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
【摘 要】水浒故事妇孺皆知,笔者通过阅读《全元曲》杂剧篇中的水浒故事,在其所涉及到的地理环境描写方面发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本文结合史书资料、相关文献和地图,详细探究了其中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水浒戏;全元曲;地理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27-02
水浒故事妇孺皆知,笔者通过阅读《全元曲》杂剧篇中的水浒故事,在其所涉及到的地理环境描写方面发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本文结合史书资料、相关文献和地图,详细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水浒戏中的“梁山”与《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太行山”之辨
《大宋宣和遗事》中提到的水浒故事是《水浒传》的雏形。该书中提到“且说那晁盖八个,接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去落草为寇”①。文中写道“太行山梁山泊”,作者把梁山和太行山连在一起,就会让读者认为太行山和梁山是同一地点。事实上,太行山与梁山相距甚远。太行山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但是梁山位于黄河以南,山东省西南部。《宋史》记载,郓城当时的确以盗贼多而闻名,“郓介梁山泊,率多盗”②,“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③,“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④。这些记载说明郓城梁山一带确为水浒戏中的核心地点,而不是太行山。《大宋宣和遗事》的作者无从考据,而《黑旋风双献功》的作者高文秀是山东人,犯下将位于自己家乡的梁山与太行山混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不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大宋宣和遗事》的作者也许就是单纯因为地理知识方面的混淆才造成了错误。
二、“梁山泊”之“泊”形态考究
在《黑旋风双献功》和《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的第一折里面分别有这样的宾白:“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儸,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⑤“俺这梁山,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阔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咸阳。”⑥二者对于梁山泊的描写都是方圆八百里,河道众多、范围广阔。但是,如今梁山四周却是无水的。
河道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梁山泊必然也有一个从形成到消失的过程。《水经注·济水》一条中记载,“梁山西有吕仲悌墓……山北三里有又有吕母宅”⑦,《资治通鉴》里也提到过“战于梁山,瑄败走还郓”⑧。通过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唐朝时候,梁山周围有墓地并作为战场,由此可见,当时梁山附近不会有大面积水域。但自从唐末开始,黄河的水患频繁出现:九三八年十月,“河决郓州”⑨,“河决滑州,侵汴、曹、单、濮、郓五州,环梁山于汶、济”⑩,“石晋开运元年,渭河决堤侵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则宋之所谓梁山泺也”?。也就是说,当黄河决堤的时候,曹、濮、济、郓等州因为地势关系,首当决河之冲,梁山位于济水和汶水的交界处,决堤的河水至梁山下,成为梁山泊。北宋时期,梁山泊继续扩大,“(开宝)四年六月,汴水决宋州谷熟县济阳镇,又郓州河及汶”?。《宋史·杨戬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梁)山泺古鋸野泽,绵亘数百里。”?可见,梁山附近有广阔水泊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水泊的消亡和之后的河道治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明史》记载了徐有贞于景泰四年对于河道的治理:“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楗以水门……自此河水北出济漕,而阿、鄄、曹、郓间田出沮洳者百数十万顷。”?由此可见梁山泊于1453年开始已经由水域变成泥沼,在随后几百年中,由于黄河含沙量逐渐增大、沿岸用水量增加等原因都致使梁山泊附近水域逐渐干涸,变成农田。
三、宋江发配的江州真的是九江市吗
在《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有这样一段白:“某姓宋名江,字公明,曾为郓州郓城县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阎婆惜,官军捉拿甚紧,自首到官,脊杖了八十,迭配江州牢城营。因打梁山过,遇着哥哥晁盖,打开了枷锁,救某上梁山,就让某第二把交椅坐。”这段文字提到了宋江被发配江州,但是笔者在查阅有关江州的资料时,产生了如下疑问:《元和郡县图志》中关于江南西道的记载中提到了江州:“江州,浔阳……大业三年,罢江州为九江郡。”?隋唐时期,江州又叫做浔阳,后改为九江。九江在当时是一个较为富饶的城市,而发配犯人之地往往是贫瘠地区,“权以上情重者,有刺面、不刺面配本州牢城,仍各分地里远近,五百里、千里以上及广南、福建、荆湖之别。”?笔者考虑,宋江发配的江州应该不是指今天的九江市。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梁山县地处北纬35°36′、东经115°51′。郓城在梁山南偏西,距离梁山32公里。如果认为“江州”是九江市,那么和杂剧中所说的“打梁山过”是矛盾的,梁山没有位于郓城县和九江市之间,宋江从郓城县到江州怎么可能经过梁山呢?难道要去一个位于郓城西南方向的地点要先绕到北部再南下吗?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江州”这一地点只有位于郓城县的北部才能使宋江在去江州途中经过梁山这一说法成立。在对于此事原因的探究过程中,笔者联想到解玉峰老师的论文《论元曲杂剧之多重构成》里面提到的相关观点:“现存元人杂剧的宾白可能主要出自杂剧艺人”?,“现存元人杂剧中出自杂剧艺人的成分,最明显的是剧中的许多陈词套语”?。水浒故事又多是来源于民间可惊可叹之事,所以,在宾白中存在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情况在所难免,也许一部杂剧里伶人随口而说的“江州”就会成为今后舞台上约定俗成的“套话”,错误便由此积累下来。
四、结语
剧本中和史料记载情况存在出入是常有之事,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此次研究的两部水浒戏中存在不合史实的地理情况主要原因是作者的无意之失,纵观全文,本文列举的三处与实际情况有出处的原因分别是作者地理知识的模糊、自然环境自身的变迁以及伶人的口误。当然,这些结论都包含着笔者通过史料进行推测的成分,距离百分之百的确定还有很大差距。
注释:
①[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黎烈文标点,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②[元]脱脱等:《宋史》,上海:中华书局,1996,卷三二八:蒲宗孟传。
③[元]脱脱等:《宋史》,上海:中华书局,1996,卷三五三:许几传。
④[元]脱脱等:《宋史》,上海:中华书局,1996,卷三五六:任谅传。
⑤徐征主编:《全元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杂剧篇。
⑥同上。
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⑧[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长沙:岳麓书社,1990,卷二六零:《唐纪》七十六。
⑨[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长沙:岳麓书社,1990,卷二八一。
⑩[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长沙:岳麓书社,1990,卷二八四。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长沙:中华书局,2007,卷十二。
?[元]脱脱等:《宋史》,上海:中华书局,1996,六十一《五行志》。
?[元]脱脱等:《宋史》,上海:中华书局,1996,列传,卷二百二十七:《杨戬传》。
?[清]张廷玉:《明史》,上海:中华书局,1974,卷八十三,《河渠志》。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上海:中华书局,2008。
?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载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第208页。
?解玉峰:《论元曲杂剧之多重构成》,载于《文学评论》,2008年02期第114-120页。
?同上。
参考文献:
[1][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M].黎烈文标点.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2][元]脱脱等.宋史[M].上海:中华书局,1996.
[3]徐征.全元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长沙:岳麓书社,1990.
[6][明]于慎行.谷山笔麈[M].长沙:中华书局,2007.
[7][清]张廷玉.明史[M].上海:中华书局,1974.
[8][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上海:中华书局,2008.
[9]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02).
[10]解玉峰.论元曲杂剧之多重构成[J].文学评论,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