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阿坝师范学院计科系 四川 阿坝 623002)
“互联网+”时代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发展的研究
李雯雯
(阿坝师范学院计科系 四川 阿坝 623002)
随着当前社会形式的变化,校园教学迎来了新挑战,“互联网+”开始成为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和转变的主要方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校园教学、服务及管理融为了一体,呈现出现代组织形态、关系形态和信息形态特征,重新塑造了教学模式,对校园教育及科研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互联网+”;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转型发展
智慧校园是以师生服务为理念,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服务需求,实现了信息校园无死角覆盖,还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多项操作功能,此种开放性环境的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展,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从世界发展趋势分析,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高等教育形态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大学生认识,给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实现智慧校园长远发展目标,相关人员还要不断努力,共同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总理李克强率先提出了“互联网+”概念,表明了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提高了国家相关机关对互联网经济的认识。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应用到医疗、金融中,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目前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了教学模式、考核模式和运行模式,未来校园将向绿色校园、智慧校园方向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展。
互联网+教学=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软件等概念,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实施,加强了教学互动。而且互联网还打破了课堂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互联网+学习=移动学习,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教学画面感,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互联网+评价=网评,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了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可以将教师的经验及时分享给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可以客观全面的认识社会变化规律,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
从智慧校园建设本质上分析,智慧校园实际上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结果,继承了数字校园中的很多优势,实现了创新化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及教师的感受,提供了一种人性化方式,完善了校园各项设施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校园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手段。
3.1 信息化教育具有的优势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数字化校园、平安校园、移动校园及节能校园已经是高校建设的主要项目,很多校园都已经开始实现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发展,科学、管理、服务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2)信息开始互相渗透。信息技术相互渗透已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符合当前大学发展新常态。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和教学科研等进行深入融合,提高智慧化校园发展的生命力。(3)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时,不仅要给予新技术支持,还要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校园必须尽快与社会、企业接轨,及时分析数字校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需求,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信息化教学,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创新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行政化管理。第四,随着改革的实施,技术的发展,目前微课、MOOC及翻转课堂已经实现,学校教学开始向企业开放,形成了开放性学习环境,改变了驾驶与学生的学习地位,转变了教学模式,而且可以使用移动校园及数据分析等实现校园智慧化、科学化发展。
3.2 技术推广支撑着智慧校园的形成
随着数字校园的推广和实施,给智慧校园发展提供了以下支持:(1)应用云端化。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将服务器作为应用系统,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实现应用与云端的结合。目前,很多学生都采用了云应用系统,促进我国校园云应用技术的发展。(2)决策信息化发展。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提高了智慧校园建设高度。例如,利用校园一卡通数据统计食堂用餐人数,经过两家餐厅对比,得知餐饮变化。目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MOOC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点、学习行为和学习时间等进行分析,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管理,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大数据正是MOOC的核心内容。(3)连接广泛化。网络具有循环性和流通性,可以推动高校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只有实现宽带接入移动化、通信化,才能促进智慧校园建设,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智能化服务。(4)网管智能化。随着业务系统的增长,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及各部门数据共享等均对校园网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信息部门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在此种发展环境下,实施扁平化管理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促进了网络管理智慧化的发展。(5)终端智能移动化发展。使用移动OA手机办公、移动手机缴费及碎片时间视频学习等均是终端智能化的一种体现,实现了校园门户向PC手机的过度,具有较强的终端移动化发展特征。
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主要阶段,从实现途径上分析,必须采用一种校园信息化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管理、安全节能等多方面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 落实校园信息化与应用建设CIO责任制
为了发挥数据的作用,必须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流通和整合;为了实现此目标,一方面,要强化技术,整合数据,给数据流通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理机制建设,避免阻碍数据流通。从校园的长期发展来看,目前很多校园虽然设置了信息化主管机构,但是信息运维和控制主要由领导管理,没有设置科研和教学管理权限,而且校园内部各项专业性较强,所以单一信息化机构根本不能提供较多的信息支持。所以必须实施CIO(首席信息官)负责制,加强高校信息统筹。各个高校还要以CIOQ为核心,成功构建技术实施、系统应用和信息数据等框架,到传统壁垒的影响,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4.2 构建高校数据分析团队
数据本身并不能为人们所用,只有经过专业人员分析后,才能体现数据价值。从当前世界发展情况来看,教学、管理、科研及服务等各项操作都必须建立高科学分析和高度数据基础上。但是由于我国数字校园起步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数据分析制度,导致数据分析较零散,此种现象与我国高校没有构建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分析队伍具有很大联系。国外很多校园都已经结合实际发展,成功构建了一批规模较大、专业技术强的数据分析、管理和服务团队,主要从两方面分析数据情况,一方面,结合师生个人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从校园整体建设和发展出发,结合数据特征给予学校提供发展建议。构建数据分析团队时,完全可以借鉴国外专业数据方式,灵活的应用到我国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中,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更好的给智慧校园发展服务。
4.3 其他方面
(1)构建一个安全、高校的网络基础平台,提高网络承载力,及时整合校园网络,提高网络承载力,实现网络科学化管理,促进其向智慧化发展。(2)构建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成立数据管理中心,给分散、异构应用和信息等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3)加强学校宣传、办公等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微信平台、网站群等各种载体,加强手机App建设和应用,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出发,结合当前教育形式需求,制定智慧校园发展方向,并提出改革措施,实现信息技术的融合,更好的服务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文化活动。走“互联网+”校园,不仅是信息化智慧校园的体现,更是迎接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改变方法,打破了时间、空间等隔阂,对校园建设的长久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1]李刚.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科学中国人,2016(5).
[2]王俊春,赵晗涛.互联网+校园:智慧校园的打造[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35(12).
[3]宋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的转型发展[J].新闻知识,2015(11):97-99.
[4]齐赫.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6):123-123.
[5]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6]李洪志.论网络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辽宁大学,2011.
本文得到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6ZB0382《“互联网+”时代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发展的研究》的资助,得到阿坝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ASA14-12《“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的探索》的资助。*本文得到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6ZB0382《“互联网+”时代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发展的研究》的资助,得到阿坝师范学院校级重点项目ASA14-12《“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的探索》的资助。
TP3
A
1009-5624(2016)06-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