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源县茅儿峪铜矿成因分析

2016-02-23 04:59:49李荣林马新王志敏邓志东马济民王伟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透辉石黄铜矿磁铁矿

李荣林,马新,王志敏,邓志东,马济民,王伟

(1.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北京100000;2.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省地质测绘院,河北廊坊065000)

河北省涞源县茅儿峪铜矿成因分析

李荣林*1,马新2,王志敏2,邓志东2,马济民2,王伟3

(1.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北京100000;2.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省地质测绘院,河北廊坊065000)

矿床赋存于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的边缘地带,成矿特点具多期多阶段性,并接受后期改造,属矽卡岩—热液叠加型铜钼铁多金属矿床。矿体为铜、钼、铁矿,主要产于蛇纹石矽卡岩、蛇纹透辉矽卡岩、透辉石榴矽卡岩中。

F4正断层;接触带构造;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

1 位置

茅儿峪铜矿涞源县城东14km,浮图峪村北部,行政区划隶属河北省涞源县杨家庄镇浮图峪村。

2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山西断隆与燕山台褶带过渡地带,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中。区域地层出露不全,构造变动剧烈、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区内地层分基底与盖层两部分。基底主要为中太古界陈庄岩群、新太古界五台岩群变质岩,盖层由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以及中生界火山岩组成。地层受断裂切割和岩浆侵蚀多呈断块状、残留体(顶垂体)分布。

区域构造显著特点是北北东向断裂与褶皱发育。乌龙沟—上黄旗、灵山—紫荆关两组北北东向深断裂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具有漫长的发育演变过程,控制着区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基本地质特征,是重要的导岩、控矿构造。

区域岩浆岩主要为涞源杂岩体,产于北北东与北东东两组构造交汇部位,沿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展布,明显受区域深断裂构造控制。涞源杂岩体分为2部分,北部王安镇岩体呈菱形,南部司格庄岩体呈三角形,两者在浮图峪一带相连,总体为不对称哑铃状。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可分为主旋回(岩浆岩阶段)、后旋回(脉岩阶段)2大阶段;亦有少量五台—吕梁期。岩浆岩以中酸性—酸性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次为流纹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脉岩从酸性—中性—基性都有出露,岩性为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闪长斑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等,它们是岩浆长期演化和多次侵入的产物。

本区属太行山北段铜铅锌金钼多金属成矿带,地处木吉村铜多金属重点勘查区,为重要的黑色、有色矿种聚集区。区域物化探异常发育,重要的化探异常有乔达沟金银—多金属异常、镰巴岭金—多金属异常、塔崖驿银金异常、草驼—东团堡锡钼铋金异常等,本区即位于乔达沟金银—多金属异常内,被划为铜铅锌银金锡一级成矿远景区。

区域矿产主要有铁、铜、钼、铅锌等金属矿床,受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控制,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为主,规模多为小型,少数为中—大型。典型矿床有大湾锌钼矿、木吉村铜钼矿、浮图峪铜铁矿、铁岭铁铜矿、合儿沟铅锌矿、于城铁矿、支家庄铁矿、南赵庄铅锌矿等。

3 矿区地质

3.1地层

本区地层由基底和盖层2部分组成。基底分布于矿区西部,出露零星,呈条状出露于孤山子、北窑沟一线。主要为新太古界五台岩群。盖层由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组成。地层缺失较多、厚度变化大,多呈断块状、包体或顶垂体等分布于杂岩体内及其边缘。

(1)基底。新太古界五台岩群:分布于矿区外围,下部岩性为长石石英岩、浅粒岩、角闪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上部岩性为角闪变粒岩、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2)盖层。中上元古界:分布于矿区中西部,为一套滨浅海相大理岩化富镁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为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及少量石英岩状砂岩、燧石角砾岩等。自下而上为长城系高于庄组、蓟县系雾迷山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各组间均为假整合接触。

下古生界:分布于普查区西南部,为一套滨浅海碳酸盐潮坪相沉积。下部为碎屑岩及粘土岩,中上部为灰岩、泥钙质条纹灰岩、鲕状、竹叶状灰岩、泥质条纹灰岩及燧石结核灰岩,与下伏元古界为断层或不整合接触。中上元古界与下古生界地层为矽卡岩型铁、铜、钼、锌矿赋矿围岩。

