察我们云南工作期间明确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要求我们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中国梦云南篇章怎么来写,我们所面对的任务,比全国来说更加艰巨。就拿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够完成这么一个历史任务,而我们云南必须要经过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我们一定要跨越。要为跨越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提供思想的滋养,提供文化的条件,这个任务太难,任务太伟大,如果我们不进行社会科学的普及,那么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里说的人就是我们的主体,主体的精神境界,主体的主动意识,主体的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科学普及来加强理想信念的铸造,才有可能完成。因此,今天还要在这个新的基点上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应该说是社科联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一项基本性的工作,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普及的新的形势,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新载体,前程的问题是要弄清楚今天为什么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社会科学普及领域主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它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创新理论的重要历史使命。从这个历史使命来说,特别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对我们社科联提出的要做到“真、情、实、意”的要求,他讲的真、情、实、意,实际上就是社科联工作的“四字箴言”,我们如果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四个字理解清楚了,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重点领域和一些关键环节,就能够有效地把握了。社会科学普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古今,涉及到中西,涉及到人类知识体系的所有领域。然而,今天我们围绕着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伟大复兴,需要认真来研究、来思考、来抓好的重点领域有以下这么几个。

第一个就是怎么有效地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的社会科学普及,第一位的使命就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个依据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且它已经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今天我们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就是要普及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称作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要铸造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提升我们的理想信念,增强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巩固,当前从社会科学普及的角度来说,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所以我们选择在腾冲来召开这么一次会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认真总结、认真挖掘,云南马克思大众化的重要学术资源,及其给我们创造的有效的社会科学普及的平台。云南是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光荣传统的一个省,包括我们所建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也在这个主阵地当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在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当中,1920年,在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学研究会19个发起人中的2个代表性人物是云南人:一个是大理州祥云县王家庄村王氏三兄弟的大哥王复生同志;另一个是文山州砚山县平远街的王有德同志。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进行社会科学普及当中,在确立中国主导价值当中,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在宣传部工作的时候,与保山市、腾冲县一起组建艾思奇百姓宣讲团,后来在王德三的故乡祥云县成立的播火者宣讲团,就是宣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搞大众化,就是进行主导社会科学价值的最基本的普及。王复生的二弟王德三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主流价值中、在进行社会科学普及中,也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写的一本《夷经》,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传播给咱们云南少数民族。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科学理论一定要找到传播的方式,要中国化、民族化。如果不用彝族语言来写,彝族同胞就不能够看得懂,就不能够掌握这个基本知识,就不能够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今天我们在腾冲开会,同志们还要去看和顺乡,看艾思奇的故居,如果有时间大家还可以去瞻仰一下艾思奇的墓,艾思奇是上世纪30年代,咱们云南出的一代哲人。在确立主导价值进程中,作为社会科学普及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第一人。毛主席称他为人民的哲学家,他写的《大众哲学》就是社会科学普及,把马克思主义这么深奥的道理,用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十万青年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心向延安。所以说他在讲大众化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讲社会科学普及。对于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性,马克思有一个非常好的表述,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一篇文章当中讲过这么一段话,马克思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够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用物质的力量去推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而理论要掌握群众,理论就必须彻底,所谓彻底是把握什么是事物的根本,而把握事物根本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所以任何科学的理论,任何高深的理论,如果不被人掌握,被束之高阁,它就没有发挥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精神武器”,把人民称为“物质的武器”,物质的武器必须掌握精神的武器,这是马克思说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批判这么一个辩证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科学普及,科学理论一经掌握人民群众所产生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毛主席也说:“中国人民一旦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从这个角度来说,主导价值的不断地确立、不断地巩固,这么一个历史进程当中要找到有效的载体。艾思奇百姓宣讲团,包括艾思奇的故居,艾思奇的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缅怀这么一些先人,就是基于要确立主导性的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这么一些重要思想价值和思想资源怎么来挖掘,怎么来整理,这都需要一些新的研究。在滇西抗战主战场的龙陵县曾出现过一个在社会科学普及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的名字叫郑垧靖,郑垧靖在确立我们主导价值当中,呕心沥血。他就是脚穿一双解放鞋,身穿一套迷彩服,手中拿一个小喇叭,在田间地头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这是干什么,就是搞社会科学普及,就是把党的创新理论,把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老百姓知道,最后38岁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为新时期在社会科学普及,在主导价值确立当中一个新的时代标兵。云南思想战线,宣传战线,社会科学普及战线两个非常重要的优秀人才都诞生在保山市。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面对新形势,在交流、交融、交锋中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社会科学普及第一位的使命。

