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鹏
阳光印网试图通过一个透明的计价平台,让定制品的价格透明化,实现大型集团和企业在印刷行业的阳光采购。
“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结合,而是拆分传统行业的生产流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进而实现对传统行业模式的重构和建构。
跨行创业者的执着
我国包装印刷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包装印刷大国。但国内印刷行业包装企业总数为30万家,90%为中小企业,规模小且分散。这意味着一个亟待整合和升级的市场正在等待着创业者的深耕细作。作为兼具传统印刷业和丰富投行经验的跨界创业者,张红梅以独特眼光坚定地认为产业互联网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张红梅将目光投向了印刷互联网化,开始筹建阳光印网。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风投机构认为To B的生意不Sexy,没有给予认可。张红梅说,自己是“产品经理”,要带领团队对阳光印网的核心——后台系统进行研发。在印刷行业十余年的经验,对每个环节的了如指掌,以及对互联网业态下的用户体验的熟知,张红梅将这些与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撑相结合,研发出真正适合市场用户的产品,阳光印网网站上线第一个月,订单总额就达到了200万。
不一样的阳光印网,打造透明计价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创业企业的名称要足够酷或者逗比,总之很少像“阳光印网”这么传统,但张红梅非常坚持,“阳光”两个字,代表了她自己对网站文化内涵的定义。
“我希望打造一个阳光的平台,从前台价格到后台管控,都是阳光透明的。”张红梅认为,印刷和市场营销物料,更多的是一种定制品,它的价格是说不明白也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
她还以自己的手机举例,无论在网站还是专卖店,手机的售价大家基本都有概念,但一盒名片,一个画册,应该是多少钱,几乎很少有人确切了解。“这种To B的生意模式,更多的是‘看人下菜碟,而阳光印网就是要让定制品的价格透明化,让人们看到一个透明的计价平台。此外,统一定价还能帮助大型集团和企业真正实现阳光采购。”张红梅这么解释阳光的含义。
针对大集团的订单,阳光印网会提供总账号和分账号,分部门通过分账号进行营销物料预订,总部则可以进行全程监控,方便适时管控,实现真正的统一采购、阳光采购。
除前台阳光服务外,阳光印网IT系统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全程“阳光”。这套系统通过独有的计算方法,能对其后台3000家供应商进行打分。如果某家供应商在价格、质量、交货货期等方面存在问题,就会遭到系统的停单惩罚。与此同时,包括客户反馈和阳光印网自己的质检环节,也会在系统上得以体现。由于生产订单都是优先派发给系统排名靠前的供应商,自然地,对于那些遭受以上惩罚而排名靠后的供应商,订单量的减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不断改进。
阳光印网创始人、CEO张红梅
产业互联网浪潮到来
在2011年创业开始,张红梅就判断To C的浪潮已经到达顶峰,投资应该转向一个盘子更大的领域——产业互联网,因为任何的互联网创新,最后都要落到实体。从当年火爆的团购大战,到目前的外卖市场争夺,都离不开线下传统实体行业。产业互联网将形成比To C更巨大、影响力波及更广的浪潮。
以往的To C互联网创始人,他们大多聪明敏锐,面对客户和投资人会展现出强大的号召力。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产业经验,因为场景简单,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他们所需要做的是在工作中去研究彼此的需求。抓住To C浪潮成功创业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张红梅说,他们大都锋芒毕露,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而产业互联网则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创业领域。在她看来,想要在产业互联网中进行创业,没有十余年的行业经验,很难全程把握“产供销”每一个环节,也很难切开整个工作流,更不知道哪一段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重构,进而优化供应链,实现标准化和智能化。
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与To C的竞争领域相比,阳光印网进军的营销物料领域,无疑是一片蓝海。正是这个诸多投行人认为的“没有意思的生意,太枯燥的行业”,张红梅却抓住了企业这一刚性需求:“To B所面对的公司需求既稳定,又扎实,风险也较小。”
阳光印网的营销活动,包括从给创始人免费印名片直到企业发展到IPO,以及赠送“老板杯”等。对于免费印名片活动,张红梅说,他们还给清华EMBA和长江EMBA的同学送名片,而且都是终生的。张红梅说:“通过免费提供服务,实现了以一个非常友好的方式去与对方接触,让更多人知道、了解阳光印网的产品,进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当他们需要印刷品或营销物料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想到阳光印网了。”
而给老板送杯子活动,则是阳光印网另一个更大的布局。除了品牌营销外,更大的局则是大数据。通过员工给老板送杯子,一块钱生产还包邮,表面上是亏本,实际上,却是使阳光印网通过很小的成本获得了诸多公司老板的信息数据。因为对于阳光印网的业务来说,公司采购真正的决策权还是在老板手里。
阳光印网会威胁到传统印刷业吗?
