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荣
北票市蔬菜站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
郑淑荣
北票市蔬菜站
保护地内冬季二氧化碳浓度偏低、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原因,制约了保护地蔬菜的增产增收。为此,我们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在北票市保护地番茄冬春茬栽培中进行了试验和示范,经过试验和示范表明,应用该项技术可提高地温3~7℃,提高棚内温度1.5~2.5℃,同时秸秆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使番茄提早上市7~15天,提高番茄产量25.4%,生产出的番茄果个均匀、色泽艳丽、果实硬度好、品质佳。同时可使与番茄套种的芸豆提前上市7天以上,增产30%以上,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此项技术适合于温室冬春茬蔬菜栽培和塑料大棚蔬菜春提早栽培,其操作方法如下:
1.挖沟:在秧苗定植前15天,在定植行下挖沟,沟深25~30厘米,沟宽30~40厘米(指行距按1米定植的番茄,其它作物根据不同栽培行距而定)沟长与行长相等。
2.铺秸秆:每沟铺满秸秆,每亩地大约需要3~5亩地的玉米秸秆(不用粉碎,打开捆绕即可),沟两端底层秸秆露出10厘米。铺匀踩实比原地面高出5~10厘米。(注:不宜使用高粱秸秆)
3.菌种活化与扩繁:先将菌种活化剂3/4袋加入80千克温水中,水温20~25℃,再将3千克菌种倒入浸泡2小时,喷洒到秸秆上,每亩用菌种量为6千克。
4.覆土:撒完菌种后,即可覆土,土厚25~30厘米,并结合覆土施入底肥。
5.浇水:第一次水一定要浇满沟、浇透,使秸秆吸足水分。早春茬和越冬茬栽培的,在定植前10~15天浇水为宜。秋延晚茬口栽培的,在定植后15~30天浇水。以后看作物长势和土壤墒情浇水。(注:随水不得冲施杀菌剂。)
6.打孔:定植后用20#钢筋打孔,打2~3排,距苗10厘米,孔距15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打至沟底为宜,以利通气和降解。浇水2~3次后要补打孔,打孔位置与上次错开。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保护地蔬菜上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足、一露、两不准、三不宜。
三足:秸秆用量要足,菌种用量要足,第一次浇水量要足。
一露:沟两头秸秆要露出沟头10厘米。
两不准:不准向秸秆沟内直接灌杀菌剂。第一次大水后不准对秸秆浇水过频或浇大水。
三不宜:开沟不宜过深(25~30厘米),覆土不宜过薄,打孔不宜过晚并及时投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