第二个就是怎样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共同思想基础就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今天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确立了,我们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非常的生动,在这场伟大实践当中怎么来确立这么一个共同信念,实际上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向度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虽然产生在改革开放这30多年,但是它是植根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植根于中国近代170多年,乃至植根于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程,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从这么大的一个历史厚度来讲清楚,要确立这么一个理想信念,要使人们有历史的意识,要有历史的根基,我们怎么来把它扎深历史的根基。同时还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位一体及其科学内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社会科学普及干什么,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它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把它讲清楚,把它讲明白,人们对它的发展,对它的信心就会更加坚定。要讲清楚它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要讲清楚它的制度属性。同时也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总依据,它的现实性,它的总布局,它的总任务,要确立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定信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自信,要增强理论的自信,要增强制度的自信。因此,我们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第二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怎样在人民当中把中国特色主义信念扎下根来,把它确立起来,把它巩固下去,在实践当中不断丰富它,不断拓展它,不断完善它,这就是我们社会科学普及第二个重要的任务。

第三个就是要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好我们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奋斗的5000年的历史进程当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强调国家统一,强调爱好和平,强调勤劳勇敢,强调自强不息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来进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是非常之巨大的,它所蕴含的宝藏是非常丰富的。毛主席在战争年代就说,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当割断历史,应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创新者,所以我们搞社会科学普及,要有效地挖掘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把中国文化当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包括已经中国化的佛教文化,怎么把它挖掘,怎么把它整理,让老百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滋养,来铸造我们中华民族的信念,来铸造我们的民族精神,来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实际上说,社会科学普及干什么,就是构筑精神家园。我们搞社会科学普及不是一个空的东西,民族资源的挖掘,传统文化的继承,这就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说,我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创造性的转化,要创新性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主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比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此外还有:一是儒家文化,二是作为本土文化的道教文化,第三是印度传过来的佛教文化,已经中国化了。从铸造民族精神角度来说,创造性转化,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对儒家文明怎样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中国人在对待儒家文化上也走了一些曲折道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们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对传统文化破坏性的做法。所以今天怎么来创造性的转化,这就是对待传统文化当中,毛主席讲过的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到推陈出新,这些指导思想实际上讲的就是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转化,铸造中国精神与儒家文化中的人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儒家的角度或儒家的话语来表述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人格化,就是儒家讲的做谦谦君子。做一个谦谦君子有三个基本标准,第一个标准就“君子成人之美”,就是别人有好事的时候你跟着高兴;第二个标准,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你想成就自己要先成就别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双赢、共赢、多赢的问题;第三个标准是“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君子认准共同价值,主导价值,又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并没有在共同价值的面前消弥自己的个性,消弥自己的独立性,这就是“谦谦君子”。后来孟子说,中国精神可以提升为在人格特征当中不仅做一个谦谦君子,能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大丈夫的人格。我们进行社会科学普及,怎样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转化,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和今天的人格特征结合到一起,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有的时候一件事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一个观念的确立它有可能使你变成另外一个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其中一个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来找资源,来使人们把握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我说的意思是社会科学普及在我们民族精神的铸造上,在时代精神的弘扬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四个就是道德的建构,论理的铸造。这是社会科学普及的又一个重点。道德建构和论理铸造对当前形势任务来说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没有道德就兴盛不起来,一个人没有道德就站不起来。所以,我们搞社会科学普及就是针对在社会公德的培育上,树立怎样的社会公德;在我们职业道德的建构上,我们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操守;在我们家庭建设当中,我们家庭美德的培育、个人修养、心性提升等问题。因此省文明办在全省许多地方创办了道德讲堂。道德讲堂干什么,就是在道德铸魂、论理建设当中进行社会科学普及的一个最重要的大的平台。