中生界:分布于矿区中东部,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系,属侏罗系中上统沉积,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呈残留体沿北东向构造带展布。髫髻山组,为一套中性火山岩,其下部为近火山口相火山碎屑岩,上部为溢流相安山岩及安山质角砾熔岩;上统东岭台组为一套流纹质酸性火山岩,其中下部为含砾沉晶屑凝灰流纹岩,上部为一套酸性偏碱性复杂岩性碎屑岩。

新生界:为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相砂砾岩、黄土,松散或半胶结状态,多分布于拒马河两侧,组成沟谷及两侧阶地。

3.2构造

区内褶皱主要为木吉村—小河向斜、北窑沟背斜,断裂构造有北北东、北东、北东东、近南北、北西向等多组,以北北东向乌龙沟断裂系及北东向次级断裂系为主。

(1)褶皱。木吉村—小河向斜:是本区的主体构造。轴向北东—北北东,南端翘起,北端被岩体吞蚀破坏。轴部为侏罗系火山岩,两翼由寒武、奥陶系及蓟县系地层组成。

北窑沟背斜:位于普查区西部,轴向北北东,轴部由五台岩群组成,两翼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东翼受侵入体侵蚀及F116破坏,形态不完整。

(2)断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岩体、蚀变岩的分布和矿化富集有明显控制作用,F4是该组断裂代表。北东向断裂晚于北北东向断裂,对北北东向断裂有破坏作用,F3、F41是该组断裂代表。

①F4正断层: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的“边缘断裂”,具有先张后压扭,成矿前、成矿后多次活动的历史。位于矿区中部小立沟—磨石沟及浮图峪—茅儿峪一带。被F3、F41、断层错断为南、中、北3部分。

南段长5~6km,断距超过2km,走向5°~15°,倾向南东,倾角50°~70°向深部变缓。断层破碎带发育,由断层泥、角砾、构造透镜体等组成,带宽1~3m不等,上盘为寒武—奥陶系灰岩、侏罗系火山岩,下盘为中元古界白云岩,鸽子岭、小立沟、浮图峪等铜(铁)矿床均受其控制。

中段位于合儿沟一带,出露长度350m,断层带宽1~3m,走向10°~20°,倾向南东,倾角70°~80°。

北段位于北窑沟一带,茅儿峪矿段主要控矿断裂,出露长度580m,向北并入F116断层,走向330°~335°,倾向北东,倾角65°~90°,断面呈波状弯曲。上盘为寒武系灰岩,下盘为长城系高于庄组、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断层带结构复杂,宽1~20m,由上下盘岩石及含矿矽卡岩经动力变质而成的构造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组成,对茅儿峪铜矿区段上部铁铜矿体起控制作用,矿体产于断裂带中及附近。

②F3逆断层:分布于浮图峪—铁岭。长达4km,断距超过1.5km,走向45°~60°,倾向南东,倾角60°~75°。断裂带宽一般4~10m,断层性质属压扭性。下盘为侏罗系火山岩及寒武奥陶系地层,上盘为中元古界白云岩,纵贯矿区的东南部。挤压破碎带、构造透镜体、页理及动力薄膜、擦痕发育。鸽子岭、小立沟、浮图峪、铁岭等铜(铁)矿床的北延受其控制。

③F41逆断层:分布于浮图峪—小河,沿拒马河分布。长达4.2km,走向30°~70°,倾向南东,倾角60°~70°。

(3)接触带。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与白云岩接触带,位于F4断裂带下盘,产状形态变化大。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的不规则波状分布,以10°~80°的角度向南东倾斜。形态复杂的接触带,对形成矿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成矿有利部位形成较为厚大的矿体,例如在第5勘探线ZK503孔见到了厚大的铜(共生钼铁)矿体。

(4)古火山机构。位于矿区东侧绵胡坨一带,属爆发型火山构造,放射状裂隙不发育,火山口面积约0.6km2,火山口内为熔岩型灰流相,周围环以碎屑型灰流相并有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断续分布。火山活动时代为中侏罗世,属髫髻山旋回。

