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2016-02-25 03:51:23付春丽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规模科技

付春丽 李 晶 黄 斌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付春丽 李 晶 黄 斌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基于两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定量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科技服务业规模特征及发展态势。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但增长迅猛。产值及投资规模、机构及资产规模、从业人员规模等多项指标增速赶超信息技术服务业,预计可提前实现8万亿元的既定目标。同时,存在企业规模实力不足、行业人均工资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科技服务业;规模特征;发展态势; 制约因素;机构特征

1 引言

新经济背景下,全球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变革推动科技服务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创新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以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应用,颠覆着传统产业组织形式和创新模式,加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促使以全新方式配置技术、资本、产业要素的科技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1]。

发展科技服务业对我国当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国家及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2]。《意见》提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即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2]。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刺激及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科技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有关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实际规模、发展态势、实现预期目标等专门定量研究很少,多是产业发展现状中简单总量描述。唐守廉等(2013)[3]利用2007年的数据对中美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及结构、就业人数、工资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基于第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做定量的对比分析判断;有助于及时掌握新时期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特点;对政府部门加强科技服务业的科学化宏观管理具有参考意义。首先,从行业投资额及产值规模、从业机构数及企业资产规模、从业人员数及工资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及变动趋势,对我国科技服务业进行定量比较分析,重点与同属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信息服务业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行业发展规模特征。然后,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未来的科技服务业规模发展态势。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2 现有规模

目前,各地市在进行统计实践时对行业的划分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单独对科技服务业进行统计。大部分学者采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GB/T4754-2011)中的“M门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三大类。相比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的九大类,可将其视为狭义范围内的科技服务业[3]。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第二次、第三次经济普查年鉴。

2.1 行业的投资及产值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为3113.2亿元(图1),服务业业内占比从0.86%上升为1.27%。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实现首次赶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084.9亿元),在服务业中排名第十,次于房地产业(118809.4亿元),批发和零售业(12720.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6790.1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89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272.19%),仅次于金融业(476.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34.65%),服务业业内排名第三。年平均投资增速高达32.0%,是同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简称信息服务业)的4倍多。

图1 2008—2013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额增长趋势图

2013年,全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增加值9737.0亿元(图2),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3.53%,占全国GDP的1.6%,分别比2008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2008—2013年我国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达19.5%,高于同期服务业15.2%的年均增速,也高于同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5%的年均增速。若根据2014年国务院《意见》中科技服务业的界定,用 “R&D经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来估算当前广义科技服务业的规模,目前约为2万亿元,按照当前19.5%的平均速度发展,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将超额完成8万亿元的既定目标。

2.2 机构数量及资产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共有45.6万个,较2008年增长125.7%,占全国服务业单位总数的5.75%,占比提高了1.62个百分点。从业机构总量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6万个)的两倍;其增速在服务业内排名第二,远高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7.4%)及全国服务业平均水平(62.1%),仅次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0.9%)。

从企业法人占比来看,全国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数占其行业法人总数的比重为72.0%,低于同期服务业平均水平,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6.5%)差距较大,仅高于水利、卫生、教育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4个公共服务部门。

从企业资产规模来看,到2013年年底,全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为67452.9亿元,较2008年增长110.5%,服务业中占比2.0%,比2008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规模总量不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企业资产增速不及同期服务业平均水平(131.3%)。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1954亿元,与信息服务业相差约1600亿元。

2.3 从业人员数及工资水平

图2 2008—2013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图

到2013年年底,全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共有810.3万人,较2008年增长81.0%,占全国服务业单位的比重由3.99%上升为5.11%,提高了1.1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总量赶超金融业、住宿餐饮业,高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51.7万);增速高于全国服务业平均水平(41.3%),快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0%),位居服务业第一。

到2013年年底,全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6602元,较2008年增长68.31%。工资水平在全国服务业中业排名第三,次于金融业(99653元)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0915元)。工资增速低于全国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74.79%),在服务业中排名倒数第三,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差距在拉大,差距是2008年的2倍(表1)。

