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领 河池学院
旅游产业品牌化下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刘红领 河池学院
摘 要: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河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笔重要财富。通过对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SWOT分析,探究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河池旅游中品牌化、产业化的对策。
关键词: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旅游产业 SWOT 对策
位于桂西北的河池地区,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河池,71项;桂林,66项;百色,59项;南宁,47项;柳州,46项。课题组尝试通过对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SWOT分析,提出实现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品牌化、产业化策略。
(一)历史悠久。在广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河池地域在先秦时属百越之地,因此,河池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在繁衍生存。河池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9个世居民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外来游客,特别是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活动、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为民俗文化一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也概莫能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源远流长。比如壮族的抛绣球,早在宋代就盛行。再如瑶族代表性的打铜鼓,宋以后一直流传至今,南丹、都安、罗山、巴马、东兰一带每年都将它作为祭祀和庆丰收的重要活动。
(二)传奇性强。民俗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都与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分不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不例外,它们被赋予的传奇色彩每每能令游客感叹、神往。
(三)地域色彩鲜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不反映着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例如仫佬族的竹连球又称“夫妻球”,是仫佬族标志性极高的文体活动之一。相传竹连球是仫佬族人民为了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挑选主持下一届仫佬族依饭节首领而举行的一项独特的民族体育活动。它一般是由一个家庭的兄弟妯娌双双夫妻配对竞技,既考验默契,又磨练意志。
(四)方式简单,操作性强。广西少数民族体统体育许多活动项目从外形上看,极接近自然。仫佬族的“抢糍粑”,他们三人为一“冬”(组),共三“冬”人轮番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三角粽,靠手拉手、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直到缸里的粽粑抢完为止,抢得粽粑最多的一“冬”为胜者。这样一些简单的运动方式,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乐趣,同时由于易于操作,游客敢于尝试,易于参与,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一)优势分析
人文优势明显。河池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存良好,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在漫长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了热爱自然,勤俭节约,朴实大方的群体,而且创造了丰富的歌舞、饮食、节庆、婚恋、宗教、体育等文化内容,形成一套独特的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内容上极富民族特色,言行举止保留着传统民族特点,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本民族的“活”态文化。
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贯非常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少数民族地区要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增进民族团结联系起来。”因此,河池政府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近年来,依托总投资7.97亿元的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充分利用自身民族体育丰富资源,承办了多场民族体育赛事,其挖掘整理的捞火球、狮子上刀山、独竹漂等民族传统运动获得多个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和比赛奖项。
(二)劣势分析
体育人才匮乏。专业体育人才匮乏是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硬伤。目前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数为本地的老年人和中年人,年轻人由于爱好广泛,在村里收入较少,不愿意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部分人缺乏本民族少数传统体育的基础,导致后备人才缺乏,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队伍结构老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程度低。目前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表演展示为主,作为体育项目的发展还达不到像竞技运动有完备的制度,严格统一的项目规则。简单、粗放、不规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缺点和不足。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业化程度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其旅游产品一样,可以迎合人们旅游消费观念,因此,将品种繁多的自然与人文体育资源结合的旅游产品,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个性需求。而目前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程度还不够,几乎没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服务产品和消费产品,发挥不了经济功能。
(三)机遇分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单位发布的文件精神,2013年以来,河池在全市实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工程,从七个方面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强市建设。一是编制并组织实施《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规划》,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二是评选一批民族体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带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传承、发展。三是申报一批国家级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究课题项目,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科学化、系统化。四是出版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著作、音像作品,扩大宣传,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名度。五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人才队伍,确保优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失传。六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良好的收藏和展示平台。七是开展民族体育进校园工作,使学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激发学生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热情。这为推进河池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民族体育运动水平、向外宣传河池,传播民族体育文化,让河池走向全国提供了良好机遇。
(四)挑战分析
现代化生活方式带来的挑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更改,特别是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忙于追求经济利益,趋利行为越来越突出,人际关系出现疏远现象。
价值观念的改变。原来闭塞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社会发展造就了村民注重传统、勤劳朴实的品质。互联网和交通条件的改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村民与外界联系在一起,给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新的内容,娱乐方式趋于小型化、家庭化、网络化。因此,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弱势和边缘化,年青一代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河池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要大于劣势和挑战,因此,我们结合优势和机会,抑制劣势和挑战,为旅游产业品牌化下的河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依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文优势,政策优势,依托西部大开发、国家扶持等机遇,将少数民族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联动发展,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产业化链条,做到优势互补、彰显村寨民族特色,赢得游客市场。
(二)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利用政府的扶持,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以河池学院这所桂西北唯一的大学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增设体育旅游专业,吸收大学生加入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军中,培养更多懂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规划、组织、发展的体育人才。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充分发挥媒体、广告的宣传作用,加强旅游产品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和促销力度,扩大知名度,让国内外旅游者全面了解、认识河池旅游景区、景点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内容、特色和服务项目等,激发旅游者旅游观光、参与、了解、认识河池的民族体育旅游的好奇心,以推动河池民族体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03.
[2]辛锡灿,民族生态村模式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红领(1981-),男,河南淮阳人,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项目编号:LX2014333);河池学院2015年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专项课题”民俗体育资源与河池旅游产业的融合与革新(项目编号:2015LG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