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
【摘 要】近些年来学习表演专业的人员越来越多,表演的相关行业趋于饱和,怎样才能在这个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是表演专业的热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表演,尤其是在影视剧表演和话剧表演的领域中,作为一名专业演员既要抓住两个领域的共性,还要区别两种表演形式的个性特点,了解怎样把握两种表演方法,演员在表演实践时应该注意什么,由此发现自身表演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关键词】影视;话剧;表演;演员;方法;区别;塑造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7-02
一、我们眼中的演员的表演
谈到表演,大家无外乎都知道这是一个分门别类的艺术,包括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杂技表演、戏剧表演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是由人去表演的。而我要说的表演是一种综合类表演,是涵盖了很多门艺术并且是活生生演人的艺术,即戏剧表演艺术,这种艺术的主体就是我们俗称的演员。
演员在剧作家创作出的文学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即二度创作,将平面的文字描写的形象塑造成一个活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角色形象,这种形象是演员扮演角色时创造出一系列的行动过程来完成的,因为表演是行动的艺术。
凡是学习过表演的人在校期间都学过表演专业的相关技能,也做过很多专业训练,我们都经过了动物模拟、观察生活、小品练习、小说文学作品改编、经典戏剧作品排演的过程,在关于演员的创作素质训练中也做了“七力四感”的元素训练,同样地在毕业大戏时也学习了怎样排演一台完整的大戏,怎样塑造角色并把所塑造的角色精彩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但是尽管如此,为什么在经过这么多的程序后我们在毕业实践中还是不能掌握一个表演的分寸,即影视和话剧,我们怎么样去适应这两个同样是表演的两个领域?
由实践得知,我们从事一项工作,有很多原因,我们热爱,我们没办法选择别的,我们只会这个,或者我们只想做好这个。那么影视和话剧同样存在选择的问题,但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演员就要了解怎么样做才会拓宽我们的表演道路。我相信我是热爱表演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我在学校排了那么多作业片段,也有一定的舞台经验,但在跨出校门的那一刻还是感觉自己是一张白纸。当我们真正要把我们所学的应用到实践中时却无从下手。同样是表演,为什么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的差距会有那么大。
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说,能演好话剧的不一定能演好影视剧,能演好影视剧的不一定能演好话剧。而真正的优秀演员是既能演话剧又能演好影视剧的演员。
二、存在于过程中的话剧和话剧表演
我说的过程有两个,一个是话剧排演的过程,另一个是话剧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我们知道,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的音乐和歌唱等。因为话剧表演具有抽象性和浓缩性,相比真实生活而言,它更夸张。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就是说话剧是经过艺术提炼过的生活,和生活还是有区别的。对演员的要求是连续的、一次性的、一气呵成的。话剧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缺一不可。
演员在演话剧时是一个打磨自我的过程。演员从拿到剧本开始就要细细咀嚼剧本所提供的信息,除了剧本里提供的信息外,我们还要揣摩甚至查阅剧本外的信息,如年代背景,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衣着特点、语言特点还有发生的重大事件特点,从而反映在角色身上,还要把角色的一生如人物小传般讲述出来,包括戏前发生的事、戏中发生的事,直到戏后发生的事,并且要将段落性的事实和几个事实推动出的重大事件总结并贯穿起来。做到心中有数,将角色和演员融合起来,才能投身到下一步的排演阶段。在排演过程中演员仍然要一遍一遍地揣摩角色,每一句台词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潜台词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说这句台词,还有在形体上、行动线上,每一个动作,在台上走的每一步,都要清楚我为什么做。
随后进入话剧的排练过程,即从粗排最后慢慢进入细排,合服化道声光电,而演员即使在最后上场前也还是会琢磨自己的表演是否到位,哪种表现手法更贴近角色等等。所以,一台话剧的呈现是一个演员幕后排演多次的结晶,也是智慧的结晶。正如在近期举行的人民艺术家李默然艺术人生论坛上,展出了老先生为表演事业所作的诸多贡献,他的作品被后人称赞,老先生就是在塑造每一个角色时都精心揣摩,他的人物分析笔记陈列在展览厅里,试问,现在还有多少演员有这样的习惯去尊重自己的角色呢?包括戏剧大师于是之,他善于总结,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把表演技巧深隐于形象创造之中。
三、与镜头并进的影视剧表演
作为影视剧演员,在表演上也需要有话剧表演功底做基础,但会降低夸张度,其他的功课也要做,比如人物分析,只是在表演时有一定的区别。
影视表演是镜头的艺术,是镜头前的表演,最终的成品是经过了摄影和剪辑的渲染的影视作品。影视的空间以实景为主,尽量让观众能够感觉身临其境,演员表演更加接近生活。影视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演员的表演也务必要符合这个真实世界的逻辑。屏幕形象的一个特点是比舞台形象具有更丰富、更细腻的心理描写。影视理论家巴拉兹认为,影视特写“不仅使人的脸部在空间上同我们更加接近,而且使它超越空间,进入另外一个境界,即心灵的领域──‘微相学的世界”。影视表演在这个固定好的屏幕前必然会显出局限性,但也分情况,不同的镜头语言有不同的表演方法,要求演员灵活即兴的能力强。镜头语言会提供给演员行动线,也就是走位,在远景全景时,演员可以像话剧表演那样,形体台词可以自由地根据规定情境还有演员个人对角色的理解而进行表现,但是近景和中景就需要演员有镜头感,自己找镜头,越生活化越好。特写镜头就需要用到演员的面部表情状态了,即使细微的表情也能将表演的情感放大很多倍,所以演员表演时切忌夸张生硬,要充分对角色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感情进行体验,当演员真正地在行动过程中产生了情绪体验时,这种与之相适应的表情就油然而生了,也就是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影视表演考察的内容也包括演员的即兴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当我们站在镜头前的时候,我们演的场次和剧情可能会连接不上,这时我们就要去适应对手,适应此情此景,适应NG很多遍的体验。影视表演考察演员的想象力。很多时候需要正反打的拍摄,当只有一台机器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对着镜头表演,没有对手的我们只能靠想象去完成任务,包括动作。
在台词上,由于话剧是给台下的观众表演,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抽象性,观众要想看懂首先要听清楚看清楚,这就要求演员的声音要大,口齿要清楚,无论情绪低落还是高涨,都要饱满地表达出来。而影视剧的台词有收音的设备,所以我们表演时不需要太大声,生活中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需要夸张的语音语调,心平气和地再现生活就是最自然的。
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当我们饰演一个角色时,我们要慢慢地从第一自我过渡到第二自我,做到体验和体现的统一结合,把握自己心中的行动线,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老艺术家们提出的“演戏不要演结果”。只有我们清楚了自己心中的行动线,才能把自己的外部表现也就是台词、形体做到准确充实,不会让自己出现演糊涂戏、盲目、无从下手,让观众看不懂、看着不舒服不自然的问题。其实表演,不外乎就是在表演台词和形体,二者又离不开表演的三要素,真听真看真感觉,并且通过行动三要素将台词形体贯穿上,这样就离我们想要塑造的角色越来越近了。总的来说,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存在着共性和个性,但只要我们把握好一个表演的分寸,能够收放自如,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就会很好地完成角色的塑造。除此之外,演员也要像美国戏剧评论家布罗凯特所说的那样:“演技的锻炼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谨慎而谦虚的演员才能使自己的演技日臻完美。”
作者简介:
孙 慧,辽宁师范大学2012级影视表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