(5)隐爆角砾岩筒。位于北窑沟东侧,隐爆角砾岩筒出露面积约0.25km2,其地表形态近圆形,四周为碎裂岩带。角砾大多呈棱角状,少数有溶蚀现象。角砾成分以透辉石矽卡岩、石榴透辉矽卡岩为主,另有少量大理岩化白云岩、花岗闪长岩。角砾砾径3~50cm,一般砾径10~20cm。

3.3岩浆岩

主要为燕山期岩浆岩,属涞源杂岩体的一部分,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闪长玢岩、粗粒斑状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区内矿产主要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有关。

脉岩从酸性—中基性各种成分的均有分布,它们是本区岩浆活动最后阶段产物。呈北北东、北东或南北向分布在区内各阶段岩体和不同时代地层中,倾向南东或东,倾角65°~80°,多沿早期构造裂隙充填侵入,常成群平行排列;形成时间以酸性脉岩早,中基性脉岩最晚,均为成矿后形成,对矿体起破坏作用,按侵入次序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钠长斑岩、正长斑岩、角闪正长岩、闪长玢岩、煌斑岩等。

3.4围岩蚀变

本区燕山期多期多阶段广泛的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形成多阶段、多类型的蚀变与矿化。矿区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蚀变,其次为岩浆热液蚀变。蚀变控制因素与燕山期次火山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及古生代沉积灰岩、泥质灰岩,中上元古代白云岩关系密切,并经历了多阶段的叠加改造,形成多样化的蚀变类型。

F4边界断裂以上要为闪长玢岩与古生代灰岩、泥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生代火山碎屑岩接触,接触带附近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内蚀变带主要表现为闪长玢岩钾长石化,局部沿裂隙发育辉钼矿化。外蚀变带主要为钙质矽卡岩,形成大理岩、绿帘透辉矽卡岩、石榴透辉矽卡岩、蛇纹石矽卡岩、黑云母角岩、钙硅质角岩等,近F4边界断裂附近矽卡岩破碎,呈角砾及断块状;蚀变矿物组合为透辉石、石榴石、石英、绿帘石、碳酸盐矿物、赤铁矿等,偶见黄铁矿、黄铜矿;矿化元素为铜、钼、铁,矿化种类为铜矿化、钼矿化、含铜磁铁矿化。

沿F4断裂多次活动及热液蚀变叠加改造,在F4断裂带及两侧矽卡岩中多形成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次透辉石化、透闪石化等绿化蚀变叠加。

F4边界断裂以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侵入中上元古代白云岩,形成镁质矽卡岩为主。外蚀变带,形成由透辉石、石榴石、金云母、橄榄石、蛇纹石、粒硅镁石、硼镁铁矿、滑石组合的镁质矽卡岩带,矿化元素为铜、钼,蚀变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内蚀变带为蚀变花岗闪长岩,从接触带至岩体下部,蚀变强度由强逐渐减弱,表现为钾长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局部具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向下沿裂隙充填有石膏细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沿裂隙发育,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分布,黄铜矿呈细粒星散状分布,辉钼矿呈细小鳞片状分布;光谱全分析样品结果显示:Cu含量最高值500ppm,Mo含量最高值70ppm。

3.4地球物理特征

河北省地质局物探大队1966~1973年在本区开展磁法、电法勘探工作,结果发现茅儿峪、浮图峪、木吉村、鸽子岭、铁岭、小河、故家沟磁电综合异常。

2010~2011年,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在矿区进行了1∶10000激电中梯面积测量,以视极化率ηS≥3%圈定异常15处,异常面积0.002~0.84km2,视极化率ηSmax= 3.16%~10.51%。在D9异常布置验证钻孔ZK308,在孔深449.67~454.67m、616.98~617.98m斑状花岗岩中发现有辉钼矿细脉,Mo品位0.031%~0.074%。钻孔ZK403位于D11异常,孔内见多层铜、钼矿体。

4 矿床地质

4.1矿床特征

矿床赋存于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的边缘地带,成矿特点具多期多阶段性,并接受后期改造,属矽卡岩—热液叠加型铜钼铁多金属矿床。一般浅部为含铜磁铁矿体,中部为黄铜矿体,下部为铜钼铁矿体。成矿元素大致具垂直分带性,自下而上,形成CuMo-Cu-CuFe分带序列。