3 行业特征

(1)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科技服务行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的比重仅为3.53%,占GDP的比重仅为1.6%,行业增加值、企业资产及营业收入与信息服务业相比都相差甚远。与美国相比,我国GDP相当于美国六成以上,科技服务业产值仅相当于美国1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科技服务业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成果的生产与转化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客观的差距。另外,我国科技服务业内容覆盖范围相对较窄,统计口径较小[3]。

(2)产业规模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科技服务行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都明显高于服务业,也高于信息服务业。其中,投入高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直接推手。2008—2013年间我国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2%,是信息服务业的4倍多,首超信息服务业。同期全国R&D经费强度也快速提升,目前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此外,全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国家及各地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等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及政策环境。国家出台的《科技规划纲要》《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等系列举措加速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4-5]。

(3)科技服务机构开始大量涌现。2008—2013年,科技服务业法人机构总数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达18.2%。从全球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机构出现、科技服务机构大量涌现、科技服务业态形成、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4个阶段[6]来看,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正处于第二到第三阶段。这个时期的科技服务机构主要以政府创办为主,兼有部分民间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科技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及非企业法人数为11万多人,约是信息服务业的20倍。

(4)企业规模实力凸显不足。企业法人占比与信息服务业相差近25个百分点。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营业收入仅约为信息服务业的1/2。企业法人占比少、规模小、盈利弱的特征明显,未形成类似信息服务业中华为、中兴等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这与行业本身所处的初级发展阶段及我国科技体制密切相关。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的,多数科研服务机构为国有事业单位,整个行业的业务及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课题、政府委托服务,90%的技术转移机构尚未建立一个可持续营利的模式。

表1 2013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主要经济规模指标对比表

(5)高素质人才聚集面临压力。近年来,科技服务业平均工资与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的差距在拉大,工资增速低于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产业,更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积极创造,但目前整个行业还未形成真正的财富效应,很难形成人才高地,尤其缺少具备技术、市场、管理等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5,7]。现有的国有科研院所,除基础研究收入机制外,科研人员难以分享到创新收益,不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集聚。

4 未来发展态势

(1)市场需求增加,行业规模加速壮大。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工业化中后期是科技服务业快速增长期。当前我国产业进入转型升级发展阶段,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对以提供知识型服务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科技服务业需求将大大增加。2014年国务院发布《意见》,提出采用7项政策措施推动科技服务业九大领域的发展,预示着我国科技服务业体系的形成。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发展理念”,科技服务业迎来政策春天[8]。目前,各省市已纷纷出台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并提出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北京市科技服务业收入目标为1.5万亿元,山东省为8000亿元、江苏省为1万亿元,三地收入合计将接近全国总体规模的40%,我国科技服务业规模将迈入快速发展的第四阶段。

(2)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机构数量继续增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极大地拓宽了科技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服务形式多样化发展,形成研发外包、众包与众筹、社交化、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等新的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如以车库咖啡、创客空间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以深圳光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组织,以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服务云平台,以及科技服务超市、天使投资、新型技术联盟及技术交易市场等。

(3)社会力量加速涌入,企业资产规模或将快速提升。我国科技服务业机构类型将从过去主要由政府主导创办逐步转变为以市场竞争为主的企业类服务机构,社会力量逐渐成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9-10]。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高新区企业和跨国公司等日益成为科技市场的竞争主体。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民营资本加速进入科技服务业领域,提高了科技服务业的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北京清控科创打造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其管理资本管理的资产超过200亿元,整个清控科创集团的资产已经超过60亿元,是目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最多、拥有最大科技园区网络的民营机构。

(4)专业化、集成化发展,科技服务业质量将逐步提高。随着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需求的多样化,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开始不断细化、分解,各创新要素快速重构。科技服务机构通过整合跨行业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其将具备专业的从业资质,聚集精通技术和科技服务各链条双重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化人才,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技服务。科技服务内容向整个“创新链”拓展,从技术咨询、技术转移、信息服务等单一服务发展到技术熟化、创新创业等综合性服务。围绕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不同需求,形成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产业园的全过程创业服务链条。

