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克劳德·麦凯是20世纪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锋,黑人解放运动的最早支持者之一。《如果我们终有一死》是他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本文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表层结构变异,深层结构变异现象和过分规则化现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增加对该诗的理解和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克劳德·麦凯 文体学分析 《如果我们终有一死》
一、引言
克劳德·麦凯是二十世纪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锋,黑人解放运动的最早支持者,这首诗是大义凌然的革命自白书和战斗檄文,旨在唤起非裔美国人对因种族歧视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和痛苦进行反击的斗志,同时也揭示出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创作意图。国内对克劳德·麦凯《如果我们终有一死》这首诗的研究不多, 仅有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也只是对这首诗的翻译和简单的赏析,并没有运用文体学理论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将弥补这一不足,运用文体学理论分析和阐释整首诗。
二、《如果我们终有一死》中的变异现象
文学文体学中,变异是突出或前景化的一种手段,是诗人在诗作中想要强调的部分,同时诗人通过变异的方法将主旨思想传递给读者。所谓变异,就是不符合语言的常规。诗人似乎在语言的运用上比散文作家有更大的自由,他们为了各种目的,有时可以不受习惯用法的约束,大胆创新。
1.表层结构变异 Surface-structure Deviation。
(1)语相/书写变异 Graphological Deviation。语相/书写变异是作者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英语中书写一般涉及到单词的排列,大小写,标点符号等。诗歌中,书写变异一般体现在其文字形状,字母的大小写和斜体,标点等。
在《如果我们终有一死》中,书写变异反映在其字母的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诗中出现的书写变异有:第5行的“O,let us nobly die”, 第9行的“O kinsmen!”和“We must meet the common foe!”,第11行的“And for their thousand blows deal one death blow!”,第12行的“What though before us lies the open grave?”第14行的“Pressed the wall, dying, but fighting back!”全诗共16行,书写变异基本上贯穿了整首诗。
作者在第5行,9行中运用大写字母“O”来表达呼吁的情感。大写字母“O”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想要诉说或者呼喊同时与表达情感的单词“oh”的发音一样,这样作者运用大写字母“O”表达了作者想要大声呼喊以唤醒黑人敢于与种族歧视作斗争的斗志。在第9行,11行,14行中共运用感叹号“!”四次,均出现作者呼吁黑人联合起来奋起反抗,同仇敌忾的语句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在第14行中,作者运用问号“?”对黑人同胞们进行反问,通过反问表达了作者即使力量悬殊,搭上性命也要奋战到底的决心。借由大写字母和标点符号的书写变体这一方式,让读者能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顺利接收。
(2)句法变异 Syntactic Deviation。在句法变异方面,最常见的脱离常规的现象是词序的颠倒,如把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等。其主要目的是让诗歌每行行尾词可以构成:1)押韵的形式,2)强调前面的句子成分。例如第10句“Though far outnumbered let us show us brave”和第13句“Like men well face the murderous, cowardly pack”违背了正常的语序(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将状语提前,一是为了押韵,二是为了突出“Though far outnumbered”和“Like men”,突出这两个短语,表达出作者想要号召受压迫的同胞起来与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和想要同胞们像铮铮铁汉一样不畏艰难奋起反抗的希望。
2.深层结构变异 Deep-structure Deviation。深层结构变异指的是,表面上矛盾,用词不当,歧义等现象,引出更深层次的的意义。这样的变异通常是借由修辞手法来实现的。
(1)移情 Transference。文学中的移情通过传统修辞格来体现例如:提喻,换喻,隐喻。在本诗中所运用到的是隐喻。在第3句“While round us bark the mad and hungry dogs”和第7句“In vain; then even the monsters we defy”中,作者运用隐喻将敌人比作疯狂的饿狗和恶魔们,表达出作者对于敌人的厌恶,同时也深刻生动的描绘出敌人的丑恶嘴脸和丑陋的行为。
(2)欺骗 Deception。欺骗是语义变异的一种形式,经常被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指对夸张,不充分陈述和讽刺的运用。在本诗中主要运用夸张,在第11句“And for their thousand blows deal one death blow!”中,将敌人的打击次数夸张为成百上千次,表达出反抗敌人的困难,和敌人强大的攻击。
三、《如果我们终有一死》中的语言过分规则化现象
过分规则化是突出主旨或前景化的另外一种重要手段。过分规则化包括语音过分规则化和句法过分规则化。《如果我们终有一死》中过分规则化主要表现在语音和句法方面。
1.语音过分规则 Phonological Overregularity。节奏模式。整首诗采用的是著名的莎士比亚的14行诗的格式,像这首以古老的格律抒发战斗情怀的并不多见,全诗采用五音步抑扬格,每行10个音节,韵尾呈ababcdcdefefgg, 前十二行分成三组,每四行为一组,一、三行与二、四行各行分别押韵,诗歌最后两行独自押韵。这样使读者读起来流畅自然,并且读者自己能够清晰的将全诗划分为四组,能够明显感受到诗句的层层推进,最终把全诗推向高潮。整篇诗歌运用铿锵的韵律和掷地有声的内心独白,刻画出革命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战斗不止的英勇形象,使读者如临其身,感同身受。
2.句法过分规则 Syntactic Overregularity。句法过分规则在文学中主要指对重复和排比的运用。在本诗中作者主要运用排比这一手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成为排比。排比句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所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同时句式整齐,节奏分明,也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在本文中的前8行运用了排比。
If we must die, let it not be like hogs
如果我们终有一死别死如猪猡一般
Hunted and penned in an inglorious spot,
受困围栏任人宰杀驱赶
While round us bark the mad and hungry dogs
一条条疯狂的饿狗在周围狂吠
Making their mock at our accursed lot;
嘲笑我们命运坎坷凄惨
If we must die, O let us nobly die,
如果我们终有一死让我们高尚的死去
So that our precious blood may not be shed
那样鲜血就不会白白流淌
In vain; then even the monsters we defy
就连那写可憎的恶魔们
Shall be constrained to honor us though dead.
也不得不对我们另眼相望
在这些诗行中作者运用了大型排比,前四行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出作者要死也绝不像猪一般窝囊的死去,5至8行构成另外一句,与第一句呼应组成排比,表达出作者死也要在气概上压倒敌人的决心。两句排比勾勒出革命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和革命者顶天立地的英勇形象。
四、结语
克劳德·麦凯的《如果我们终有一死》不管是在表层变异还是深层变异,以及诗歌的音律方面都将整首诗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运用这些变异和过度规则化的现象也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整首诗表达的情感和其主旨。
参考文献:
[1]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2]丁往道,王位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3]蔡增亮.英语诗歌阅读与欣赏技巧[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4]秀自.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蒋婉(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文学在读硕士,学校: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