4.2矿体特征

矿体为铜、钼、铁矿,主要产于蛇纹石矽卡岩、蛇纹透辉矽卡岩、透辉石榴矽卡岩中,少量钼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中;以矽卡岩型铜矿为主,共生钼铁,主要为隐伏矿体,受F4断层和矽卡岩带控制。圈定矿体9个,5、8、9矿体为主矿体。

5矿体:铜矿体,大致呈不规则透镜状,主要为隐伏矿体,具膨缩、分支复合现象。矿体长498m,倾向延伸99.64~552.62m,厚0.96~25.49m。探获铜资源量占矿床资源量的37.98%,共生部分铁、钼,少量锌。

8矿体:铜矿体,大致呈不规则透镜状,隐伏矿体,具膨缩、分支复合现象。矿体长298m,倾向延伸100.00~319.40m,厚0.62~18.67m。探获铜资源量占矿床资源量的10.99%,共生部分铁、钼。

9矿体:铜矿体,大致呈不规则透镜状,隐伏矿体,具膨缩、分支复合现象。矿体长301.50m,延伸100.2~351.03m,厚0.62~44.40m。探获铜资源量占矿床资源量的36.59%,共生部分铁、钼。

4.3矿石质量

(1)矿石矿物成分:

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磁铁矿,少量的斑铜矿、辉铜矿、硫砷铜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钼矿,偶见黝铜矿、孔雀石、方铅矿。

黄铜矿呈铜黄色,分早晚2个世代形成,第一世代为主。呈他形晶粒状,粒度多在0.04~0.3mm之间,部分与磁铁矿共生,部分与闪锌矿连生、偶见被其包裹,部分与斑铜矿连生或二者互相包裹。第一世代黄铜矿呈团块状、浸染状,偶呈似条带状,第二世代黄铜矿呈细脉状

磁铁矿呈铁黑色,他形晶粒状,粒度多在0.02~0.3mm,整体呈脉状、似条带状或不规则团块状分布。

闪锌矿呈他形晶粒状,粒度多在0.02~0.1mm之间,多与黄铜矿伴生。

辉钼矿呈铅灰色,半自形—他形片状,粒度多在(0.02mm×0.06mm)~(0.2mm×0.5mm)之间,呈细脉状分布或在裂隙面上呈鳞片状集合体,少量鳞片状集合体呈团块状。

②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蛇纹石、石榴石、金云母等,少量绿帘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硬石膏等,微量的榍石、磷灰石等。

透辉石呈浅绿至深绿,乃至灰黑色,他形粒状、柱状,粒度多在0.1~1.2mm之间,小的小于0.05mm,大者可达4.8mm,分布不均匀。

蛇纹石呈浅黄绿色鳞片状,大小0.01~0.4mm,部分与硬石膏伴生,部分呈集合体沿透辉石粒间空隙分布,少部分集合体呈粒状,系交代透辉石或橄榄石而来;黑绿色蛇纹石呈似条带状、致密块状,多与磁铁矿相伴生。

(2)矿石化学成分:矿石的主要有用组分为Cu、Mo、Zn、Fe。

Cu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Mo载体矿物为辉钼矿;Fe主要载体矿物为磁铁矿,次为黄铁矿;Zn载体矿物为闪锌矿。

(3)矿石结构构造:

①矿石结构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他形晶粒状结构:黄铜矿、磁铁矿呈他形晶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辉钼矿呈鳞片状。

交代残余结构:石榴子石、透辉石等早期矽卡岩矿物常被晚期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和晚期的金云母、蛇纹石等镁矽卡岩矿物所交代。

②矿石构造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浸染状构造:为矿石主要构造类型,黄铜矿多呈浸染状分布。

