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的语言特征

2016-02-25 10:42陈鹏
戏剧之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人转

陈鹏

【摘 要】二人转诞生并生长于东北肥沃的黑土上,充分汲取了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二人转在东北地区十分受欢迎,并且在民间艺术家的传播下,来自大江南北的好评如潮。

【关键词】二人转;东北方言;幽默性;低俗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4-02

东北二人转注重娱乐功能,采用朴实易懂又带有狂欢色彩的东北方言,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对历史和理性价值的思考相对缺乏,注重于狂欢式的宣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低俗化的风险。

一、载体

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东北戏,其载体是东北方言。相对于精确、规范、得体的书面语和官方用语,东北方言显得更加热情奔放、粗犷大气且更加生动诙谐具有节奏感,可以称其为富有狂欢色彩的语体。这是一种诞生在亲密的群体关系中的语言,不含矫揉造作的成分,直爽大气,不拘泥于礼节,可以消除社会交往中的距离感,是“日常经验的概念化代理人”[1]。东北方言中感性热辣、桀骜不驯、笑骂交错、不拘行迹的“广场话语”在二人转中将其诙谐性和狂欢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人转的一大特点就是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与观众必须语音相通,心意相连。二人转在充分使用东北方言的基础上,首先做到了“不隔语、不隔音、不隔心”,其语言的通俗化和平民化特点,使得演员与观众的默契和认同达成了全面的契合。赫勒曾说:“日常语言是日常生活的同质媒介,它使或者它能够使日常生活的异质领域同质化。”[2]二人转运用东北方言,拉近了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距离,完成了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加工。

二、俗雅并存的语言艺术

如果高雅艺术是阳春白雪的话,那么二人转只能是“下里巴人”了[3]。“俗”是二人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土色土香、以俗见长”为特征的二人转艺术,历来就是俗文化的代表。

二人转大量运用俚语、俗语、歇后语和易懂名词,词汇之丰富多变,使语言更加贴近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是一种集体性的梦想与狂欢。二人转熟练地运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俗文化,使得劳动人民在观赏的过程中心领神会,便于理解其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不用深入思考,更不存在听不懂的状况,因此更容易营造出轻松的气氛,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现实不满的抚慰。

二人转的语言是老艺人们从富有生活气息和诙谐风趣的生活语言中提炼的,具有浓郁的东北民间语言风格。二人转的演出炽烈、疯狂、无拘无束,其特点除了野,还有俗和土,甚至有一点点不像话。以日常生活为源泉的二人转表演通过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大俗大雅、大耍大闹、大哭大笑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就需要在语言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把握。二人转的语言精炼,语调轻快,俏皮活泼,三言两语就将故事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俗之中亦有雅的成分。二人转的语言虽然土里土气,但灵活多变,表现出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变迁。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雅,二人转按照人民的意愿、理想抒发一种情怀,创造一种意境,将世俗的生活进行雅化的处理。其语言深入浅出,既像口语又有诗韵,语言节奏鲜明,和谐押韵,具有音乐美。表演过程中充满了游戏娱乐、诙谐幽默的氛围,演员通过规定语境、情境等做到有理有情有趣。二人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东北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也向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东北人的生活。

三、趣味性

东北二人转从外至内都有浓郁的滑稽精神,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动作、语言,都充满了笑点,尤其是二人转的语言风格,句句都精雕细琢。趣味性是二人转艺术的主体精神,二人转创作之初就是劳动人民在农闲之时为了娱乐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消遣艺术。因此,二人转通过滑稽和趣味性来宣泄情感,充分运用了在东北民间流行的幽默诙谐的俗语、俚语、诨话、笑话、故事、传说等,从而引发观众开怀大笑。

二人转语言的趣味性是观众自娱自乐的审美需求。巴赫金曾指出:“它出于艺术和生活本身的交界线上。实际上,这就是生活本身,但它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4]二人转语言大量运用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被民间艺人们运用得恰如其分,台本在这种写作下变得生动朴实又带有几分野性,在二人转演员的演绎下抽丝剥茧地提炼出生活本身的诙谐幽默。运用与东北人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比如在《老拜年》里:“你瞅你这个样儿!你小家雀儿落到电线杆上了——玩意儿不大,架子不小;高压锅煮鸭子——你是肉烂嘴不烂;老母猪戴口罩——还挺重视这张老脸的。”二人转表演者通过仿拟熟语,或者对熟语直接加以改造,将“雅”化“俗”,比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意干啥就干啥”,给人营造出一种与原句截然不同的意外笑料。二人转自由地戏耍,让观众得以狂欢地笑,消解地笑,在二人转的语言中没有“经典”,没有“规矩”,打破了语言的清规戒律,使观众达到狂欢的状态。

同时,二人转艺术的语言创作随时代变化而进行更新,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著名唱词,还加入了新鲜的语言元素,新剧的不断出炉增加了二人转的活力。与时俱进的二人转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观众对二人转的亲切感,有助于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

四、狂欢下的低俗

脏话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二人转语言中存在着,它的生命力之强、范围之广令人瞠目。在正式的舞台表演中,脏话处于边缘地带,它违反常规,挑战禁忌,带有辱骂的成分,但是在二人转表演中却时常被提及。二人转中的脏话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二人转表演的一大功用就是宣泄情感,通过脏话来宣泄不满、愤怒,消解郁闷,这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宣泄情感的方式几乎是一致的。其次,二人转艺术家故意使用脏话来摆脱语言的规范,从而使气氛走向狂欢。但是,在自由放纵的狂欢下,我们仍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便是低级庸俗的脏口是否应该被搬上舞台。

虽说“俗”是二人转的本质特征,是二人转的生命力,主要是指民俗和通俗,而不是低俗和庸俗,但不可否认的是庸俗化和低俗化是如今二人转艺术的衍生物。随着二人转发展壮大以及由于演出团队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二人转和黄色低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有些演出偏离了二人转的本源,走低俗风格,完全靠荤段子取乐,脱离了地缘亲密群体而面向匿名大众,也脱离了观众的审美监督,不分对象,毫无节制,从而招来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指责。二人转想要发扬光大,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优劣,用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观众。

五、结语

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以其通俗易懂和滑稽幽默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得到大众的喜爱,雅俗并存、富有趣味性、形式多样的狂欢式语言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狂欢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狂欢之后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解放。因此只有在表演过程中把握好运用语言的度,建设“绿色二人转”的想法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2][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71,170.

[3]李家军.二人转:狂欢之后[J].渤海大学学报,2006(3).

[4]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陈 鹏,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徐 洁,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文学名著影视改编。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绥化学院2015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海伦二人转曲词辑录与研究”(项目编号:shxy201532)阶段性成果;

本论文为2015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海伦二人转曲词辑录与演出研究”(项目编号:20151023603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二人转
浅谈二人转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