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6-02-24 00:47钟敏莹张熹煜贺青涛
新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浮针肾虚皮下

钟敏莹,张熹煜,贺青涛

1.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广东 广州 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综合三科,广东 广州 510006 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95 4.广东省中医院符仲华浮针医学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

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钟敏莹1,4,张熹煜2,4,贺青涛3,4

1.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广东 广州 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综合三科,广东 广州 510006 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95 4.广东省中医院符仲华浮针医学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6例给予浮针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其中寒湿型20例、血瘀型33例、肾虚型23例。治疗前后应用日本下腰痛JOA评分量表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血瘀型组与寒湿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型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寒湿型组为90.00%,血瘀型组为87.88%,肾虚型组为87.0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疗效,对于寒湿型及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浮针疗法;证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变与外力损伤等因素,使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膨出,压迫脊神经从而引起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的病症。该病临床治疗除对出现下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功能障碍或骨性椎管狭窄等采用手术疗法以外,其他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在传统针灸学理论基础上发明创造的新型针法,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以安全性高、效果立竿见影为其突出优势。据文献报道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效果良好,但对于浮针治疗本病疗效是否有证型相关性尚无报道[1~2]。本研究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诊治的患者共76例。寒湿型组20例,血瘀型组33例,肾虚组23例。寒湿型组女7例,男13例;年龄(50.10±11.72)岁,病程(11.90±8.37)月。血瘀型组女13例,男20例;年龄(48.88± 11.83)岁,病程(13.09±8.14)月。肾虚型组女10例,男13例;年龄(53.13±12.22)岁,病程(11.22±6.36)月。3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中医证型标准:《针灸学》[4]腰痛的分型分为寒湿型、血瘀型、肾虚型3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30~70岁,男女不限。按要求完成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巨大椎间盘突出、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严重椎管狭窄、有较大的骨赘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等疾病者及孕妇;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有感染倾向者。

2 治疗方法

3组均采用浮针疗法治疗。

腰椎各节段均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由于腰骶部活动度较大,且处于活动的脊柱与甚少活动的骨盆交界处,承受的压力大、应力多,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故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最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占90%~95%[5],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出现下肢放射痛。浮针的临证诊治中,首要对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所在患肌进行触查,以确定进针部位。取穴参照《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6]: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以下MTrP,见图1所示:①L4、L5、S1棘突旁凹陷中,手下明显紧涩,触诊引发的局部颤搐明显。②同侧梨状肌投影处。与健侧比较,手下明显紧涩。③同侧小腿腓肠肌中央上下或外侧,多为条索,紧涩明显。

图1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针位置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食指及中指的指腹触摸患者腰部及患侧下肢,确定MTrP后做一标记,常规消毒医者手指及进针点皮肤,针具选择一次性使用浮针(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7-1-143188,公开号:CN-1186653A,直径1.5mm,长度3.2cm),主要由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确定MTrP后在距离MTrP约5 cm处皮下水平进针,针尖指向病灶,针体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向前推进,皮肤表面可见线状隆起,运针深度一般以软套管全部埋入皮下为度。进针后以拇指为支点,食指和无名指一前一后作扇形扫散,每部位扫散时间约2 min。在进行腰部浮针扫散过程中,边治疗边让患者进行一上一下双腿飞燕动作,以使相关肌肉轮番收缩和舒张,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在操作完毕后抽出不锈钢针芯,将塑料软套管留置皮下用胶布固定,嘱患者留置6 min后将软套管拔出,注意起管后勿立即湿水,在留管期间患者可照常活动。每周治疗2次,6次为1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7]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评定。评价3组治疗1疗程后的临床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3组样本的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4.2 3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3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血瘀型组与寒湿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型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s) 分

表1 3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肾虚型组比较,②P< 0.05

组别寒湿型组血瘀型组肾虚型组n 治疗前 治疗后20 33 23 15.30±2.75 15.00±2.41 16.22±2.02 24.45±3.19①②23.79±2.90①②22.17±2.82①

4.3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总有效率寒湿型组为90.00%,血瘀型组为87.88%,肾虚型组为87.0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脊痛、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因肾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或劳累外伤,劳伤筋骨,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而成。现代医学认为,当腰椎间盘退变或外力损伤,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周围组织炎症水肿、微循环障碍,继而出现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

对于本病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非手术途径获得缓解或痊愈,目前保守治疗方法众多,但见效较慢。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疾病疗效立杆见影,且操作安全无副作用。浮针的作用层面在病痛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相当于传统经络的皮部层面。研究表明传统针刺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即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当用浮针直接挤压、牵拉该组织,特别是在扫散时,可导致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具有良好半导体导电性能的疏松结缔组织高效率的传导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善微循环,调动人体内在抗病、修复功能[8]。与传统针刺相比较,浮针作用部位在皮下浅筋膜,浮针操作角度方向为皮下水平扫散,大大增加了刺激面积,力专效宏。此外,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是浮针的操作特点,《素问·刺齐论》曰:“所谓刺皮者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下,无伤肉也”,因而浮针操作安全性好,可避免肌纤维缠腰针身所导致的断针、滞针现象,患者易于接受。

本病依照中医辨证类型,可分为瘀血型、寒湿型、肾虚型3型。瘀血腰痛系由闪挫跌仆,经筋络脉受损,致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发为腰痛。浮针根据传统针灸学中“以痛为输”及“近治原理”,根据患肌所在位置,通过浮针水平扫散能大面积疏通经脉瘀阻,蠲痹治痛。寒湿腰痛系由感受风寒或久居寒冷湿地,涉水冒寒,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腰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浮针疗法作用于皮下,能够振奋皮部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加之针后留管时间长,寒湿之邪得以驱散。若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房劳伤肾,可致肾虚腰痛。《灵枢·本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浮针通过皮下扫散,大力促动气血运行,血脉通畅则痹痛得以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有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说明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证可有效改善不同证型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疗程结束后3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浮针治疗本病各证型总体疗效相似。但在治疗后3组JOA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寒湿型与血瘀型优于肾虚型,可见浮针疗法对实证腰痛患者比虚证患者功能改善更有优势,因而肾虚型患者可配合其他壮腰健肾之法合用以固其本。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具有确切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1]黄郑昆.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17.

[2]黄赛芝.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89-9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4]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2.

[5]鲁玉来,刘晓光.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50.

[6]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7.

[7]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7-108.

[8]李桂凤,符仲华.浅谈浮针对疼痛医学发展的启示[J].中国针灸,2014,34(6):5981-5983.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681.5+5

A

0256-7415(2016)06-0116-03

10.13457/j.cnki.jncm.2016.06.050

2015-12-17

钟敏莹(1981-),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浮针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浮针肾虚皮下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