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对流坑村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影响

2016-02-25 07:35陈雅婧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

陈雅婧, 谷 岩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傩文化对流坑村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影响

陈雅婧, 谷 岩*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对当时社会意识的反映,不但拥有实用功能,还体现出各种社会文化理念[1]。流坑村现遗存的传统建筑多属于明清时期,从建筑的装饰及布局形式上来看,受制于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和传统宗教文化。流坑村南面枕山,北部面水,属阴盛,整体布局形式受明清时期“庶民屋宅不得过三间五架”的政治制度的影响,建筑空间布局形式多往进深发展,以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强烈的秩序感和进深感。宗教思想文化在流坑村传统建筑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傩祭”文化在当时影响最大,不但在建筑装饰上有所体现,而且民间的舞蹈、服饰、面具都有涉及。

1傩文化

傩,在《说文解字》注:“驱疫也,又柔顺也,行有节也”。傩,本字“难”,亦称“大傩”,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一种驱疫、逐鬼、避邪的祭仪,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是我国本土宗教的源头[2]。傩文化中独具东方风采的追求自然美、和谐美、人性美的审美理念,成为民族的、民间的设计思维观念与造型意识,衍生出众多丰富而神秘的独特民间艺术文化[3]。在流坑村传统建筑中,傩文化起到了主要作用,并且衍生出了“冲”、“镇”、“避”、“围”、“祈”5种营造思维模式,在建筑的装饰构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流坑村传统建筑装饰形式中傩文化的体现及营造思维

2.1冲“冲”是驱赶,有“驱魔逐疫”之意,是傩文化中的主要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最能表现 “冲”的思维模式。门楣上的“吞头”、照妖镜、门神、门楼、门罩无不体现“冲”的思维(图1)。

流坑村村民举行冲傩仪式时常常头戴傩面具,仪式完毕后,将傩面具挂置于门楣之上,用以驱鬼逐疫。由于原始信仰为面具赋予一定的神性,使面具具有无穷的威力,可以充当保护神,有避邪作用[4]。首先,傩面具较轻薄,当地人按照傩面具的形式做了更为适合的“吞头”,挂于大门之上。再者,流坑村董氏家族历来重视风水,每当建造房宅时都会请风水师把握宅的朝向和大门的方位。大门作为房屋进出之口,福运和灾难也由此进出,因此大门直接影响到吉凶祸福。按传统的风水理论,民居可分为吉宅和凶宅两种,人们都会尽量测好风水,以趋吉避凶。若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就会借助流坑村所信仰的傩文化中的“吞头”,而村民将傩面置于房宅的门楣之上,也是取其吉祥之意。

图1 “吞头”Fig. 1 The Tuntou

流坑村除在门楣上挂置“吞头”之外,还会挂置镜子,用其辟邪、驱魔。早在晋代,葛洪在《抱朴子·登涉》中提出:“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乌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5]。”这里所阐述的镜子能够分辨“仙人”、“神者”或是“乌兽邪魅”,并能照其原形。

2.2镇“镇”既镇压凶煞之意,多取攻击之势。以各种石狮子、石敢当、布质八卦图、符篆镇压凶煞不祥之物。

流坑村的大宗祠有一对镇门石狮,雌雄一对分立于大宗祠正门前的东、西两侧。石狮以细密坚硬的红石为料,经立体圆雕而成。狮高1.80 m,座高2.56 m。雄狮右前肢蹬直,左前肢屈起踏一个球,后肢曲坐,头仰右侧视,圆眼双睁,张口,颈系圆铃。雌狮双脚间多雕一个小狮子,更显母性特征,嘴部微张,笑不露齿,表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内敛。除此之外,其立势造型与雄狮相对应。狮的底座也以红石雕成,分两层,上层成长方体,下层为案式,须弥座。两狮高耸昂首,顾盼相视,雄壮威武(图2)。

传统建筑的屋脊上、斜撑、椽柱、雀替、斗拱等多处也有类似驱魔逐疫的建筑构件。如流坑村传统建筑屋脊的中间、两端及檐宇起翘等处有避邪驱疫的“鸥吻”,还安装有各种形状的饰物。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如果建造的房屋方位不正,则会在建筑的屋脊上放置神兽来驱邪,人们称这只神兽为“吼”。这些神兽制作材料多样,有的是用金属制成,而有的是用陶制或是堆土烧制而成,有龙头、怪兽等样式。这些饰物于屋脊之上,形神依旧,坚守如故,主要为满足房主驱邪之用(图3)。