第五个就是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要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确立主导价值就是构建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这是社会科学普及的另一项重要的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到我们通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怎样来增强人们对这个价值观的认知;通过社科普及工作,来增强人们对这个价值观的认同;通过社科普及工作来创造性的转化这么一个价值观。

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社会科学普及程度最高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在所有城市,在所有媒体,在电视黄金时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惜字如金的版面,都是一个版一个版的讲24个字。我们传播这些,就是在进行社会科学普及,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国家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应该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普及不是没有事可做的,就是这8个字,讲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怎么来进行深度的解读,让人民认知认同这就难了。今天的社会科学普及实际上要在高层次上进行思想的引领,而思想引领当中就涉及到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有效的辨析,只有辨析清楚才能做到引领,引领了,人们接受了,社会科学普及才能达到目的。我仅举一个价值观当中的民主认知的例子。西方不断用人权、自由、民主来攻击我们,好像说中国人不讲民主似的,这就是一个大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科学普及。我们怎么不讲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最讲民主的政党,奋斗94年来从来没有丢掉过的目标就是民主。我们所讲的民主和西方所讲的民主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普及,让人民把这个民主理念确立下来。西方讲的民主就是选举民主,就是一票一选,就是多党政治。而我们讲的民主是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当家作主要选择它的实现途径,就是两个最基本的途径:一个途径是选举民主,就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个重要途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的独特贡献“协商民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独有的、独特的、独创的,我们社会科学普及能够把这个独有、独特、独创讲清楚,讲明白吗?讲清楚讲明白了,人们对民主的认知就超乎过去了,那么这个民主理念确立下来,它不就是社会科学普及了吗?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重要的层次,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这组概念从社会科学普及角度来说,也需要深度的挖掘。比如说对自由。很多人都崇尚,用社会科学普及来解读自由,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为什么很多人崇尚自由,人们崇尚自由用我们的中国语言或用咱们的云南话乃至于用我们的红河方言来说,有一句叫“想怎整就怎整”。很多人理解的自由就是这样,这是自由吗?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是对规律的把握。马克思说,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所以我们不回避自由这个价值,关键是通过社会科学普及怎么把自由讲清楚。我们再进一步说,用中国话来普及自由这个理念,我们也在反复研究,找到一个话语体系。用中国话来描述“自由”,就是孔子讲的人生境界发展历程当中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是自由,我认为中国人已经讲得很到位了,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干你自己想干的事,既不超越法度,又不超越纪律,这就是对规律的认知,这就是对必然的把握。我们用社会科学普及的理念把这么一个价值观能够讲清楚,就是非常生动,非常鲜活的社会科学普及。讲这个价值观很容易,怎么来普及它,这就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法治,这些都很抽象,你怎么来理解,这都需要普及的。

第三个层面,就是个人如何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在社会科学普及领域当中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如果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让人们理解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让人们理解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让人们理解了,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内化于心以后,个体再外化于行这么一个基本的过程,这就是社会科学普及所面对的艰巨任务。还有很多任务,我不一一例举了。这里重点讲了怎么通过我们的普及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通过社会科学普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通过社会科学普及怎么来铸造我们的民族精神;通过社会科学普及怎么来构造精神家园;通过社会科学普及怎么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领域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创新的平台也是很多的,普及的重点就是把这些知识向我们的干部,向我们的人民讲清楚,让他弄明白。

