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微课教学研究

2016-02-25 05:00:10安丽媛
信息记录材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内力教学研究

安丽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56)

混凝土结构课程微课教学研究

安丽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56)

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微课优势,以反弯点法为例,将微课引入到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程;混凝土结构;反弯点法

1.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利用。而微课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新形式,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十分钟以内就某一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以知识点的形式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小模块化,实现化繁为简,有针对性的教学[1]。

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本科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联系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其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将微课程引入到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成为混凝土结构微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2.存在问题

作为理论知识、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混凝土课程,具有课程内容繁杂,逻辑性差;学科交叉融合,综合性强;课程与时俱进,应用性强;来源工程经验,实践性强等特点。根据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针对传统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采用传统讲授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生搬硬套,缺乏理解。

(2)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知识点繁杂,内容多,难度大,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目标要求,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难以独立自主的学习。

(3)结构构造措施模糊。构造内容繁琐零散,规定性条文多,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差,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难以识记。

(4)识图绘图能力薄弱。图纸作为建筑工程界的语言文字,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但是,学生往往存在计算能力强而绘图能力弱的情况。

3.微课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微课程应运而生,并以独特魅力吸引了教育界的关注,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针对传统教学局限性而建立的微课堂形式,主要特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容量有限,便于观摩;(4)短小精悍,使用方便;(5)半结构化,易于扩充[2]。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微课教学研究中,应充分利用微课优势,作为辅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可制作系列或专题微课,使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作为查漏补缺,传道解惑的一种有效方式。

4.反弯点法微课

以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反弯点法为例,反弯点法是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一种简化方法。片头部分,可通过回顾框架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引出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这一内容。利用半分钟时间,引出本讲主要内容,言简意赅,衔接自然。

接下来利用一分钟时间介绍思路,既然框架结构上作用有水平荷载,就要计算由此产生的内力,通过分析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变形图和弯矩图的特点,引出反弯点法求解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思路。通过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关键,掌握反弯点法求解内力的思路。

主要内容,包括简化分析模型、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三部分,共八分钟。分析模型部分,根据反弯点法的思路,通过两条假定简化分析模型,根据材料力学中的转角位移方程,绘出该柱弯矩图,确定柱反弯点位置,根据柱剪力公式,引出抗侧刚度这一概念。针对求解柱剪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引出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根据材料力学中的截面法取脱离体分析,回顾结构力学中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区别,通过平衡、变形以及物理条件,得到柱的剪力。再运用各类平衡条件,求得梁柱内里。在分析求解过程中,注意与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等学科内容的交叉,结合工程应用进行拓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反弯点法中,分析模型的简化虽然为计算带来了方便,却降低了精度,引出结尾对反弯点法进行修正这一内容,使其过渡自然。

结尾部分,利用半分钟时间,针对反弯点法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进一步修正,引出下一讲D值法。结尾宣传下一个微课,体现微课的真正意义即“系列微课”。

5.结论

通过微课教学方式的不断深入和探索,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微课教学相结合,学生可将课堂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与加深,克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自觉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取得良好效果。

[1]马红梅,何锦辉,刘伟玲.高校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年第10期:122-125.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61-64.

TP3

A

1009-5624(2016)06-0048-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5年微课教学项目:反弯点法微课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内力教学研究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结构工程师(2022年2期)2022-07-15 02:23:50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孩子的生命内力需要家长去激发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内力作用的‘足迹’”微课教学设计和实践反思
地理教学(2015年19期)2016-01-06 12:00:44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