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探析

2016-02-25 22:38赵泽仙
世纪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挑战对策

赵泽仙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文化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灵魂。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安全面临来自国内外挑战,即国际文化殖民主义的冲击和国内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网络低俗文化威胁。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文化安全;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70-02

一、 文化安全概述

国家文化安全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以及军事安全来说,属于隐性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民族传统、意识形态、政治理念、道德观念、信仰追求、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威胁而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状态。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文化安全主要指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主导性、民族性、独立性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消退或减弱的安全感,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制度、民族语言文化、国家教育体系等方面。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才产生和出现的,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借助资本主义发展的优势,对东方国家实行殖民政策,进行殖民掠夺,致使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处在激烈的冲突中,从而使国家文化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明显的现实问题。“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更加频繁,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利益与人权、心理、文化等精神层面因素日益紧密结合。一些西方国家认为,要想在世界上长久地站住脚,并使自己居于世界领导地位,单靠经济和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文化方面下功夫。”[1]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作实施“和平演变”政策的主要对象,不可能国际交往中免遭其他国家别有用意的阻挡和妨碍,因此,文化方面的破坏与渗透也是必然的。

二、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殖民主义对中国文化安全造成巨大冲击

冷战结束后,“软实力”逐渐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文化殖民主义成为其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形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为后盾,对发展中国家不断推行“文化霸权”政策,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化渗透方式向广大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文明,宣传其标榜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等理念,企图改造非西方国家民众的文化心理,使其接受和认可西方文化。西方反华势力一方面利用政府文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攻击,“一方面又通过新闻、电影、报纸、网络、杂志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直接或间接地推销其政治理论、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2]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的学者,则致力于宣传西方的政治理论、民主观念、价值取向,扩大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企图改造非西方国家民众的文化心理,实现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目前,中国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价值观多元化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对文化的辨识度和选择性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变性、差异性的局面,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交织并存,形形色色的文化激荡共生,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3]这些除了受到“和平演变”战略和文化殖民的冲击外,还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潮的挑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民族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的出现,无不威胁着国家的整体凝聚力。如:我国经济学界的很多青年学者,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大肆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放宽市场监管,导致市场混乱。

(三)国民思想上出现了信仰危机

随着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度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有部分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它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已经没有必要,也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大力搞经济建设,意识形态无关大局。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及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世俗化和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强大的冲击。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不断滋长,很多人思想偏激、道德缺失、信仰迷惘,在这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过激的、暴力的甚至是违法行为,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民族凝聚力受损、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安全的潜在威胁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已经超出一国范围,成为国际外交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目前,网络上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发达国家掌握着网络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传播、散布、制造自己别有用心的假消息、坏消息,用特殊的手段煽动一些相关国家社会成员的情绪,企图达到其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向往和崇拜,对自己国家、社会和政府的不满。其次,不少人使用不规范、不文明、不健康的粗俗语言在网上对他人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践踏祖国语言、扭曲艺术价值、否定主流意识形态、颠覆优秀传统文化等现象频频出现。有些网站诚信缺失,传达虚假信息、进行网络欺骗和非法交易等,造成网络污染严重,网络犯罪严重。一些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通过网络途径,向广大网民灌输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将其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和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网络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现阶段,人民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必须通过理论的灌输,增强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我国目前的文化格局是“一元主导,多元共存”,这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国家的文化、教育、宣传等部门应该肩负起责任,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提高“一元”的主体地位,强化人民的主体文化意识。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反对墨守陈规、一成不变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党的创新理论,是应对文化安全挑战的强大盾牌,是提高人们辨识能力的思想武器,是判断大是大非的理论依据。”[4]只有用不断发展的理论对民众进行灌输,才能提高他们识别各种文化思潮的能力。面对转型时期的文化安全现状,是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还是照搬西方或是走老路,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形式的制度,是坚持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还是放任各种思潮泛滥,对于这些问题,都只有理论基础打牢了,才能增强人们的辨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

(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指导,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根基。为此,一是要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使其既保持民族特性,又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科技、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鼓励、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发展,从整体上、全局上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5] 三是要正确处理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文化产业的统一性发展,还要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把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向世界宣传祖国优秀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国际交流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提高中国文化的话语权,争取早日实现文化强国梦。”[6]

(三)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巩固网络文化阵地

首先,在文化的内容、形式、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方面,重视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西方国家能够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其原因在于我国网络发展中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保障技术,信息防范技术发展滞后。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初期走过的“重发展、轻防范”的老路,只能走信息核心技术发展之路。但当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缓慢、网络监管难度系数大,必须借助和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加强创新研发信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为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其次,对青少年进行互联网文化安全教育。通过网络运行信息和安全信息的宣传,使青少年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提高他们自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意识。实行相关的法律规范,监督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使用网络,防范和制止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低俗、落后、封建的文化渗透,从而减轻网络文化安全受到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童萍.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的现状和对策[J].中共山西 省委党校学报,2007,(2).

[2]秦宣.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兼谈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一)[J].中共福建省 委党校学报,2007.

[3]刘世涛,邓卓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J].理论探索,2008.

[4]田涛.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5]吴友瀚.我国面临的文化安全挑战及对策[J].福州党 校学报,2008.

[6]李从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N].人民日报, 201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挑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极限挑战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眼力大挑战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