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兰,鲍洪雅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灯盏花素针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骆晓兰,鲍洪雅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浆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呕吐1例。对照组:呕吐4例,腹泻2例,皮疹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9%,低于对照组25.7%(χ2=14.53,P=0.00)。结论: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急性脑梗死;灯盏花素针;中西医结合疗法;半胱氨酸(Hcy)
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因各种原因所致其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最终致患者发生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该疾病发病急且重,患者病情变化多,存在较高死亡率、致残率。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大多因风、火、痰、血、气等所致,然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及脑细胞保护等治疗,除溶栓治疗外,其余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等范畴,然促血管新生治疗可促进梗死区、缺血半暗区微血管新生[2]。临床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灯盏花素针治疗可有助于患者脑组织梗死区等恢复,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有利于其神经功能恢复,加速其康复。本研究观察灯盏花素针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患者发病急、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数小时、经脑部CT或MRI确诊存在梗死病灶;中医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主症:神识昏蒙、偏瘫、口舌歪斜等;次症:饮水发呛、头痛、共济失调等。
1.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40~90岁,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以上各项标准,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过敏体质等。
1.4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1~84岁,平均(67.4±5.7)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0~87岁,平均(68.1±5.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4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 比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江苏晨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g),每天1次,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L∶80 mg),8mL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滴速100 mL/h,每天1次;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3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30 min内滴注完,每天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公司,100 mg/片),每次100 mg,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共1疗程。
2.2 观察组 灯盏花素针(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10瓶)2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公司,100 mg/片),每次100 mg,每天1次,口服;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3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于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14天1疗程,共1疗程。
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浆Hcy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5],分数越低说明其神经功能恢复越好,0~45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下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转速3000 r/min,离心5 min),留取血浆,检测Hcy正常范围:5~15 umol/L,高Hcy:>15 umol/L[6]。采用Brathel指数[7]评价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独立性越强。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4.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评价,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神经功能缺失降低>9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临床各项症状好转,生活可自理,神经功能缺失降低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失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失降低<17%。
4.2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比较见表1。治疗前,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rathel指数、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
表1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比较(±s)
表1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rathel指数、Hcy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 0.05
组别对照组n 35 35 35 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 IHSS(分) 29.7±4.2 18.7±3.6①29.4±4.1 12.4±2.7①②Brathel指数47.9±6.3 62.5±5.8①48.1±6.5 74.8±6.9①②Hcy水平(umol/L) 33.9±7.1 19.7±4.7①观察组34.1±7.3 15.4±3.2①②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呕吐1例。对照组:呕吐4例,腹泻2例,皮疹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9%,低于对照组25.7%(χ2=14.53,P=0.0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严重,脑梗死发病人数也逐渐增加,西医治疗脑梗死则十分有限。脑梗死属中医学薄厥、偏枯、卒中、中风范畴,起病急骤,急性期的治疗对预后很关键[8]。Hcy为人体血液内科产生超氧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其可使细胞功能及形态发生变化,从而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凋亡,最终使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增加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促进血栓形成而增加患者脑梗死发生[9]。
本研究结果提示,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rathel指数、Hcy水平较前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灯盏花素的主要成分是焦炔康酸及野黄芩甙元等黄酮类化合物,其对蛋白激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扩张微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黏度,从而改善微循环,减轻再灌注时继发性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钙超载等损害;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有利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恢复。Hcy为人体血液内科产生超氧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其可使细胞功能及形态发生变化,从而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凋亡,最终使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内血栓形成,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及黏附率,促进血栓形成而增加患者脑梗死发生。因此中西医联合治疗,尤其是灯盏花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可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避免因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随着临床深入研究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原因及影响因素,发现动脉血栓为脑血管疾病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动脉血栓形成与高水平Hcy有紧密联系,所以高Hcy可能为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之一。中医学研究认为,高Hcy与人体脾、肾、胃及心功能失调有关;然对于长期卧床脑梗死患者来说,其肾、肝等功能减退,同时因患者气血素虚,易内生痰浊,然痰浊阻滞血气运行则易形成瘀血,痰瘀相互搏结则致高Hcy;本研究说明灯盏花素针可改善患者Hcy水平,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可见,应用灯盏花素针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1]李京,高春锦,杨晶,等.高压氧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126例临床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20(3):174-177.
[2]安志刚,王威,任江,等.血塞通和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 (8):806-80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5.
[6] 梁晓,张允岭,王新祥,等.清热活血组分对急性脑梗死火毒证大鼠NF-κB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6):377-382.
[7]戚纪胜,符玲萍.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 (13):3642-3644.
[8]徐宗荣,屈传强.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MMP-2、MMP-9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825-3826.
[9]牛晓立,李贯绯,李彦彬,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 (10):2863-2864.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743
A
0256-7415(2016)06-0022-03
10.13457/j.cnki.jncm.2016.06.010
2016-01-16
骆晓兰(1982-),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