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章申 范迪安 郎绍君 唐勇力
编者按:由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教授创作的大型巨幅主题中国画创作《新中国诞生》,于2015年11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举行收藏、展出仪式,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新中国诞生》高4.8米、宽17米,再现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该作品是唐勇力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同名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后完成的,历时3年。在这幅作品中,为了表现画面中每一位人物的生动神态,唐勇力为每位人物都画了素描稿,而在处理人物关系的穿插与呼应上,他反复斟酌,几易图稿,最终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使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永久定格。我刊第一时间把入藏国家博物馆的这幅作品刊发,兼有吕章申、范迪安、郎绍君及作者本人对此作品的评点及创作感想,以期让读者能更加详细地了解唐勇力《新中国诞生》的创作历程。
吕章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欢迎大家来到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大厅,见证唐勇力历时3年,为我馆量身定制的巨幅中国画《新中国诞生》的收藏和展出仪式。国家博物馆在一百多年的历程中,一直注重美术作品在展览陈列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艺术形式在展览陈列中的特殊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1年改扩建工程完成,重新开馆之后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作为新的发展定位,深受各界好评。中央大厅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心展厅,有着象征意义,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在四年多的展出时间里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3月。本馆前身的中央革命博物馆成立不久,就邀请在京的美术工作者座谈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为了配合陈列展览,从1951年开始就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创作,产生了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石鲁的《转战陕北》、艾中信的《东渡黄河》、叶浅予的《北平解放》、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全山石的《英勇不屈》、靳尚谊的《毛泽东在12月会议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林刚的《井冈山会师》等一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作品。
2003年国家博物馆组建,正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十五”国博新馆立项,“十一五”新馆建成,“十二五”国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博物馆将进入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重要阶段。由于新馆中央大厅尺度的增大,之前的美术作品悬挂起来觉得尺寸不够。中央大厅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大尺幅的美术作品就难以支撑这个大馆。为此,三年多以前就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补充创作的工程开始实施,共有150件作品选中。其中有不少大尺幅作品,都是为国博量身定做的。明年年底这一批作品就完成了。为进一步丰富中央大厅的展陈,我们还专程约请了包括唐勇力在内的几位著名画家。进行专题创作。《新中国诞生》是在“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获奖的同名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和再创作的一幅主题性作品,再现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这件巨幅中国画作品气势宏大,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该画高4.8米、宽17米,可谓巨制大作。唐勇力为了这幅画作呕心沥血,几易起稿,不断推敲,表现出了他为艺术全心全意的专业精神。在该画创作的过程中,我和我馆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唐勇力的画室探访,范迪安、高洪、邵大箴、薛永年、杨晓阳、张晓凌、殷双喜等有关专家也前去观摩和研究。唐勇力为创作忘我的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谦虚态度,令我们非常感动和敬佩。
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中国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所组织的美术创作中。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新中国诞生》与《开国大典》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他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在表现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主题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精彩和追求。相信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也将和董希文《开国大典》一样为公众所喜爱,并能在中国画史和国家博物馆下一个百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新中国诞生》的顺利完成和在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是中国美术当代创作中的又一次丰收。国家博物馆以这样隆重的仪式来举行收藏和展示的典礼,让我们感觉到了国家博物馆对美术创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艺术家辛勤劳动的尊重。