图2 石狮Fig. 2 The stone lion

图3 屋脊神兽Fig. 3 The mythical creature on the root

2.3避傩文化中的“避”是避免煞气等直冲而入之意。“避”的营造思维在流坑村传统建筑中主要体现在斜门、影壁等建筑构造中。

流坑村的传统建筑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它的空间布局和整体的空间动线非常有特点。从入户门的开门形式来看,不会将大门设置在正对房屋的正中线处,而是设置在正中线的两侧或者在前厅天井的两厢。因为“煞”只会直行而不会转弯,故以这种方式来避凶煞入门。大门开在侧面要转两个弯才能进到厅堂,所以避免了“煞”的侵入,同时避免大门直对厅堂,也为建筑创造了一个完整安静的空间,保持私密性。清朝建筑的大门置于正中,但为了避免大门正对路人,在建筑中做了用于遮挡视线的影壁,也称为“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照壁”要是设置在整个宅子的正中线上,它的功能主要是遮挡人们的视线。如果将大门打开,外人也不会直接看到屋内的境况,可以确保私密性。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运用“照壁”可以遮挡室外的瘴气,可以保障宅内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图4)。

图4 照壁Fig. 4 The screen wall

2.4围“围”主要源于古代社会的捕猎行为。傩文化中大量体现了这种营造思维。在流坑村的传统建筑中,“围”的营造思维比比皆是,有“四水归堂”寓意的回字形院落、天井,甚至包括整个村落的形式。

从流坑村现有的建筑整体布局来看,村墙与村墙是连接在一起的,形成条条巷道,而在巷道的尽头都会设置一个叫“望楼”的建筑。望楼的作用是让两个村墙连接在一起,并且也丰富了整个建筑布局的空间。流坑村的传统建筑保守,不将天井扩大成院落,认为天井有“四水归堂”之利。水代表财,将四面屋顶的水源不断地围到天井,流到宅子中来,寓意收纳财源,兴旺发达(图5)。

图5 望楼Fig. 5 The belvedere

2.5祈“祈”在傩文化中有祈求美好心愿的意思。“祈”在流坑村的传统建筑装饰构件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传统建筑装饰形式的主要营造手法。早期人们为了让家人过得平安、顺畅,常常会去寺庙里祭拜,或者用龙、凤、麒麟等臆想动物神兽,通过祭祀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免祸。而在流坑村的建筑中,体现“祈”的主要是建筑的装饰构件,如“影壁”。

流坑村传统建筑的装饰上,砖雕是其中最主要的装饰形式之一,而在一个大宅正门中心的方位设置一个高大的“影壁”则是建筑布局的特有形式。在“影壁”上,常常用砖雕的表现手法雕上植物花草、神兽瑞禽和人物花鸟等。

“麒麟望日”在所有壁画中最具特色。整个壁画长80 cm、宽100 cm,绘于一个始建于晚清的建筑的“影壁”上。该壁画左上方有一轮红日,周围环绕火焰以表示太阳光芒四射;麒麟龙头、鹿身、牛尾,张口吐舌,双耳耸起,满身鳞甲,前肢腾起,回头望向左上方的太阳,后半身下踏,身披彩带,其造型富有张力(图6)。

图6 “麒麟望日”影壁Fig.6 The screen wall of kylin

3结论

傩文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地域文化的体现,是劳动人民的精神信仰与支柱。将神兽瑞禽等具有灵气的动物赋予的“神话”体现在流坑村传统建筑中,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笔者结合传统建筑的装饰形式以及宗教信仰,总结出“冲”、“镇”、“避”、“围”、“祈”5种营造模式,其中体现出人们对神的崇拜和信仰,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流坑村的传统建筑在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雨,如今很多古建筑业已损毁,而现存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理应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 隋大鹏.明清江西流坑古建筑与宗族文化[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 吴珂,朱永春.傩祭与中国传统建筑[J].华中建筑,2006(2):1-4.

[3] 李燕.抚州流坑村民居建筑与环境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4] 刘叙杰.中国建筑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摘要傩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不仅体现着传统民族深厚的宗教信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奇葩。流坑村的传统建筑装饰构件直观地体现着傩文化对其建筑营造思维的影响。笔者对傩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流坑村的传统建筑的装饰构件进行剖析,得出傩文化在流坑村传统建筑中运用的5种营造思维模式,分别为“冲”、“镇”、“避”、“围”、“祈”,结合相关典型案例,探讨这5种营造思维对流坑村传统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傩文化;流坑村;传统建筑;营造思维

Effects of Exorcising Culture on the Constructive Thinking Mod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Liukeng Village

CHEN Ya-jing, GU Yan*(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in China, exorcising sacrifice reflects the deep religious beliefs and is a wonderful 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 in Liukeng Village intuitively reflects the effects of Exorcising Culture. In this research, in-depth research on Exorcising Culture was carried out.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 in Liukeng Village, we summarized five constructive thinking modes of Exorcising Culture in Liukeng Village,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five modes 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Liukeng Village.

Key wordsExorcising Culture; Exorcising Cultur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nstructive thinking mode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陈雅婧(1990- ),女,江西鹰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技术。*通讯作者,副教授,从事室内设计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259-03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