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晓会
建平县万寿街道办事处
建平县万寿街道农民施肥误区及建议
祁晓会
建平县万寿街道办事处
万寿街道位于建平县东南部,辖7个村,总耕面积3.14万亩,以玉米、谷子、保护地蔬菜、果树为主栽作物,随着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但有些农业技术还不够完善,尤其在施肥上存在不少误区,亟待改善。
根据建平县土肥站提供的测土数据显示,万寿地区土壤养分的平均值为:pH值8.2、有机质12.1克/千克、碱解氮49.6毫克/千克、有效磷8.2毫克/千克、速效钾150毫克/千克、有效锌0.93毫克/千克。土壤呈碱性,有机质处于稍缺且接近缺乏范围,缺氮、少磷、钾中等偏丰富,微量元素锌缺乏。
1.重化肥、轻有机肥
由于建平地区田块面积较小,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面积很少,而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农事操作以省工为主,导致连年不施有机肥,单靠化肥来维持作物产量,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保水供肥能力越来越差,土壤肥力有逐年下降趋势。
2.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
氮、磷、钾是作物三大营养元素,作物需求量大,而土壤中相对含量较少,因此施用该三种元素的肥料效果很好,农民施用量也比较大,但是由于常年的不投入有机物料,中微量元素得不到归还,表现为缺乏状态,而农民几乎没有施用中微肥的习惯,因此作物常表现为缺素症状,因缺中量元素“钙”造成蔬菜的“脐腐病”、因缺微量元素“锌”导致的果树“小叶病”、玉米“花白苗”时有发生。
3.施肥量大、配方不合理
受土壤退化因素影响,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农民化肥的施入量不断加大,且比例不合理,氮肥投入量过大,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衡,作物产量提高不明显,过多的氮肥残留到农产品中,或随着灌溉和雨水流到地下,污染了农田生态环境。
4.“二铵+尿素”模式根深蒂固
在二铵投入使用之初,产量基数很低,土壤有效钾的水平较高,中期追施氮肥,不施钾肥,也能表现为增产,因此农民养成了“二铵+尿素”模式。然而随着氮、磷肥施入量的逐年增加、土壤中钾消耗量增大,加上有机肥投入的减少和产量基数的提高,土壤中的钾已经满足不了作物的高产需求,导致“二铵+尿素”模式失灵。
1.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
利用养殖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开展农家肥腐熟还田工作,每年每亩施入2~3方,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2.长期土壤定位监测
与县土肥站合作,长期定位监测不同土类、不同地形、不同作物、不同水源等条件下的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全面掌握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和储备能力,为科学配方施肥提供数据支持。
3.安排不同元素的肥效试验
开展不同作物高中低产田的肥效对比试验,不断摸索作物需肥规律和氮磷钾施入的最佳比例,实现土壤供肥料、肥料释放与作物需肥规律同步。
4.实施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
建平县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处在中等或丰富范围,但也只能提供作物需求量的50%~70%左右,其余部分还要靠施肥来补充,因此“二铵+尿素”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配施钾肥,同时根据作物表征或土壤检测值,推广微肥的施用,对于已经表现为缺素症状的作物,及时采取根外施肥方式。
5.开展专用肥料的推广与应用
专用肥料是按照土壤的供肥能力、作物的需肥规律等因素制定的肥料配方,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在开展一次性施肥的作物上推广长效型专用肥料、在经济作物追肥过程中采用水溶性专用肥料,实现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进而实现化肥的零增长甚至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