5 政策建议

(1)盘活存量资源,做大市场规模。一要加快实现公共科技服务业资源全社会共享,推动事业单位存量科技资源真正市场化。二要充分利用简政放权、财税支持等手段,吸引更多有潜力、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加入到科技服务企业发展的领域中来,扩大科技服务类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三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和民建力量兴办科技服务企业和服务机构,扩大群体范围[11]。

(2)培育行业龙头,形成规模效益。积极发挥技术产业联盟、协会等组织机构作用,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打通各个服务链条,鼓励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优先培育一批行业影响力大、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服务机构,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行业影响力。

(3)优化收入分配,加快人才聚集。加快分配收入制度改革,改善科技服务人员的收入现状,激发从业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提高行业吸引力。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类人才计划,引进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扶持其创新创业;进一步发挥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行业领军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4)创新理念与工具,提升服务水平。引入市场机制,将 “花钱设机构养人”的管理模式转变为 “花钱买服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改革的同时,采取更有选择空间和具有杠杆效应的资金引导和扶持方式。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工具,拓宽服务半径、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扶持创新联盟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6 结语

本文基于两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规模及态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比较分析,弥补了定性研究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的不足。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得益于政策、资本、市场等多要素驱动,科技服务行业规模增长迅猛。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2%,是同期信息服务业的4倍多,行业增加值、从业机构及人数增长迅猛,普遍高于服务业,多项指标赶超信息服务业,预计2020年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企业资产规模增长缓慢,平均规模较小,行业占比少。在多个生产要素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服务业企业资产在服务业中占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仅约为信息服务业的1/2,尚未形成标杆企业及规模效应。

(3)从业人员薪酬水平增长缓慢,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差距在拉大。行业年均工资增速低于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2013年与信息服务业相差近2万元,差距是2008年的2倍,不利于集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由于数据限制,本文未能按照2014年国务院《意见》中最新的行业分类对现有科技服务业进行研究,是本文存在的不足。随着《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的出台及未来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备,将会为我们更加精准的定量分析判断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提供可能。

[1] 胡兰.挖掘产业转型升级内在需求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业新业态: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管理部经理邵翔谈高新区如何发展科技服务业[J].中国高新区, 2014(9):18-22.

[2] 国务院. 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S].北京: 国务院, 2014.

[3] 唐守廉,徐嘉玮.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5):41-47.

[4] 韩鲁南,关峻,白玉,等.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6):25-29.

[5] 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协会.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3年度)[R]. 深圳: 深证市科技服务业协会, 2014.

[6] 张清正,李国平.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5(7):75-93.

[7] 周红.我国科技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N].光明日报, 2013-08-14(7).

[8] 朱小群.科技服务业如何迎接政策春天[J].独立观察, 2014(9):6-7.

[9] 宁凌,郭龙龙.需求主导型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4):121-125.

[10] 张玉强,王建国.对投入主导型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反思与解构[J].理论月刊,2011(8):168-171.

[11] 张前荣.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 2014(11):86-87.

Research on the Scal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FU Chunli, LI Jing, HUANG Bin
(Jiangsu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Nanjing 210042)

Based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data,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scal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ize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growing rapidly. The growth of output value and scale of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asset size,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a number of indicators have caught up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ndustry. I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8 trillion Yuan in adv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industry is still small, the strength of the enterprise is weak, per capita wages is low in the industry, and on this basis,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scal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constraint,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units

F204

A

10.3772/j.issn.1674-1544.2016.06.004

付春丽*(1984—),女,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产业技术;李晶(1974—),女,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信息技术;黄斌(1971—),男,江苏省科技情报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产业技术。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014GXS2D019)。

2016年8月9日。

猜你喜欢
服务业规模科技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规模之殇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14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科技在线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汽车零部件(2017年2期)2017-04-07 07:38:47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9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