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素养探析

2016-02-23 14:06窦道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空间素养探究

窦道环

【摘 要】地理空间素养,是指学生能从空间视角观察事象,且运用地理空间能力解决相关问题的涵养。开展地理空间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运用空间思维方式认识这个世界,以因地制宜的视角适应地理环境,并用地理学的眼光去鉴赏自然的美。

【关键词】地理空间 观察事象 空间思维 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01-01

地理空间素养,是指学生能从空间视角观察事象,且运用地理空间能力解决相关问题的涵养。开展地理空间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运用空间思维方式认识这个世界,以因地制宜的视角适应地理环境,并用地理学的眼光去鉴赏自然的美。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素养?笔者现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两点思考。

一、凭借地图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联系视角

(一)教会学生运用地图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非语言媒体之一,它可以直观地传递地理信息,显示地理事物的特征、空间分布、联系及事物的变化规律等相应内容。所以,教师应凭借地图开展探究活动,教会学生运用地图来学习地理,促进学生形成空间联系视角。比如,关于“明确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指导学生在“长江沿江地带图”上描绘出长江沿江地带界线,自主阅读教材,就如下问题展开研讨: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比较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长江流域的范围;②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带着问题描绘地图册上的“长江沿江地带图”,阅读相关文字材料,进行交流、汇报。笔者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运用自制的PPT动画展现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东西起止点,指图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对地理空间位置的观察、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训练他们对地理空间形状的感知能力。

(二)教会学生“组合”用图

地理图像的组合使用方式有很多种,如地理略图与略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皆可结合起来。将地理略图和联系图表的优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对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掌握。实践证明,传统地图的灵活运用,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素养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为教学提供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格局及联系等信息。地理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等技能。读图时,需明白读图顺序,明确读图目标,注重眼、手、脑等并用。

地理图像的组合使用,是学生把握地理空间联系的有效方式 地理图像系统的类型比较丰富,各类型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地理教师将各类型图像组合起来,尤其是将地理略图与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等分别结合使用,能够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联系的视角,进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欧洲西部气候部分中,把欧洲西部典型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与其图中位置相连,可以很好地把气候特征与位置(海陆位置)联系起来,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便利。总之,地理略图与其他各种地理图像媒体的结合使用,是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联系视角的一种有效设计方式。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焕发地理探究活动的热情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焕发探究热情,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关于地理课程中空间位置的确定、评价的教学比较适用于探究式学习。因此,要想使此内容的教学想取得成效,教师必须杜绝“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按如下的步骤来实施:

(一)提出地理问题

1. 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够引发探究欲望;

2. 问题难度要适中,立足于“最近发展区”,不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再次,要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促进对知识的接受,进而发展智力,提升地理能力;

3. 要体现出对相关资源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跳出教材,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中笔者曾提出“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之后,能够带着浓厚兴趣投入到交流、分享活动中。

(二)提出假设或猜想

探究性学习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提出假设是搞好活动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跟与问题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猜测,发表与众不同的的观点,促使其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猜想给予中肯的评价。

(三)收集地理信息

教师首先要提出论证设想,制订研究计划,明确信息收集的范围,克服盲目性,追求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信息搜集的效率,教师可将一些网站、资料介绍给学生。

(四)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教师应教会学生绘制各种图表,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文献综述、地图、各种图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整理和分析,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各种地理信息问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五)解释(得出结论)

解释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忠于事实,摈弃自己的主观倾向,客观地进行说明,不能只选择有利于假设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利于假设的信息。对与假设矛盾、相反的信息也應进行解释,这有利于学生初步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六)表达与交流

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对结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全面,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见解。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并对同伴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实现思维碰撞与思想沟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媒体呈现出一张非洲气候图和一张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组织学生开展揭示空间有序性的探究。通过空间有序性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领略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地理空间秩序的视角。

猜你喜欢
空间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空间是什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享空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