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盲肠肝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变形鞭毛虫科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的急性寄生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又称“盲肠肝炎”,病死鸡头部呈黑紫色。
该病的传播媒介是异刺线虫,多发生在春末至初秋。2~16周龄鸡对该病最易感,潜伏期为7~12天;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多为带虫者。吞食了含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卵的蚯蚓、蝗虫、蟋蟀等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另外,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可使该病流行或病情加重。
病鸡表现精神萎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减退,鸡冠呈蓝紫色,经常缩颈呆立,呈嗜睡状。病鸡发病初期排淡黄色或淡绿色带泡沫的稀便;发病后期排褐色恶臭稀便,头部皮肤呈暗紫色或紫黑色,故又称为“黑头病”。
剖检病死鸡发现盲肠明显肿大,多为单侧;盲肠管壁增厚,黏膜出血,腔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或坏死物,形成凝固栓子堵塞整个肠腔;肠管异常膨大变粗,有时发生肠穿孔与粘连。病死鸡肝脏一般会出现黄色、黄绿色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灶,坏死灶呈特殊的碟形,中心凹陷,边缘稍隆起,有的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坏死灶大小不一,散在或互相融合成大片的坏死区。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征性病变可以做出诊断。必要时可采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制成悬滴标本,镜检见到呈钟摆状往复运动的近圆形或变形虫样虫体后即可确诊。
1.预防。对鸡舍进行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更换垫料,避免混养,并定期添加驱虫药物以驱除异剌线虫。
2.治疗。首先隔离病鸡,其次清除病鸡舍的粪便、垫料,同时用3%氢氧化钠对鸡舍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用3天。另外,还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将呋喃唑酮按0.04%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后病情即可得到控制;此后呋喃唑酮用量逐渐改为0.02%混料饲喂,一般几天之后病鸡即可痊愈。此外,可适量添加维生素K3和维生素A,连用10天,从而提高病鸡抗病力,促进病鸡康复。
段张秀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