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版《白蛇传》看川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2016-02-25 10:25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戏剧之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白蛇传川剧新媒体

黄 灿(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从青春版《白蛇传》看川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黄 灿
(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白蛇传》作为四川省川剧院的长期保留剧目,曾代表川剧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打开”国际演出市场的大门,是国内海外公认的川剧激情经典剧目。全剧气势恢弘,色彩斑斓,极富东方古典浪漫主义色彩。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今天,川剧如何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进行创新与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戏剧学、传播学等角度对青春版川剧《白蛇传》进行分析,对川剧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思考。

【关键词】青春版;川剧《白蛇传》;新媒体;创新

一、青春版《白蛇传》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创新性

(一)人物上的创新

青春版《白蛇传》将原著进行适当的“青春现代化”的改编,作为一出川剧史上的经典剧目,该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陈巧茹执导。和以往不同的是,在青春版川剧《白蛇传》中的演员,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均由剧院年轻演员扮演。本剧作为一部高难度大戏,不仅有大量高腔考验唱功,还有滚禅杖、吊打、托举等川剧特技,考验演员的武功和技巧。主角白娘子更是剧中最难驾驭的角色,饰演白娘子的演员有李玲琳、林雨等年轻演员,其优势在于青春靓丽有朝气,缺点是表演技巧比较生疏。导演陈巧茹手把手全程指导。在剧中,白蛇扮演者俏丽端庄,流露出青春的气息,这无疑符合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审美标准。与之相配的服装道具也颇有讲究,剧中服饰清新典雅,用白色和淡粉色、淡紫色的手工绣配以梅花等图案,即寄托了爱情的寓意,又给人少女般纯洁诗意的感受。真可谓无处不青春,无处不动人[1]。

(二)剧本主题创新

本篇论文选取的川剧版《白蛇传》是由徐棻所改编的,该剧是四川省川剧院的长期保留剧目,曾代表川剧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打开”国际演出市场的大门,是国内海外公认的川剧激情经典剧目。全剧气势恢弘,色彩斑斓,极富东方古典浪漫主义色彩;演员阵容青春靓丽,功底扎实,青春活力满台流动。因为考虑到对于不熟悉古典戏曲情节的青年观众,片断式的经典折子戏无法使他们产生理解与共鸣,需要演全本。戏剧的意义,是在剧场中通过“演”与“观”的互动产生的。连续性的情节才能产生情感的激动与心灵的投入。川剧《白蛇传》是深受戏迷喜爱的川剧经典剧目之一,也是川剧院的重点保留剧目。青春版川剧《白蛇传》的故事剧本基本未作变动,对原著遵循“只删不改”原则,保留了全部经典折子戏[2]。

(三)舞美、武技创新

《白蛇传》是一台经典的传统戏,复排这台戏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典剧目的传承。青春版川剧《白蛇传》采用最传统的手法,不要布景,只要一桌二椅,保留传统剧目的原汁原味。在《船遇借伞》一幕利用了剪影造出雷峰塔和西湖;在《端午惊变》一幕中,一扇洞开的圆形门廊表现出了前厅和后院,也为白蛇咽下雄黄酒后变身提供了遐想空间;在《水漫金山》一幕中经典的滚禅杖环节,加入了激光,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简单紧凑。

飞耳帐是传统戏的常用道具之一,它可以是床帐,也可以是神帐,结合表演随意进行摆弄。在川剧《板楼惊变》一折中,却根据剧情的需要,突破常规,将耳帐作为传导心绪的道具。当酒后现形的白蛇得知许仙惊吓而死的消息,犹如天塌地陷,如何才能表现出白蛇此时身心的剧烈变化呢?阳友鹤先生创造了“飞耳帐”的表演,即在舞台右侧的弓马桌前插上耳帐,白娘子醉倒在床,当听闻许仙死讯后,白娘子从床上一跃而起,抓住耳帐子旁边的竹竿,向上一抛,凌空飞向幕侧,落入打杂师手中,随即以一个高抢背翻滚扑地,膝行至许仙身旁。这一表演,生动具体地传达了白娘子悲痛的激荡情绪,令人叹服。

