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批评

2016-02-24 12:53:48袁湘生
戏剧之家 2016年24期
关键词:王佐良格律墓园

袁湘生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批评

袁湘生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王佐良译所译的诗歌《墓园挽歌》,用的是古诗体,可是连基本的格律都不懂,而且遣词造句也存在各种问题。粗糙拙劣的程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本文依照中国古体诗的传统,对这篇译文逐段予以讨论。

格律;押韵;生造词语

王佐良是翻译界的名家。其所译的诗歌《墓园挽歌》,用的是古诗体,可是连基本的格律都不懂,而且遣词造句也存在各种问题。下面对其一一进行分析。

“白昼将残尽,晚钟促落晖。黄犊鸣草原,逶迤缓缓归。田夫荷锄走,赴家意沉昏。玄冥盈天地,孤影立乾坤。”

评:“残尽”、“沉昏”,生造词语。古人的诗词中,从来不曾有过。“沉昏”或许要表达的是“昏沉”之意,为了显得有“文化”,居然颠倒过来使用。另外,“赴家”一词也是全无来历,读来明显觉得生硬。

“夕曛逐黯淡,晚景渐暝灭。万化皆偃息,阴肃笼四野。唯见虫旋舞,但闻语切切。牧铃声思睡,催羊入圈歇。”

评:“夕曛逐黯淡”,“夕曛”就是“夕阳”,那“逐”又是何意?“逐渐”的缩写?或者说,竟是将“逐渐”分成两半,上一句用“逐”,一下句用“渐”?“暝灭”又是生造词语。“暝”是晚上、黑暗的意思,“灭”是消失之意。两个字单独看来,确有关联,放在一起,便不成文字。“野”是上声字,“切”“灭”“歇”都是入声,不能押韵。从这里可以看出,译者对古典诗歌押韵的规则,几乎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没有。“牧铃声思睡”,铃声岂能思睡?近于打油。

“薜荔摇青气,蒙络罩尖顶。栖栖枝上枭,磔磔怨蟾光:窥我私巢久,徘徊未离休。古已长居此,何事扰清幽。”

评:“顶”“光”,就算用普通话读,也不押韵。“离休”是什么意思?“离去”、“休(停)止”的缩写?又是生造词语。“长居此”通,“古已居此”也通,合在一起便不通了。

“峥嵘耸青榆,蔼蔼立紫杉。翳下多荒坟,隆冒蒿草间。隘隘见方穴,寂寂长眠人。欲问谁偃卧,野夫与村氓。”

评:“杉”属下平十五咸韵,“间”属上平十五删韵,天差地远,不能押韵。“翳下”“隆冒”都是生造词语,但还勉强说得过去。“隘隘”又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表达。古代汉语中虽然确实有这个词,却与“狭隘”之义完全无关,改成“狭狭”就可以了。“氓”确实是“民”的意思。从字面上看,也许比“民”显得有“文化”一点,但是与“人”字却不押韵。“人”“民”都属上平十一真韵;“氓”属下平八庚韵。就算用普通话读,氓也是读méng,与“人”的读音相差甚远。

“侵晓花香郁,翦翦风轻唤。茅庐草堂下,家燕语呢喃。司晨雄鸡啼,行猎号角鸣。陋榻一已卧,万声莫能醒。”

评:“唤”“喃”一仄一平,不能押韵。“郁”字不符合表达习惯。其实,古典诗词中,“郁”字确实可以独用,但是后面往往要再跟一个词,如“郁缠绵”“郁嵯峨”“郁盘桓”之类。“轻风唤”,不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风有口乎,岂解唤人?只有在一些“戏作”,或者杨万里的绝句中才能偶尔见到这样用。姑且当作是出于异化翻译的需要。“茅庐”即是“草堂”。两个词连用,便成累句。

“炉膛火烁烁,主妇忙夜活。烧饭兼添火,此景已不复。娇儿尚学语,哑哑迎父归。爬膝争宠爱,斯景亦难追。”

评:“膛”字在古诗词中极其罕见。“炉膛”更是从来没有过。明明用“炉中”就可以了。“夜活“、”烧饭“,大白话。“忙夜活”可以改为“夜炊爨”。

“昔往镰刀利,行处皆披靡。瘠土硗薄地,犁沟亦能理。驱驾于南亩,耦耕欢时务。千斤挥巨斧,群林纷鞠伏。”

评:“瘠土硗薄地”,重复啰嗦,与前“茅庐草堂”同病。“鞠伏”,生造词语。大概又是“鞠躬”“俯伏”的缩写。“务”是去声,“伏”是入声,不押韵。

“妄者莫嘲讽,劳碌终有功。微贱无须叹,家乐可颂扬。蓬户家史短,简略不足耀。权贵或有闻,无为相讥诮。”

评:“功”“扬”不押韵。“耀”,在古典诗词中,特别是单用而又不带宾语,一般就只有“照”的意思。

“炫炫之豪族,煌煌之王侯。美貌所招徕,财货所添购。最终皆难免,灰飞烟灭时。荣华何足道,百年归丘垄。”

评:“侯”是平声,“购”是去声,只在普通话中才押韵。“时”“垄”则干脆不押了。“最终皆难免”,特别是“最终”两个字,又成打油腔了。

总评:不问内容,只从字面上看,这篇译诗便有这么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格律。古体诗不讲平仄,但是最起码要押韵。而译诗中,要么是误押,要么是干脆不押。二是措词。译诗中有许许多多生造的词语,有时明明一个很正常的表达,为了显得有水平,也要硬改一番,改得不伦不类,比如“沉昏”。这些生造的词语,有的不知所云,如“夕曛逐暗淡”,有的不惜牺牲押韵,如上面提到的“氓”字。

不过,这首译诗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措辞上比较讲究,虽然时有走火入魔,但可以看出译者读过大量的古典诗词,做过大量的积累。单凭这一点,就远非今日做翻译、研究翻译的人当中,那些不学无术而又喜欢附庸风雅之辈所能及。

H315.9

A

1007-0125(2016)12-0279-01

袁湘生(1988-),男,湖北黄冈人,广东科技学院,助教,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王佐良格律墓园
往昔的时光(节选)
简论格律思维
中华诗词(2023年2期)2023-07-31 02:18:12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词学(2022年1期)2022-10-27 08:06:04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环球时报(2020-08-24)2020-08-24 20:31:48
枪不离身的“黑老大”
检察风云(2019年19期)2019-10-18 05:22:51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8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中华诗词(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4
北京外国语大学:挖掘外国文学优秀研究成果的价值
中小学电教(2018年4期)2018-02-09 04:51:14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8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晚报文萃(2017年4期)2017-07-01 1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