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2016-02-25 17:38任亚丽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藏族舞蹈

任亚丽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任亚丽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藏族舞蹈多是载歌载舞的形式,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俗文化给藏族人民在舞蹈创作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藏族舞蹈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缩影,也是藏族长期文化的积淀。作品经过对民间舞蹈的产生、审美特征及风格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藏族舞蹈的今后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地域特点;民族文化;审美特征;继承发展

1藏族舞蹈的自然环境及文化特征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传统和文化艺术、是喜欢唱歌舞蹈的民族,舞蹈样式多,形式丰富,至今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史籍。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历史,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古老的艺术形式,民族舞蹈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民间舞蹈发展的继承及传统、文化载体及辉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独特的地域性对藏舞的影响

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其庞大的地形、气候寒冷而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杆的地球”。在这里群山环绕,以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其他山脉的高原,构成景观的的骨架。具有典型的干旱、寒冷的气候,温度低,具有冬季几乎没有夏天的气候特征。高原腹的大风天超过100天。由于藏族地域广阔的分布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的不同,以及相邻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在风俗、婚姻、结构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劳动有关的舞蹈,同时也影响区域和民族艺术的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藏族严刻的天然生态环境,交通闭塞,但在这种情况下,藏族人民形成不怕艰险顽的性情,另外对自然力量的神秘有更大的怀疑。这样的原始宗教、在缓慢的自然中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独特的地域性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之深刻。

1.2藏族文化生态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中国的民间舞蹈在生活生产和劳动生产中产生。当然,跳藏族舞蹈是根据人民审美理想和民族性格发展起来的,舞蹈这种艺术文化形式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

不同的文化形态是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域和民族风俗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的形成。例如《天织女》和《情满天路》两个作品行事风格截然不同,《天织女》讲述了一位坚忍不拔的藏族妇女用男人般有力的大手挥动织布机乐观的劳动,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这个民族再苦再累却是乐观的,有特别的生命认知,生死轮回观,有了这样的信念对未来的憧憬就变的非常乐观与勇敢。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和深远。

2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的分析

2.1服饰因素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就青藏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衣饰上也构成了拥有雪域高原民族独有的品格。

在藏族地区,人们在高寒的环境中,游牧民族为了使服饰适应生活需要,不仅在骑马时能护膝,护手防冻,而且在晚上还能当被褥,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保护又防寒的效果。 藏袍以袍布,长身体,长袖,没有口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舞蹈作品《风》的服饰就是这种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单套黄色长袍,长袍比较长,一般跳下从地面升起舞离地有三、四公分的距离,然后扎上一个黑色和红色相间的小围裙。帮典——即围裙,是藏民族独特的地域特征,而且当地已婚妇女必须准备的装饰品,它的颜色是比较艳丽的,或者是比较优雅的,因此,服饰对藏族舞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2.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藏族民间舞蹈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广场舞为主的自娱性,另一类是以供人民欣赏的表演性舞蹈,自娱性的主要有锅庄、弦子、果日谐等,表演性的舞蹈主要包括踢踏舞、戈尔、藏戏、囊玛等等。

2.2.1卓

卓,中文叫为“锅庄”或“歌庄”。卓也指一个劳动气氛浓厚、粗糟的古老歌舞形式之一。

“卓”是自娱性舞蹈,男性和女性身体成弯形跳舞。表演时,跳舞的人手牵着手,数量很大,有的人数二三百人不止,在卓中歌曲起的着很大作用,可以用来打招呼互相的形式、还有用歌的形式提问和回答。歌词是非常广泛的,促进宗教的发展,歌颂家乡的,教育人们要尊敬父母的,但最重要的是一些描绘爱情的歌曲。卓舞是非常广泛的,在一些牧区、森林、半牧区,藏族人民喜欢跳没有乐器也没有伴奏粗狂的“卓”,舞蹈的动作也很大,铿锵有力,可能反映在一个简单而独特的藏族舞蹈中。

2.2.2谐

谐,汉语称“弦子”,不同藏区的方言称作“叶”或“依”。谐波是歌舞艺术形式,藏族的历史最悠久、最繁盛,从四川巴塘起源,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等地开始蔓延。曲调优美、歌词艳丽、动律松弛相合之称。其表演形式是:男女各站一排成一个圆圈,有一男子拉弦子(藏语GuE)是舞蹈的领头人,弹琴、唱歌、跳舞、音乐人向前移动,形成和圆,有时向外扩散。舞蹈风格连绵不断,光滑愉快的动作,跳舞,辽,拖动的舞蹈风格,和手臂的动作相结合,例如:秋千组合,切割,辽,仍在一起。其中,“拖步”与“点步慢转”是最常用的步法。传统曲目包括《古来亚木》、《孔雀吃水》、《龙子巴母》等。

2.2.3果谐

“果谐”,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很盛行,这种自娱性的集体歌舞是藏族舞蹈人民活动形式之一。正常由慢、快两种速度不同的调式舞蹈动作组成,它没有伴奏,一般是有男的先唱一段,女在合一段,就这样一首接着一首,接二连三的延续下去,慢板有“降谐”之称,意为“舒快的舞蹈”,缓慢非常高亢的曲调,舞步简单、有强健身体含义,快板有“谐泼”之意,有“快速跳舞”意思,一般男子在演出时有许多技巧性动作。行动的脚、踢、跳跃、转悠,形成舞蹈的奔放流畅,在欢快的歌声跳动,做到“两步双踢”,“两步双踏活动”等基本舞步。关于“果谐”的起源,一般是从“大青稞”、“打阿嘎”(打实浮土的工具)等和劳动发展生活中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速度稳定,生动鲜明,充满劳动气息。表演中会出现男性和女性互换上场的场面,气氛,场面会更加的热烈欢快。果谐的传统曲段包括《加仓国仓》(“山峰之鹰”)、《达娃秀奴》(“年轻月亮”)、等等。

