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中共兴城市委党校 辽宁 兴城 125100)
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教育新思路
王毓
(中共兴城市委党校 辽宁 兴城 125100)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党校教育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文分析了当下党校网络教育的现状,就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教育新思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实践中出发,旨在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互联网;党校教育;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国内各个领域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各个领域都逐步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百花齐放。党员教育在时代的引领下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党员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基层工作的发展情况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互联网与党校教育的结合是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把握时代的发展命脉,研究出互联网与党校教育的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是当代党校需要思考的问题[1]。
而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本文就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教育新思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实践中出发,旨在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人类步入网络信息新时代的步伐。党员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党员的思想需要不断的进步,因此,党校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校教育的模式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近年来,党校教育的建设在不断进步中,在逐步成熟。但是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是党校教育容易受到地域、时间、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实施网络党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党校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层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完善。
在我国国情的大环境下,基层工作重点还是在抓经济发展,面向效益开展主要工作。在党校教育上有所疏忽[1]。同时有的党龄较高的党员思想较落后,在网络党员教育中没有足够大的兴趣。同时基层党校教育容易忽视社会、时代对教育的重大影响,对党员教育的迫切性没有充分认识,使得党校教育在网络教育上相对落后,如教育设施不够、教育条件简陋。
2.2 党校网络建设不健全。
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对党员教育的影响。因此,开展党校网络教育工作是有必要的[2]。但是从目前的党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网络信息不全、更新不及时,管理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党校网络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在教育模式上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使得一些地方的党校网络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力度不够。
同时党校网络教育由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通,使得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单一化,没有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进行多样化组织和安排。
2.3 党校网络管理系统不完备。
在党校教育模式还尚不完善、健全的形势下,党校教育的管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党校网络教育平台上,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制度、培训教育制度、批评讨论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思想汇报档案制度等等都不能够很好的建设完善。因此,在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制,党校网络教育就会存在漏洞,相较于传统的党校教育上就没有绝对的优势力量,在实施上也会出现纰漏,直接间接的动摇到网络教育平台工作开展的根基。
在如今我国国情的形势下,党校教育都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用共同步入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共产党员,为国家和党培养一批在思想行为上紧跟时代步伐、为人民服务的钢铁战士。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计划的号召[4]。
3.1 加强党校网络教育认识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网络平台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环境下的党校教育极大的方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力扩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速度加快。在党校教育的初步阶段要对党员进行网络知识的教育,帮助党员在认识上对网络教育平台有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形成一个缓冲段。在党员对网络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相对顺利。
3.2 健全党校网络教育机制
党校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要先具有完善的教育机制和管理制度。相关部门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网络教育,齐力推动党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和进步[5]。从培训教育、思想交流、思想汇报等要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机制,如可以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等。网络教育机制的完善将会是党校教育进步的一大步。
在管理体制上,可以具有地域文化差异的多样性,单一化的管理体制过于绝对化,不利于党校网络教育的长期科学的发展。
3.3 净化党校教育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上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营造党校网络教育良好环境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批,对于不良信息要尽早排查和清理,做到将违法客观自然规律和不利于党和国家发展的信息阻隔到“墙外”[6]。在对网络管理上要具有科学性、技术性、严肃性,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严禁不良信息。
[1]罗丹.增强网上党校教育实效性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于颖平.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党校教育平台研究[J].电子制作,2014(14):126-127.
[3]张楠,王元彬.新时期高校党校教育网络化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90-92.
[4]马哲军.论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品牌的主要路径——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为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05)。
[5]刘军汉.把握特殊性办出高水平——新时期党校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0(23).
[6]白海燕.新时期提升党校教学水平的思考——基于地市级党校教学的观察[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G41
A
1009-5624(2016)06-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