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11)
松花江文化讲坛是由吉林市文化局主办、吉林市图书馆承办的以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为宗旨的大型公益讲座活动。自2008年1月举办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387讲,受众高达15万人次,每周一期,风雨无阻。现已被列为本市改善民生工程,是吉林省科普及基地,市民学习和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本市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深受江城市民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的文化品牌。本文从松花江文化讲坛的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力求松花江文化讲坛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自讲坛开办以来,陆续邀请到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做客讲坛,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就有30余位。王蒙、阎崇年、金一南、纪连海、商传、蒙曼、郦波、李向阳及徐恩存、邴正等文化名流纷纷走上讲坛,为江城市民带来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浓郁了江城的文化氛围,提升了江城的文化品位,推动了文化江城建设。
除常规讲座外,讲坛还开展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直接为社会各阶层服务。8年来,共举办专场讲座124场,受众4万余人次,所到之处受到热烈的欢迎。通过讲坛“走进社会”的活动,使讲坛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吉林市是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因此,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应尽的职责。讲坛先后推出了《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名城建设》、《吉林满族》、《漫谈吉林八景》,《东北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吉林机器局》、《张作相在吉林》等“话说吉林”系列讲座,彰显了讲坛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引领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潮流。
八年来,松花江文化讲坛得到了省、市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吉林电视台、吉林省文化信息网、吉林省广播电台,以及《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城市晚报》、《新文化报》等近二十家新闻媒体对讲坛进行了数百次跟踪报道,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如火如荼的讲坛还引起了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的关注,在他所著的《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写到“吉林市是一个国家级旅游城市。不久的将来,吉林市也许还将因自己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吉林市属于三线城市,虽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并没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充足的文化服务资源,大量的文化产品创造者,五所高校中仅有北华大学还算能有些挖掘潜力。而在讲坛不断发展的这8年来,基本上也利用了十之八九,本市讲座资源面临枯竭。国内资源一是山高水远,二是踏破铁鞋,三是水涨船高,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
讲坛自举办来,一直以公益性为原则,为江城市民服务。然而,讲坛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讲坛所需硬件设备的投入和维护;环境设施的改造;讲座老师所需的聘书、桌签、留言、纪念品的制作,讲坛宣传等等。本地讲座老师都凭着一股公益热情,无私地支持着讲坛,可这个热情能持续多久?能成为讲坛科学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吗?外地的讲座老师的接待和课酬,实是今非昔比,邀请起来,更是举步维艰。
每周一期的讲坛,如此极高的频次,仅仅依靠几十个大家并不能成就讲坛的灿烂与辉煌。虽然星星之火,但没有形成燎原之势。有的讲座质量一般,由于客观原因,在讲座内容的审核上,也欠缺专业、严谨和细致。在讲座的安排上,也存在着矮子里选将军的现象。
目前,讲坛已经构建了由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qq群、网络媒体、讲坛网站、公共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宣传体系,但是,缺乏国家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一是人员太少,而且,还要兼顾着很多很多的其他工作。二是业务素质低,既没有专业的文化设计、包装、传播的人士,也缺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学问的专家和学者,坐镇把关。
一是利用部分经费,挖掘本市新的讲座资源和召回老的讲座嘉宾。十三五期间,组建一个100人的精品讲师团,组建一个300人的讲座嘉宾资源库。
二是加强与省社科院科普处的沟通和联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省社科院现有的讲座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省社科院帮助协调和省高校及文化传播企业的合作。
三是遴选3-5家国内较优秀的兄弟讲坛,与其建立讲座资源互助共享的协作关系,解决和弥补讲座资源匮乏的问题。
除争取更大的财政扶持,争取各种扶持公益类文化类资金和补贴外,还要加强与有讲座需求的学校、机关、单位协作,达到共同承担,共享资源,共赢互利。另外,积极探索同企业合作的方式,为企业做宣传、给企业冠名等方式,寻找一定的商机,争取资金。除此之外,还可以挑选优秀的讲座制作成光盘或编辑成册,发行出售,做到宣传和经济双赢。
一是继续加大名家讲座场次;
二是策划和把握百姓所需所爱的内容;
三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讲座形式。
不仅要提高宣传、报道频次,更要提高媒体档次,主要进攻方向中国文化报,循序渐进,逐渐扩大,一家一家攻破,最终极目标进军中央电视台。
优秀人才是讲坛发展的根本。建议建章建制,规范服务,重组讲坛小组,固定成员,招聘一些年轻有为,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有志之士。另外,学习培训也至关重要,对现有工作人员通过自学,组织专业进修,派送到各先进的兄弟讲坛进行交流、考察和学习。
通过调查和研究既发现了问题,也找到了方法。优秀的组织团队、雄厚的运营资金、高端的讲座质量、媒体的鼎力支持、强大的讲座资源,是在十三五期间,把讲坛“巩固好、坚持好、发展好”的动力源泉,更是“提升松花江文化讲坛在国内的影响力”基础和保障。打造热点,扩大宣传;牵手媒体,扩大覆盖;组织团队,全国巡讲,让松花江文化讲坛走遍全中国,成为吉林市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