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古代思想

2016-02-26 01:03张茂杨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家儒家

张茂杨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暨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古代思想

张茂杨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暨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摘要:虽然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存在很多共同点,本文对这些相似之处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儒家;道家

人本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强调对人的经验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兴趣是研究人的问题、人的潜能和人的理念。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流派进入中国时,我们可以发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和视角与中国文化在很多地方是存在共同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下面我将简要分析他们共通的地方。

1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人文道德精神见长的儒家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资源.虽然不能简单地将儒学归结为人学。但人学在儒学中的特殊地位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

1.1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思想与儒家“人贵论”。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探究的目光投向积极、健康的人及其内在本性,大力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彰显个体作为人本身的存在意义。这里的“人”是一种想要脱离任何抽象依附的觉醒的个体。他们要求并且能够主宰自己。

从这个意义来看,在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史上,一条以“人为贵”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十分突出的。“人贵论”中的“贵”字,就是“有价值”的意思。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很重视人类的价值,即整个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儒家经典《尚书·秦誓》上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孝经》上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贵论”思想自先秦产生之后,一直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后世朱熹也说:“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桔槁则又并与其知觉而亡焉”(《宗元学案·答余方叔》)。儒学从认识上和道德上充分肯定了人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是有道德而过着充满理性的社会生活。这是儒学认为人之所以在天地问最高贵的原因。

1.2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理论与儒家的人生理想。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他认为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在这一方面,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也有相近的论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理论”可以从儒家经典《大学》里的“三纲”、“八目”中找到渊源。“三纲”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静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实际上就是循序渐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将自我价值与社会、国家利益融为一体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结果。明德、新民的结果不仅要使自己,而且还耍使他人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以求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

2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所以称之为道家。“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道家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

2.1马斯洛的内在价值论与道家的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罗杰斯认为人具有天生的某种倾向,即“实现倾向”。马斯洛则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子的人性论认为“道”是产生、形成宇宙万物的本体、始基。“道”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从天地万物到人类都是“道”产生的。“道”的本质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争无欲”。正因如此,“道”才具有最高的道德地位、最深的道德精神。老子在这种“天道自然无为”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性自然的人性论,这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界罗杰斯的人性观点想契合。

2.2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论”与道家的“悟道”“无为”境界的一致。在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者的诸多人格特点中,最能体现其道学内涵的就是其“自然自发性”。他说“自我实现者都可以描述为在行为中具有相对的自发性,并且在内在的生活、思想、冲动之中更加是具有自发性”。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自我实现者,但只有那些真正的自我实现者才有一种本能选择最适于自己发展的事情,这就是“道”。

马斯洛在研究过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后,把自我实现的途径与“无为而治——即任事物自然发展”的道家哲学联系起来,认为“无为”的状态是促进人自我实现的理想状态。他认定,理想社会的职能在于创造条件促进人类潜能的发展,这个条件就是“辅万物于自然”。

3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哲学、医学等思想闪烁着人本主义的光辉,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只要我们继续深入,就可以发现更多文化理念之间交互的地方。进而找到这些文化理念之间的契合点,为最后心理学的有机整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嵘,毕云.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中医心理疗法的相关性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12:21-23.

[2]杜智娟,苏艳梅.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儒家人学思想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2:156-157.

[3]何群群,丁道群.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国道家思想[J].心理学探新,2007.1:8-11.

[4]吕锡琛.试论道家哲学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J].哲学研究,2003.4:71-76.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18-01

猜你喜欢
道家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界与域的环境伦理思考——基于道家自然观之凭鉴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漫画道家思想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太极拳与道家思想之大美无形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