三、怎么普及的问题

怎么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现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交流交融交锋、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的形势面前,在纷繁复杂的领域当中,我们要有一个主导性的原则,就是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特别是我们社科联系统,一定要把握好政治导向,一定要把导向这根弦紧紧地绷住,在我们的主流思想文化阵地,绝不能有错误言论的声音,绝不能提供错误观点传播的平台。对一些似是而非,分不清楚的东西,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把关。因此我们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毛主席说过,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的东西,主流的东西不去占领,其它的东西自然就要去占领。今天讲政治意识,讲政治导向,就是一定要围绕主导价值的塑造来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要坚持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讲纪律,守规矩。而讲纪律守规矩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大家要讲政治纪律,一定要使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行动与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政治问题上,在大的政治是非面前不能够摇摆。

二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之所以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就是现在实践发展当中、在改革进程当中碰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改革当中人民对幸福感的理解,人民是不是有获得感的认识,这些都需要我们普及。那么,人民的幸福感是什么,获得感是什么,类似这些在改革当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它必然要反映到意识形态层面,所以马克思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今天所说的在改革当中的问题,经济发展当中的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当中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问题,这些大的问题需要我们把它说清楚,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说白了我们搞社会科学普及就是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始终把社会实践层面当中在意识形态反映出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把它讲清楚,把它解释明白。

三是要有效地挖掘资源,创新平台。我们搞社会科学普及就要充分利用资源、挖掘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历史资源、现实资源,还包括一些本土资源。比如刚才举的腾冲的艾思奇的这么一个大众化宣传平台,这么一个社会科学普及的有效载体。还有国殇墓园、怒江州泸水的驼峰纪念馆、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二一”纪念馆,以及最近国家又批给我们云南的5个抗战纪念平台等等,我们要通过有效地挖掘这些重要的资源对人的教化作用,来找到实现普及的重要载体。各地都有许多丰富的本土资源,我们怎么来挖掘整理,怎么来创新,我想这是需要我们今天在社会科学普及当中认真研究的。

四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一定要树立法治意识。我们今天搞社会科学普及要按照“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的要求,树立一种法治思维,要有一种法治的能力,这是搞社会科学普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我认为社会科学普及的一个突破点就是要抓紧或者说努力通过我们的工作,把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用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或用地方条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这样就为我们搞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法律的依据,使我们的法治手段和法治思维确立起来。所以社会科学普及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但光荣。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的进行理念的创新,进行社会科学普及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我们今天为什么把基层的包括到县社科联的都请来,就是要鼓励社会科学普及的基层的创新。社会科学普及最需要面对的就是基层受众,最能够体现我们工作成效的就是在基层,社会科学普及就是人在什么地方,老百姓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工作就在什么地方。在网络上的你就去网络上进行普及,在田间地头的你就到田间地头去普及,所以说,人是我们普及的主体。省社科联以后工作的指向,就是要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社会,服务好群众性的团体。群众性是社团组织的根基,离开了群众还要我们干什么,离开了我们所联系的这些社团还要我们社科联干什么,一定要把根子扎向基层,面向基层。我们所掌握的资源,都应该向基层倾斜,而不应该把我们社科联搞成一个行政化的、机关色彩很浓的权力之地。所以我想如果把我们的工作重心思考清楚,思考明白,我们的眼界就会开阔,我们做事的方式也就会更加具有科学性。

〔责任编辑:左安嵩〕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Popularization

ZHANG Rui-cai

(The Yunnan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Kunming, 650106, Yunnan, 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we are faced with reveals the urgency to carry out the task of social sciences popularization. There are five key areas for the publicizing work, including consolidating effectively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strengthening the commo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unity and struggle of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promoting that of the times; moral construction, ethical casting;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inally, as for how to put into effect the popularization program, fou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Namely, upholding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establishing problem awareness and sticking to being problem-oriented; effectively mining resources and innovating platform; setting up the rule-by-law consciousness.

Key words:social sciences popularization; responsibility; miss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6)01-0001-07

作者简介:张瑞才(1963- ),男,云南马龙人,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使命职责创新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