唐勇力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院长,他在创作上坚持弘扬传统,尊重当代生活的感受,在许多作品中体现了他研究传统,创造当代中国画风范的艺术理想。《新中国诞生》可以说是他认真研究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结合对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题材的感受和思考积年累月创作出来的。在这幅作品获得美术届同仁和社会普遍好评的同时。国家博物馆看中了这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吕章申馆长专门约请他对这幅作品进行再创作。唐勇力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废寝忘食重新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这件作品的再创作之中。根据国家博物馆大厅的尺度,安排画面格局,更在画面的结构、整体的氛围及人物的塑造等方面做了新的研究。在他创作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院学术委员会也是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高洪亲自召集院领导班子成员,院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多次到唐勇力的画室,既是欣赏他的作品,更是在精神上激励他,同时也在学术问题和艺术问题上和他一起展开交流。吕章申馆长也亲自参加了这样一种学术探研的活动。
唐勇力在这幅作品中一方面饱含艺术创作的激情。另一方面投入严谨认真的治艺态度。他的这幅作品和他原来相同题材创作的那幅作品视觉效果上有了巨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更加精益求精,真实地刻画了为新中国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领袖及不同人物的神采和形貌。在技法技术层面。唐勇力也是本着对国家博物馆这个重要殿堂所有作品要流传于后世的这样一种理解,更加精心地研究制作。这样一种在思想内涵上、在艺术表现力和制作精美度上形成的统一,使这幅画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对每一位今天的来宾和今后所有的观众都会是一种感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要求我们所有的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上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美、制作精良。提出了十分高的创作要求。唐勇力的这次创作,正是自觉践行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也是我们今天在新的文化形式下更好地探索中国画艺术当代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和成功范例。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唐勇力创作这幅画的过程中,我前后五次去他的画室,对他的创作过程有一些了解,我有这样几个感想:
第一个感想,这幅画在内容上体现了20世纪中国巨大变革的历史真实。我是1939年出生的,但是我对于画面中的63个委员能认出来的还是有限的。开国大典的时候都有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我们是不清楚的,油画《开国大典》可以说是一个特写镜头,它体现了一种节日的气氛。《新中国诞生》这幅画体现的是一种深度的真实。更直白的真实。所以他的这次创作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恐怕很难通过,时代真是变了我们有了更宽松的政治环境。有更好的艺术创作的客观条件,为了一幅画开这样隆重的仪式,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事情,这是一点感想。
第二个感想,这幅画是我所知道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笔重彩画。也是最大的一幅博物馆藏画,卢浮宫收藏的《拿破仑加冕》是很大的。但是还不如这一幅大。他创作这幅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说怎么运用素描。素描在中国画创作中,特别是在中国人物画创作当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幅画是很好的回答。他创作这些人物的基础是他的素描功夫,所以学习素描不是对中国画的一种反向,要看你怎么用。美术院校基础课到底怎么安排。这是一个世纪之争的问题。我想这幅画的创作对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工笔画艺术有很好的传统。但是像这样有庙堂气的巨大艺术工程。近百年还是第一次。比如怎么用颜色,日本颜料上千种,不用调色就可以用,但是中国工笔画颜色就没有那么多,就要调色。我看到他有些颜色调不出来。反复调。所以他在工笔画创作特别是在这种用工笔画创作公共艺术上有很多体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这也是对我们今后的工笔画创作非常有意的。
最后一点,唐勇力为了这幅画的创作,在北京东郊租了一个大画室,自己在那儿种了一些白菜,自己做饭吃,三年如一日。他跟我说画着画着身体就麻木掉了,他就出去跑几圈。然后回画室接着画。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我觉得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祝贺他的成功。
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天我创作的《新中国诞生》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得到肯定,作为作者内心很激动。我创作这幅画历时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到现在终于熬过来了口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确实是不容易,能够把这幅画完成,也是我勇气与毅力的结晶。2012年夏,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找到我,要我再创作一幅《新中国诞生》,挂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正中间这个位置。他陪我去现场看,确定尺幅。那个时候我心里是很畏惧的,这么大的画而且要挂在这个地方。我真是很难有这个能力或者气魄来承担这个任务。但是吕馆长一再鼓励我,说这幅画对于我们中国美术史具有非凡的意义。后来我就下定决心咬牙接下来了。但是这幅画最后能够画成什么样,挂在这儿能不能让观众和专家打个及格分,我心里是真的没有谱,但既然我接下了这个任务,就要把它完成。
我在马泉营租了个工作室,在那儿我整整熬了3年的时间,在那儿吃在那儿住。小院子里有一点儿地自己种了点儿菜,我一个人做饭,我夫人也常陪我在画室,生活虽然单调孤独,但是确实是有一种对艺术追求的乐趣。有时候创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不光是技术的困难,更多时候是意志上的困难。我要感谢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多次到我的画室去看我鼓励我,尤其是郎绍君先生5次到我的画室给我提意见,共同探讨,特别是我遇到颜色问题的时候,他和我一起动脑筋。有一天晚上他发短信告诉我。有一个电视剧里面的军装颜色正好是画十大元帅服装的绿色,非常接近当时的服装颜色,我赶快打开电视,看到了,对我的启发非常大。郎先生对我的多次指导我都记忆犹新。而且还要为我这幅画将来出画册作序。我很感动。同时我也特别感谢高洪书记、范迪安院长。包括邵大箴先生、薛永年先生、杨晓阳先生、张晓凌先生、殷双喜先生。都到我的画室来,给这幅画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我还要感谢孙景波先生,他最早到我画室对这幅创作提出了不少意见,还有在座的很多朋友给我的支持和鼓励使这幅画得到不断的提高。
这幅画历时3年,但事实上不止3年,因为从2006年开始接受重大历史题材《新中国诞生》的创作任务。到2009年展出,这幅画在构思和构图上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特别是靳尚谊先生,非常肯定这幅画草图的构思。把63个中央委员全部画到画面上来,这体现了当时一个真实的历史。我很高兴第二次创作最终能够顺利完成,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再一次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