随着阳光印网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有人担心阳光印网会威胁到传统印刷业。在张红梅看来,这基本不可能。她认为,“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最根本上是提高工作效率。阳光印网从开始就在替印刷厂寻找订单,充当着“业务员”的角色。有订单,印刷行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而阳光印网的另一个努力方向是要引领整个行业的改造升级。用张红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整个工作流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各个节点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从而将每一家印刷厂升级为数字工厂。
为此,张红梅在供应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以往印刷厂为了生存多接订单,就需要不断对厂内的设备和生产线进行丰富升级,过胶机、骑马钉机、精装机、折页机等等很多机械设备都需要备齐,才能把一个产品做出来。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产品都需要以上所有的机械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机械设备的空载,包括生产线上的工人,都处于闲置状态。
阳光印网通过把某一单品只给某一家印刷厂去做,逐渐培养其成为稳定供应商,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员工以及生产线设备闲置的问题。同时,对于印刷厂来说,只需要对某一单品类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既提高了整体效率也降低了成本,进而使得供应商端的价格进一步降低,提升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同样的,阳光印网在控制毛利润的前提下,成本低了,给用户的价格也就更便宜了。
根据优胜劣汰的规则,如果某家印刷厂自己的生产做不好,无法竞争过其他对手,那么即便是没有互联网,它也只能被淘汰掉。
张红梅一直努力在做的,就是希望能够在不断地对整个印刷行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的同时,对行业进行升级。“这样我们的平台就更具有价值,不只是对用户,还包括供应商,乃至整个传统行业。”
个性化个人画册“产品”
1999年,张红梅投入2000多万,开始做个性画册等私人定制业务。从北上广深至香港,几乎所有的柯达店都是张红梅的代理商。“当时的品牌叫My Photo Book,但是做了一年多以后,我就彻底停掉了。”张红梅说,那是最烂的产品。
客户开发成本高,消费频次低,客单价也低,这是事后张红梅对失败原因的总结。包括现在还有投行的朋友问张红梅是否可以投一些个性化画册项目。当着项目人的面,张红梅劝大家赶紧放弃,网易印象派就是一个例子,这一行太难做。
那是不是这个领域就不能做了呢?张红梅认为,单独做品牌或者营销,是不值得,但当有了To B的品牌和平台的时候,客户开发成本就相对降下来,此时引入To C这一私人定制类产品,无非就是增加了一个SKU而已。而目前看来,要依靠大平台引流又要降低客户开发成本,只有阳光印网能做,单一来做的话只能是死掉,只是什么时候开始做,还需要等待时机成熟。
在不少人看来,传统印刷业的订单是十分分散而零碎的,但对于选中这样一个客户分散、订单零碎的行业,张红梅很自信:“因为它属于定制品,毛利润空间大。”
阳光印网从不被认可到受到诸如百度、京东、阿里巴巴、饿了么、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的欢迎,更多的只是时间问题。按照张红梅的判断,整个创业大潮,从To C到To B的转换节点已经来临。
2014年,阳光印网完成A轮融资;2015年初,B轮融资完成,由软银中国、齐心亚洲联合投资。在B轮融资中,软银中国的合伙人告诉张红梅,阳光印网是他们投得很成功的一个。
如今资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阳光印网,据张红梅透露,目前FA华兴资本正在帮助阳光印网进行C轮融资。虽说行业迎来了资本寒冬,但对于阳光印网而言,始终很“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