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2016-02-23 01:31:28季淑妍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季淑妍

(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黑河161435)



浅述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季淑妍

(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黑河161435)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又称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现多临床症状类型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腹泻、母牛繁殖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本文通过对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提出综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养牛产业的迅速发展,牛病毒性腹泻病(BVD)的发生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牛只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有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已经在许多偶蹄动物体内检测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携带,并呈现高发趋势,我国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1]。该病具有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特点,一旦发生流行,将给养牛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病原

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该病毒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稳定,真空冻干的病毒可在-60~-70℃的温度下保存多年,在26~37℃的条件下放置24h,大部分病毒丧失活性,56℃几分钟即可使其完全灭活。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 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2]。

2流行特点

该病流行广泛,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较高。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牛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以3~18月龄的牛易感性最强。由于BVDV 与猪瘟病毒等在血清学上存在着交叉反应, 并能够突破宿主的种间特异性发生交叉感染, 因此该病毒感染牛的同时还能感染猪、羊、鹿、骆驼及其他多种野生动物等[3]。病牛和康复带毒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牛眼泪、鼻液、粪便、精液以及流产的胎儿都含有大量病毒。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也可通过交配、直肠检查、人工授精等进行传播。此外, 感染病毒的妊娠母牛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3临床症状

在临床生产中,牛病毒性腹泻潜伏期7~14天,根据患病表现,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

腹泻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且死亡率较低。病牛体温升高,持续腹泻,病程初期排含有血液和黏液的水样粪便,粪便内可见片状肠黏膜,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出现体质下降,消瘦,有时会继发或伴发蹄叶炎,奶牛产奶量明显下降,妊娠母牛可能发生流产。

黏膜型:症状明显,病情较为严重。病牛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大量流涎,结膜发炎,伴有咳嗽。随着病情发展,鼻镜、齿龈、腭、口腔等处的黏膜出现充血和溃疡,病牛出现腹泻,粪便恶臭呈黄色水样,最终因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

胎儿感染型:妊娠母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将引起流产、胎儿死亡,产木乃伊胎、弱胎或畸形胎,导致母牛发生繁殖障碍,降低生产性能。

4诊断

根据病牛发热、腹泻、口腔黏膜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等典型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应注意与牛恶性卡他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鉴别诊断,最终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测。ELISA诊断本病可将BVDV 与猪瘟病毒区分开,是检测猪群感染的最佳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4]。

5防控措施

对新购进牛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避免购入病牛;做好日常疫病监测工作,发现病牛及感染牛只应立即扑杀,防止疫情扩大。要加强饲养管理, 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及时清除牛舍、活动场等区域的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定期对牛舍、活动场、器具等设施进行严格消毒。做好牛舍内防暑降温工作,保持牛舍内干燥、通风。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确保饲料营养丰富、物质均衡,特别对妊娠母牛的日粮水平要尤为注意。

对受威胁较大的牛群应每隔3~5年接种1 次疫苗, 育成母牛和种公牛于配种前再接种1 次, 这样多数牛可获得终生免疫。一般采用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联合应用,两者可互为作用,即可提高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又可确保弱毒疫苗的安全性, 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可采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mL,10%安钠咖注射液20mL,10%维生素C注射液20~40mL,一次静脉注射,每日1~2次,直至痊愈。另外,可根据发病的实际情况,对照症状使用退烧、消炎、止泻等作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任敏,朱礼倩,焦海宏,等.基因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疆及山东分离株的鉴定[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9,17(4):20-24.

[2] 范俊,姜露.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研究进展[J].吉林畜牧兽医,2009,30(3):13-16.

[3] 张会敏,郑明学,古少鹏,等.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120-122.

[4] 舒黛廉,邢钊.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BVD-MD)研究进展[J].中兽医学杂志,2004(3):38-41.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简介:季淑妍(1981-),女,辽宁彰武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6-0135-01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浅析牛瘤胃鼓气的防治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犯罪研究(2016年5期)2016-12-01 18:25:19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20:07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配电线路安装施工危险点及防控建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