团块状构造:为矿石主要构造类型,磁铁矿、黄铜矿多呈团块状分布。

似条带状构造:磁铁矿、黄铜矿多呈似条带状分布。

细脉状构造:少量黄铜矿、辉钼矿呈细脉状分布。

(4)矿石类型:矿体隐伏于地下,矿石的自然类型为硫化矿石,分为含铜磁铁矿矿石、铜钼矿石。工业类型可分为:矽卡岩型铜钼矿石、矽卡岩型含铜磁铁矿矿石。

矽卡岩含铜磁铁铁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少量黄铜矿、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蛇纹石、石榴石、金云母等,少量绿帘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硬石膏等,微量的榍石、磷灰石等。

矽卡岩铜钼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的斑铜矿、辉铜矿、硫砷铜矿、闪锌矿和磁铁矿,微量黝铜矿,偶见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蛇纹石等,少量绿泥石、石英、方解石,微量的硬石膏、榍石、磷灰石等。

4.4矿体围岩和夹石

近矿围岩及夹石主要为透辉石榴矽卡岩、绿帘透辉矽卡岩、蛇纹石矽卡岩,与矿体无明显界线,其次为花岗闪长岩。

5 控矿因素

构造:F4断层是控矿、控岩构造,沿断裂带及其旁侧派生裂隙、层间裂隙都是良好的赋矿部位。5号矿体沿该断裂带展布,且总体产状与断裂带近于一致。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与白云岩接触形成复杂接触带,是良好的赋矿部位。8、9号沿接触带展布。

围岩: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铜矿体、钼矿体、含铜磁铁矿赋存于镁矽卡岩带内、钙矽卡岩带内。矽卡岩也可是矿体的直接围岩。

与岩体的关系:从时间上看,矿化发生于岩体侵入接触交代—岩浆期后热液期。从空间上看,5号矿体(铜及钼锌等硫化物矿)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超覆部位的外接触带,岩体既提供矿源,又起到屏蔽作用;8、9号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侵入的外接触带,岩体提供矿源。

6 矿床成因分析

根据前述地质特征及蚀变矿化特征,认为矿床是伴随着不同期次构造断裂活动而发生的接触交代—热液叠加作用形成的铜多金属矿床。

中侏罗世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太行山隆起加剧,盖层拆离滑脱,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复活,区域上形成阜平变质核杂岩,本区则断陷为小型盆地。受深断裂及变质核杂岩影响,地幔物质上涌在下地壳发生壳幔混熔形成岩浆房,继而发生侵入及区域性火山喷溢,于侵入、喷溢期后或间歇期次火山侵位隐爆。内带受岩浆热液蚀变系统控制,经钾交代形成线形钾化带,在钾质蚀变带形成热液型钼矿体;外带受接触交代系统控制,沿接触带,由矽卡岩期到热液期,经接触交代和渗滤交代作用形成钙(镁)矽卡岩化、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型蚀变分带,在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磁铁黄铜矿体、辉钼黄铜矿体。大致分如下成矿阶段:

矽卡岩阶段:沿接触带主要生成透辉石、石榴子石等。岩浆热液继续作用,形成蛇纹石、磁铁矿。

氧化物阶段:主要生成矿物有金云母、绿帘石、蛇纹石、绿泥石等,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等。

硫化物阶段:此阶段先后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大量生成,有时形成硫化物—方解石脉。

[1]杨明方,李德江,王治邦.河北省涞源县杨家庄镇茅儿峪铜矿普查地质报告[R].1993.

[2]章百明,赵国良,马国玺.河北主要成矿区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R].1993-1996.

[3]王文浩,卢鸿鹏,等.河北省涞源县浮图峪—小河一带铁铜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R].2012.

[4]王志敏,孙伟,等.河北省涞源县浮图峪—小河一带铁铜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R].2014.

P618.4

A

1004-5716(2016)10-0110-05

2015-11-18

2015-11-26

李荣林(1966-),男(彝族),云南石屏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察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透辉石黄铜矿磁铁矿
透辉石在重质白云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佛山陶瓷(2023年8期)2023-09-01 16:36:50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对海水浮选黄铜矿的影响机理
金属矿山(2020年10期)2020-11-14 11:20:40
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比较分析
山东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5:06
不同价态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
金属矿山(2018年12期)2019-01-14 08:26:36
广东茅岭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西部资源(2017年3期)2017-07-05 07:05:51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黄铜矿化学特征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建瓯叶坑矿区透辉石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粉煤灰制备陶瓷地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