耍水袖是川剧旦角的基本功之一,对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创造优美的舞蹈身韵有重要的作用。在青春版《白蛇传》的《惊变》一折里,优秀旦角演员张燕表演长达三米的长水袖,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耍水袖的技法也愈来愈丰富,将左接右指袖、吸腿从风袖、横抓云手袖、滑步双飞袖、双抓耸肩袖、扭结自缢袖等水袖程式进行创造性组合。

二、从青春版《白蛇传》看川剧在市场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一)观众市场的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今天,青春版《白蛇传》的创意在于“青春”二字。本剧立足于青年观众,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将古典美与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青春版《白蛇传》走进校园,使川剧的观众人群年龄下降了30岁,打破了年轻人很难接受传统戏剧的习惯,深受广大学生朋友喜爱。

青春版《白蛇传》将原始川剧艺术融入现代化技术,使得川剧艺术更具新鲜感,大大地推动了古典戏剧艺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川剧这一古老的艺术与时俱进。青春版《白蛇传》创意定于青春、面向青春,传播方式不仅表现在舞台上,还表现在新闻媒体、影视制作方面。正是有了这些传播方式,才使得《白蛇传》的传播呈现五彩斑斓的画面。

(二)通过各种传播载体传播川剧艺术

川剧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对此,笔者个人对传承和弘扬川剧文化艺术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岁时节日演出,丰富人民群

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元旦、中秋、国庆、端午等重要节假日由政府邀请剧团举办公益性活动;其次,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如今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川剧作为地方民族优秀文化代表出国演出已经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些演出活动,不仅增加声誉度,还展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再者,由政府埋单,多种惠民演出增加剧团的活力(川剧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惠民活动)[3]。例如:2015年4月30日,川剧《白蛇传》选场《盗仙草》《金山寺》走进成都七中育才学校;5月12日,走进成都纺织学校;5月29日,走进成都中医大等。川剧以其扣人心弦的滚禅杖、变脸、吐火、踢慧眼等绝技令学生们极为震撼,多次报以十分热烈的掌声。2015年9月7日,来自京川两地的名角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合演《白蛇传》,两种传统的戏曲形式实现首次携手,实现了梅兰芳大师生前京川剧同台竞艳的夙愿。京剧《白蛇传》大多沿用田汉先生的剧本,而川剧的《白蛇传》则将幽默诙谐的四川地方语言与独有的声韵、技巧融汇结合。这次合演邀请多个院团的京剧、川剧名家,其中不乏宋小川、张慧芳、陈巧茹、肖得美等梅花奖获得者。在京川合演的《白蛇传》中,川剧承担了《扯符吊打》《板楼》《金山寺》三场。现场,有戏曲研究者表示:京剧川剧联袂演出,可谓历史性的创举,必将成为本年度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最后,运用新媒体技术,多拍摄和宣传关于川剧文化的剧目作品,开设“空中剧院”加强网络宣传,组织学者进行川剧文化艺术学术交流。

三、结束语

随着众多地方剧种被列入联合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尤其是《非遗法》的颁布,对我国的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成为戏剧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包括现状及资源调查、传承模式与手段等。本篇论文选取2014年复排的川剧《白蛇传》为例,作为青春版《白蛇传》,该剧大大推动了古典戏曲的不断创新,使得川剧这一古老的艺术与时俱进。青春版《白蛇传》创意定于青春、面向青春,其传播方式不仅表现在舞台上,还表现在新闻媒体、影视制作方面。川剧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化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抓住机遇与挑战,努力使川剧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通过青春版川剧《白蛇传》,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古典川剧艺术焕发了时代的青春。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川剧义工,期盼更多超越青春版《白蛇传》的经典剧目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雅岚.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J].黄河之声,2013(04).

[2]朱栋霖.论青春版《牡丹亭》现象[J].文学评论,2005(6).

[3]杜建华,王定欧.川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30.

黄 灿(1991-),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2013级研究生。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J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3-02

猜你喜欢
白蛇传川剧新媒体
川剧版画传四方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