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以鄂温克族桦树皮文化为例的包装设计方法论
李昕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方法论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而设计方法论或许讨论的就是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吧,是设计主体与设计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原则。鄂温克人民是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虽然没有系统的设计理论,但他们也有严谨周密的制作工艺,艺术加工后表现出来的形态,被大家所认可,甚至成为一种民族符号。
关键词:设计方法论;桦树皮文化;包装;设计
1研究内容概述
在我国北方的鄂温克少数民族,他们过着以狩猎、游牧为主的生活。为了适应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加上大量生长的桦树林,所以鄂温克游牧民族创造出许多造型独特、功能性强、便于携带的桦树皮制品。其种类繁多,几乎覆盖所有生活用品,大到船只,小到针线盒,从而形成了“桦树皮文化”。我从这为切入点,探讨“桦树皮文化”建立中的设计思维、方法和理论。
方法论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而设计方法论或许讨论的就是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吧,是设计主体与设计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原则。原始社会人们发现用石器打猎捕食,鄂温克族人们也一样,发现桦树皮的性质并对其融入本民族的装饰艺术思想,或许那就是最初的设计方法论研究。比如,常用的桦树皮器具,主要有针线包、挎包、衣箱、摇篮、火柴盒、箭盒等生活用具;桦树皮首饰,主要是帽子;以桦树皮制成的“撮罗子”建筑形式,内部布局与蒙古包一样;狩猎工具和玩具,例如鹿哨和狍哨,弓箭和刀鞘等。从考古工作队发掘的遗址中发现,桦树皮制品除了有简单的缝合针眼以外,并没有过多的装饰,这说明当时的桦树皮器物更加注重实用价值。
2“桦树皮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理论研究
桦树是一种生命力较强的植物,取下桦树皮的树会在第二年长出新的一层薄薄的树皮,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的越来越厚,桦树皮不会因为剥取下树皮而出现枯死的现象,树皮也不会发霉。从实用角度看,树皮越厚使用和制作起来越不方便,从而价值也越低,因此桦树皮的生长年限不会超过15年。剥离下来的桦树皮在制作工艺中,主要采取三种对接方法:一是缝合法;二是咬合法;三是折叠法。鄂温克人民在使用桦树皮制作和装饰每一件物品时都将自己对民族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都融入在里面,在装饰艺术发展长河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符号,逐渐形成一门艺术,同时也体现了游牧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审美价值。
鄂温克人民是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虽然没有系统的设计理论,但他们也有严谨周密的制作工艺,手工匠人和家中妇女就是设计师,桦树皮通过“设计师”的视觉经验,艺术加工后表现出来的形态,被大家所认可,甚至成为一种民族符号。一般为无装饰图案,只有在器物边缘用木条封边,为的是经久耐用,而不是装饰。明清以后的装饰艺术有明显发展,在桦树皮物品表面有简单的植物纹、几何纹、动物纹作为装饰。这些装饰图案大都是在器物成型前完成的,先绘画出底稿,再制作图案。
鄂温克“桦树皮文化”的装饰题材多为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与图腾崇拜、始祖崇拜有关的纹样等。出于原始人类对植物的崇拜,植物纹样占据着很大比例,并且赋予这些植物生命,这与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植物纹样以连续重复的形式出现,驯鹿是鄂温克人最喜欢的纹样之一,并且把鹿角赋予神话色彩。几何纹主要有直线纹、波浪线纹、漩涡纹、三角纹、锯齿纹、方形纹、菱形纹、圆形纹等。
3绿色生态下的设计方法及发展
现在,鄂温克民族逐渐实现定居生活,桦树皮的使用也被其他材料多代替,桦树皮文化也在转变的过程中面临消亡。然而,关于桦树皮的良好的天然特征,及符合现代绿色生态的循环利用,我们应该传承“桦树皮文化”,完全遵循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环境可持续性、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目前桦树皮制作工艺在我国黑龙江地区仍有保留,其中常见的有桦树皮镶嵌画、桦树皮纹理画和国画,作为装饰陈列,不再是生活实用品。
在人造物品填满我们的生活的今天,更多人们愿意去追求最原始的,甚至是不加修饰的木质制品,还原我们对自然和纯朴的零距离接触。设计师加入新的创意元素,仍保留其明快、粗犷、单纯朴实的风格,让快节奏的我们感受到质感、安宁。重新使用这种新材料,比如(1)制作首饰;(2)家庭装修、陈设;(3)制作生活用品;(4)应用到餐饮中;(5)甚至作为制衣的天然材料。这也是我选择鄂温克族“桦树皮文化”作为探索对象的意义。
所以在设计中,我们需要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百科全书式的设计方法论。我们在设计之前,必须要了解设计的物品是否能满足需求,我们应该学习原始社会中人们创造事物的直接原因就是满足最初的需求,是不加修饰的,朴实的,天然的,直接的。社会在发展,创新是主题,我们的设计思维也要适应、转变,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这时就为我们的创新能力带来了新思路。设计方法论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也影响着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能再任性的用习惯、用个人的感性来设计生活,要依靠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去实现设计,去理性的设计生活。对于一个在设计中求学的学生来说,只有在设计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有规则的、科学的、有序的进行设计活动,满足需求者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要求,把每一件设计品同时转变为艺术品。从设计方法论的设计史中,我们能发现,设计要探索人们生活背后的意义、情感以及象征。我们要理解在不同人群中、不同环境下、不同行为的人们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创造。设计是间接的与自然科学发生着关系,在各个阶段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才正是设计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反映。
参考文献:
[1]武钾赢.设计艺术学. 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2]黄雪灾.古代北方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内蒙古日报》,1988.8
[3]于学斌.鄂伦春游猎生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033-01
作者简介:李昕馨(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学生,艺术设计硕士,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