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工具
开放式扶贫
——扶贫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放宽视野,从更大空间去配置资源,扫除贫困地区在资源配置上面临的障碍。
路径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健全东西部协作机制、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
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2015年4月21日,有着千年历史的重庆丰都庙会如期开幕。
一时间,大量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
游客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还获得了一个大快朵颐的机会,丰都县在庙会主会场摆出了“万人牛肉火锅宴”。
敢于摆出这么大阵仗,源于丰都是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
不过,相比传承千年的丰都庙会,十年前,丰都肉牛产业还是一片空白。
十年间,丰都以开放姿态,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资源,让肉牛不但成为贫困户的“致富牛”,还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经济名片。
空缺
2002年以前,包鸾镇飞仙洞村村民安叔民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每天一大早,挑桶上山,把溶洞流出的水一桶桶挑回家。
来回四五趟,一天的生活用水才够。
飞仙洞村是贫困村,全村人生活在海拔800多米的山上。
由于缺水,村里没法种水稻,只能种玉米,再用玉米换大米。
2002年,安叔民养了一头牛,一头用来耕地的耕牛。
尽管耕地收入微薄,但除了种庄稼,村里也没有其他赚钱途径。
彼时,在丰都,哪怕是与牛朝夕相处的人,也从没想过一头牛能给他们带来除耕地之外的财富。
难道没想过养殖肉牛么?
“说来容易,养殖肉牛对当时的村民来说,难于登天。”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川东说。
一头牛从出生到养大出栏,按体重300公斤计算,至少要18个月以上。
周期长、成本高不说,疫病风险也不是村民能承受的。
前些年,有村民从外地买回50头肉牛,由于缺乏养殖经验,肉牛全死了,损失十几万元。
资金、技术的缺位,让当地群众想脱贫却有心无力。
嫁接
2002年,飞仙洞村来了一群特殊客人。
其中一人,时而蹲下拽一把草,时而起身注视正在吃草的耕牛。
“这里有啥好看的?”看热闹的村民一头雾水。
这个人却语出惊人:“你们可以靠肉牛养殖脱贫致富。”
“怎么可能。”这是村民的第一反应。
这个一脸笃定的人,是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肉牛养殖专家左福元教授。
其时,左福元正在进行肉牛养殖的科研课题,四处寻找落地区县。
得知这个消息后,丰都分管农业的县领导迅速与左福元取得联系:“你们看哪个镇村合适,我们全力配合。”
在爽快拍板的背后,这位县领导有着一个“小九九”。
“在扶贫过程中,我们发现单依靠自身力量很难让贫困户脱贫,我们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吸引资源、配置资源。”何川东说。
嫁接而来的资源,很快产生了效果。
一年后,左福元的杂交牛研究成果初显——在他指导下,尝试养殖肉牛的村民脸上都乐开了花。
“早知道多养几头牛了。”只试养了3头牛的安叔民后悔不已。
不但嫁接技术资源,丰都还积极嫁接资本资源、市场资源。
2009年,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及旗下公司投资上亿元,在丰都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
利用资源嫁接,通过肉牛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蓝图在丰都缓缓展开。
融合
2011年4月12日,暨龙镇乌羊坝村苗族妇女王达英起了个大早,拿着扫把来到屋后牛舍。
空空的牛舍很干净,昨天,王达英打扫了一天。
不过,王达英还是不放心,所以一大早再来看看哪里还没打扫干净。
这天,她要去登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回两头母牛犊,而且“还不用花一分钱”。
越打扫,王达英脸上的笑容就越是灿烂。
不久前,王达英脸上还一直愁云密布。
“周围的人都靠养牛致了富,我却只能干着急。”王达英说。
尽管养牛很赚钱,但作为特困户,王达英家根本拿不出购买牛犊的钱。
遭遇这种尴尬困境的,并不止王达英一家。
“我们初步建立了肉牛养殖的产业链条,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一些贫困户并没能很好地融入进来。”何川东说。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
经过协调,丰都创造性地推出“母牛领养模式”——
贫困户可以向企业和养殖大户免费领养母牛,领养期满,农户将母牛还给企业,领养期间母牛所生牛犊都归农户所有。
在摸索过程中,丰都又相继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肉牛养殖模式,贫困户可以“零投入”参与分红。
实在没能力养牛的特困户,可以通过连片种植牧草,用牛粪培育双孢菇、蚯蚓等获得收入。
“这样就实现了双赢:一方面,贫困户借助企业和大户的资本融进产业链;另一方面,企业和大户的产能得到了释放。”何川东说。
畅通
2015年10月21日凌晨3点55分,QF7597航班划破夜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平稳降落。
机上的“乘客”是150头澳大利亚活牛(以下简称“澳牛”)。
接下来,这150头澳牛还将一路向东,目的地不是别处,正是丰都。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访澳,中澳双方达成了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头商品活牛协议。
“机会来了。”一直密切关注这件事的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很是兴奋。
经过积极争取,“丰都成为澳大利亚屠宰用牛进口首批承接地”,并写入重庆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将重庆作为全国三个首批进口试点地区之一,同意丰都采取空运和水运两种方式进口活牛。
“这150头澳牛是中澳自贸协定澳牛进口的第一单,实现了我国进口商品活畜的破冰之旅。”徐世国说。
2015年11月初,这150头澳牛在恒都专用屠宰车间屠宰完毕,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后陆续在重庆上市销售,一上市就销售一空。
为尽快让更多的澳牛到来,目前,丰都正在加紧推进水天坪口岸的申报和建设。
如今,丰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接国内乃至国外资源,铺就一条坚实的开放式扶贫之路。
或许,“安叔民们”并不知道开放式扶贫是什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肉牛养殖,他们的荷包慢慢鼓了起来。
“日子越來越美了。”安叔民眼里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