3藏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3.1藏族舞蹈的继承

对待藏族舞蹈文化的处理上,我们可以采取“扬弃”的态度。在其中包括继承、发扬和发展。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取其精华,舍弃糟粕”江泽民书记说我们要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更主要的一点是对文化糟粕予以扬弃,这也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

从全国舞蹈大赛和代表的舞蹈作品我们可以观察出,不同民族的舞蹈种类无论在创作上、构思上、表达上都展示了各自民族的奇特风格,而且还结合了现代舞的创作手法,能呈现出当今世界民间舞蹈的崭新独特风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无法拒绝外来的民间文化更无法避免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只有这样,走向世界,才能最好地保持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地韵 ,这不仅是每个民族历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者所要听从的使命。

3.2藏族舞蹈的传统和发展

3.2.1藏族舞蹈的初期状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族,同样存在着一个继承和发展、在创造的问题。两者不同,前者是传统的结构,后者是非传统的结构。我们看到的藏族八大藏系,包括寺院的藏戏等,都应该原封不动地传承,这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对民间舞蹈的尊重。因此,这有利于代代相传,不需要创新也是正常的(p34)。发展是一种再创造是把握时代的脉搏、跟着时代走,关注国家和民间舞蹈的命运,因此,“不知宏观者无以谋微观,不知未来者不以谋天下,不把握全局不能做到细部”。

游牧和半农业生活。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鲁”(静态歌)和“卓”(动态舞)就已经发展起来。寒冷的高原气候加之以游牧为生活,生存条件使人可想而。常年的寒冷气候使藏民们一年四季的服装差别不是很大。女士们夏天穿着没有袖的藏袍,冬季穿很长袖子的藏袍,里边还穿着花纹衬衫,腰中系着一块彩色特殊的环境和服饰特点造就了藏族舞蹈典型的舞蹈形式,其舞动时由大臂的运动带动肩部,再加之背部的自然运动。其舞动的幅度较大于步伐,而步伐则根据不同的节奏特点时而跺踏地、时而撺腿(p56)。这种雄健英姿的动作似乎仿鹰在天空翱翔!但是在传统的服饰传承过程中,因受服饰的制约其舞蹈形态的舞蹈很难产生根本性的本质。

藏族舞蹈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首先,应该放在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如:生活、情感及喜怒哀乐等。再次、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各民族的差异性是很大的,各民族之间的吸引力也是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要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就世界来讲,一个东方文化,一个西方文化,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就是两者的吸引力。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根,所有的创作源泉在于民族的根,民族的文化。

3.2.2新时期的藏族舞蹈

无论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在港澳台,都可以看到藏族舞蹈,在两岸三地的中华民族圈中看到这一幕是非常欣慰的。舞蹈艺术在世上发展过程中,不论在时间、创作、流传、喜爱上都有新的突破,而且能够直接表现情感,表达思想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每个民族发展中具有的民族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其中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如:《阿姐鼓》、《青藏高原》和《牛背摇篮》。

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奖的群舞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舞蹈的节奏、风格、特点等处理上就加入了现代成分的舞蹈舞,其新颖和浮夸节奏和舞蹈动作,表现了活泼、潇洒、阳光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四川藏区的人的大胆、粗犷的性格,也向我们展示出了藏族人民的那种激情向上和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传统与新时期结合出这种独特的舞蹈语句、舞蹈语汇,在这整个舞蹈的创作进行中,藏族民间舞蹈的古朴、简单与自如的动作,大胆夸张和凝宿,创造出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韵律。

现代藏族舞蹈在形式、格式上有几个要素:1、体裁的选择要“常见中的不常见”也就是意想不到。如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流淌着的是藏族人民心中的深情,看了让人流泪。这在藏族舞蹈中是一个突破。还有很多作品,如《牛背摇篮》等也非常不错。2、表现形式上的新颖独特、创新。要把握分寸,要说心底里面流淌的最深刻的话,这是创作作者的责任;3、在节奏、色彩的对比上要考究,比如说情感的对比、动静的对比、空间画面的对比等,要有高级的技法和形式把这些做好。4、情感要真。一定要有民族的情感,这个情感一定要真是,要提炼到精神层面,用特殊的高级语言说出来。

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藏族人们生活中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语言,藏族舞蹈不仅是藏族人民乐于享受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是抒发人民思想情感有力的“肢体语言”。使整个藏族舞蹈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因此,我们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以后的发展是每一个人必须关心的问题,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赤烈曲扎《西藏风土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3]鄂义太乌图:《藏族传统文化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解说》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

[4]吕艺生,朱清渊. 舞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6]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教科导刊,2010

[7]格桑欧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西藏卷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8]强巴曲杰.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中国藏学,2002.

[9]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295-02

作者简介:任亚丽(1990.04-),女,山东菏泽人,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舞蹈文化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藏族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