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依桥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鞍山婚姻礼仪文化的变迁
——以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为例
杜依桥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这篇文章对于鞍山婚姻礼仪变迁的讲述主要用20世纪的60年代的人们婚姻礼仪和90年代人们婚姻礼仪进行对比,通过两个年代的对比,其中对比内容包括提亲、定亲、下聘、迎亲等等,向我们说明了中国人历来对婚礼给予高度的重视,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婚礼文化。同时展示着中国婚姻礼俗逐渐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逐渐的开放,生活水平也开始提高。
婚姻礼仪;婚礼文化;婚礼变迁
古时候,人们以黄昏为吉时。“昏”是男女结亲的美好时辰。“婚”本来写作“昏”,女子旁是后来加上去的。“姻”本来也没有女子旁的,女子因之有了丈夫,父母因子女嫁女,所以叫因。《礼记》注疏说:“婿曰婚,女曰姻。婚以昏时来迎,女则因之而去,故名‘婚姻’”。
婚礼最能使人动情。因为,在浪漫色彩的装饰背后,人们内心最原始和野蛮的情感得到了祝福和合法化。那些驱使情人相互追求的自然欲望,是他们从遥远的古老时期继承下来的。然而,社会在这有情人的自发追求面前,规定了种种戒律,这便是婚俗。[1]
婚姻从原始时期到现在,一直便是世界上最美的故事。因为爱就是生活;爱是一个迷,让人想去探索;爱是再创造的动力,有时它也会带来恐惧。然而,从古至今,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婚姻习俗在不断地变化着,包括婚俗的发展、婚姻模式、结婚的程序及婚姻的礼仪等。婚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此我们也要了解关于婚姻的一些礼仪。本文主要对鞍山婚姻礼仪的变迁进行探讨。
2.1 鞍山60年代的婚姻礼仪。婚姻礼仪是人们规范婚姻关系的重要的手段。由于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关系到家庭幸福、种族繁衍和社会的安定,因此人们很是注重婚姻的礼仪的。
在60年代的时候,虽然他们可以自由恋爱,但是当时他们的思想还是处于比较封建的,互相喜欢对方也不敢明着表白,对于爱情他们还是羞涩的。但到了结婚的年龄的时候,60年代的人们思想处于中国传统的时代了,他们的婚姻、结婚的对象都是由父母来安排的,有些人也是经过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介绍,完事由两家父母安排相亲,一旦发现双方合适,就会开始仪婚,这个时候还是男方采取主动。
对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来说,人们结婚要求门当户对,但是在60年代,人们结婚的对象只要父母双方满意,对方人品较好,工作稳定等等一系列个人的问题使对方的家里满意,两个人就可以喜结连理了,对于对方家庭的条件已经不是很重视。
新郎新娘结婚的当天,会大摆宴席,请双方的父母,亲朋好友等等来到现场,一起见证他们结婚的当天,在宴席上也会有证婚人在场宣读但也只是个形式不是很正式。新娘在婚宴的当天穿红色的衣裳,画着妆挽着新郎的胳膊,挨个走每个座,向每个人敬酒和敬烟,同时在场的人也会为新郎新娘准备红包。
婚宴结束之后,老老少少还要闹洞房,直到众人都散去,夜深人静的时候,洞房花烛夜只有新婚夫妻两个人的时候,婚礼才叫做结束。
2.2 鞍山90年代的婚姻礼仪。中国的传统婚姻,其实质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眼的包办,结婚的当事人根本相互不认识,没有对自己婚姻的决定权,不管双方是否有无感情、是否愿意与否,都要服从父母和媒妁的安排。但是随着文化的变迁,中国婚礼文化也随之变迁,开始提倡文明婚礼,“文明婚礼”的名称本身,便含有对传统婚礼的批判意味,指责传统婚礼为“不文明”的婚礼。现在的中国婚姻,提倡自由,以当事人的意愿为主,而且结婚的前提也是已爱情为基础,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婚礼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对于60年代的人们的婚礼,90年代婚姻的婚礼的形式是各种各样,例如集体婚礼、联合婚礼等等。也有的年轻人寻求时尚也想简单不想很麻烦,也会旅游结婚,种种的形式也突显出90年代的人们个性的张扬,思想的开放。
90年代起开始流行“花车”,即在轿车上用绢花、绸带装饰,近年多用鲜花绸带装饰。车头贴一束鲜花,车前贴大红囍字。迎亲车队由轿车、面包车组成,一般6辆左右,并有逐渐增多之势。而且以车的优劣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把婚车打扮的漂漂亮亮,喜气洋洋,每当举行婚礼的时候,婚车在大街上疾驰而过,吸引许多路人的眼球,成为街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迎亲队伍中照相及摄像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车队到女方宅前停下,女方燃放鞭炮。然后,介绍人引领新郎及新郎的兄弟姐妹(俗称新客)入宅。女方在桌上摆放糖茶、花生瓜子、糖果、糕点,称为“茶水”。迎亲队伍吃罢“茶水”,即在宅外燃放鞭炮,称为“催上轿”。现时哭嫁习俗多已消亡。新娘由父母送上轿车,新娘的兄弟姐妹送嫁,姑表兄弟姐妹或好友亦可送嫁,送嫁亦称“做新客”。近年亦有男方邀请女方父母及长辈参加婚宴的,叫“请老客”。迎亲车队返回男家时,男方燃放鞭炮以示迎接。“新客”、“老客”由男方迎接入宅,亦以“茶水”招待。[2]
婚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婚礼很是重视,而且中国对婚礼的重视程度也极大,因为一个热闹的、欢乐的婚礼不仅仅意味着从此可以享受酸甜苦辣的家庭生活,同时还昭示着当事人不能够再一意孤行,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拿60年代我父母那一辈的人和我们现在80后、90后的人的婚礼一比,更加突显出现在人们崇尚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而且,现在大家也开始对自己的婚礼的安排也崇尚简单朴素、浪漫温馨等等几大特点,这正表示着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正在进步,经济不断提高,也不断向国外吸收好的东西来学习,我们中国的婚姻礼俗正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1] 李鉴踪.中国民间婚恋习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第2页
[2] 蔡利民.掀起你的红盖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36页
杜依桥(199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研究生,社会工作硕士,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K892.22
A
1671-1602(2016)20-0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