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发展中不妨多一点“观想”

2016-02-25 14:33傅华强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幻化德性心灵

傅华强

“观想”源自佛法术语,大意即把意识化作图像,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产生一种连接。图像和意识之间相互幻化,生命体之间意识相互地作用,从而构成生命意识的对话。“观想”既是策略,也是方法。若沿循本义,似乎过于玄虚,而换从教育哲学视角去理解,也不乏具有教育价值的借鉴意义。简明说来有三点:一是所有生命体之间的信息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二是所有的教育图景皆可任我幻化并可臻于完美,三是有意义的教育生命就是在不断反思与分享中活好当下。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专业生命的自我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是作为生命整体的发展,是从一种生命状态上升到另一种生命状态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教育实践关键主体的教师德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具有足够的德性,合乎德性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价值逻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自我发展的实质就是一批同道之人,以一种平视的角度在做合乎德性的“观想”。

青年教师之于“观想”,主要是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关联”,而不是把自己作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把学生视为认知的容器。要明确当做到自觉关注并尊重学生生命各要素的变化,教育教学的真意才基本达成。也就是说,新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真正当成“教师”,这才算是有“教师”独有的存在感。因此,新教师必须努力让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生命要素产生实质性的关联,无论你在不在教室和校园,都能让学生确认你“在场”。

中年教师之于“观想”,主要是能基于丰富的教育教学实景,结合多彩的学生生命个性,完成多种教育图景的幻化与绘就。教育教学的许多如意与失落会在潜意识中左右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并容易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而成熟的教师应该是本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去与那些循环往复、似曾相识的生命相处。特别是擅于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让由衷的赞美、无价的信任和完美的期待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内生力量,去温润每一个与自己相遇的生命。

老教师之于“观想”,主要是在有内在要求下的对所有既存的、已经历的教育教学事件加以梳理、反思和追问。三四十年黄金般的时光,拂去的是时间的铅华,留下的可是人性的光芒?这一段光阴有时简单得仅用一张A4表格装下,但有时丰盈、充实得却可能难以言表,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一次心灵的自我慰藉,一次教育人生经验的分享和一次职业轨迹相互的欣赏,一定比那种空洞的表彰和世俗的荣誉来得更为受用。一个在漫长教育实践中浸润的教育中人在“观想”时才有真正的悠闲与自足,因为“当下即是一切,如此正是幸福”。

如果说生命的个体原本是有限的常数,不可估限的变量正是她选择的生存发展方式,并时刻影响着其生命的流向与路径。无数优秀教师的生存方式和成长轨迹表明:无论是一桶水浓缩为几滴水的教坛智慧,还是从几滴水中领悟一桶水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育教学域场相遇,都应该是生命的盛事。而适时地与年轻教师分享则是教育之光数十年聚合的一朝发散,也是促进其应然人生的一次循道捷径。

教师生命的个体往往渺小,教育事业的成就需要众人汇通。我们都是从生命原点出发,像螺旋一样向上或向下,感悟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人生。作为教师,能够深层次认同教育心灵话语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我们要善于以一种静静聆听的方式与他们做一场场教育体悟与教育智慧的交互。请相信在某个夜晚独处时,当记忆的闸门呈现与自己经历暗合的某一个片段、某一个故事,这一刻,一种高远的快意一定会漫过流动的生命!

教师是最需要反思和“观想”的一种职业,是要用“爱”作为引擎的职业。真正的教育之爱不是自私地索取,而是无私地奉献;不是贪婪地占有,而是无怨无悔地付出,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校园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空间,校园是一泓生命的画卷。让我们用心灵唤醒更多的心灵,用生命“观想”更多的生命!endprint

猜你喜欢
幻化德性心灵
The Beasts Within
幻化兽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天外来客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