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历来就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策略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有情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情感渗透到课文朗读过程中,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高对认识、加深记忆、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名家名作,很多内容尤其是一些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的古典诗词和诗歌散文等都是有情朗读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要有意识地进行有情朗读和语感培养。如在学习九年级上第一单元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有情朗读,尤其是对于课文中的高潮部分“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更是要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将海燕积极抗争、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有重点的有情朗读,将学生引入了一种美好的情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反复诵读,丰富语感
良好语感的培养需要多读、精读、反复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就会更到位。文章中的每句话、每段字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要求学生对一些精美的片段进行反复地朗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作者蕴含的深刻感情,才能与作者真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准确传情、提高认识、丰富语感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尤其是对于课文中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等更要进行反复诵读,可以采取同桌对读、小组齐读等方式进行,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品词赏句,提高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只有对课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进行推敲、揣摩、细细咀嚼、品味,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蕴含着作者一定的情感,如果不进行仔细推敲,只靠表面理解,可能与作者要表达的意义相差甚远,无法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仔细地研读、揣摩、品味,正确理解它们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这样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偷偷地”、“钻”进行仔细地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通过对小草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对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等句子的赏析,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深刻理解作者的心灵世界。品词赏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有着重要帮助。
四、实践运用,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多读多说,只有在多读多写中学生的语感才能得到提高,但是语感的培养仅仅靠多读多写还是不够的。俗语有云,实践出真知,在阅读教学时,还需要教师注意将读写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应用、强化练习,这样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如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看家乡,说变化》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搜集家乡变化的具体事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演讲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演讲时要事例准确、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学生通过对家乡变化的深情描述,不但回顾了旧生活的艰辛,而且对未来美好生活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活动日记。通过演讲、写作等系列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活动效果。
崔红利,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