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关系

2016-02-24 20:54易丽霞刘章勇
现代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农学学科

朱  波  易丽霞  刘章勇

长江大学农学院

试论高校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关系

朱波易丽霞刘章勇

长江大学农学院

《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分别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或专科生农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这两门课程相互独立,但又彼此密切联系。深刻分析和认识这两门课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其教学特点,对于推动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教学改革,改善农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加快《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改革农作学农业生态学

认识和把握高校同一专业不同课程,尤其是不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科交叉融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高校农学专业《农作学》是具有农科特色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传统农学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农业生态学》是涉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农业生态学》相对来说起步较晚,是生态学下一个较新的应用性学科。两个学科自成体系,但又联系紧密、相互作用。以《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认识这两门课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其学科和教学特点,对于推动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教学改革,改善农学专业教学效果,加快农业生态学和耕作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学科关系

1.学科的相互独立性

《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二者自成体系。《农作学》是研究农作制或者农作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研究内容是农作制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演变规律、调控方略与技术体系[1]。《农作学》是一门较为传统的学科,最早由孙渠教授于1952年从当时的苏联引进,并在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开课,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已经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学科体系[2]。《农业生态学》则是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一个分支,具有交叉性、理论实用性和研究统一性等特点[3]。我国《农业生态学》课程开设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但是发展较快,现已成为多个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已有10多个院校的《农业生态学》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2.二者密切相关

由于农业是一个人类与生物和资源环境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而生态学正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决定了《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农业生态学》为《农作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农作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是来自于《农业生态学》,比如《农作学》中强调农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农作系统的能力散逸加速原理、物质循环的开放式原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等,都包含有《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农作学》中作物布局的根本依据就是要符合资源环境要素,多熟种植、间混套作和立体种养等关键技术都需要 《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其次,《农作学》为《农业生态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素材,如《农作学》中提出的保护性耕作、荒漠化防治就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案例,是对《农业生态学》的重要补充。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如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的发展和策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发展等都是农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在新领域中的探索,这将使《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结合更加紧密。

二、《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教学特点

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农作学》学科由于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上需要突出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为此,在课程形式上《农作学》要同时开展课堂教学、实验课程以及校外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在课程内容上要求教授内容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和农业发展的新动向,如“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农作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使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关注“三农”问题、热爱中国农业智慧的情感。

《农业生态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教学上,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如农业生态系统组分、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优化设计等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介绍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农业领域面临的众多新的生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范围内的土壤退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农作学》提供理论框架,而通过《农作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找到诸多生态问题的解决答案和应对策略。可见,《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可以在课程教学上相互呼应,互为验证。

三、结语

农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规律的制约,反过来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诸多影响。如何通过人为调控,把握好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这两门共同研究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学科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将对涉农专业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把握它们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将为《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刘巽浩.农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曹敏建.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陈阜.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801180010135);长江大学长江青年基金项目(70118021)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农学学科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学科新书导览】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超学科”来啦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