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方光学分析与物理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与绘画中单纯的结构语言相比,色彩则由于受时间、场合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冷暖关系、纯度关系、明度关系,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对象、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氛围中产生特定的感觉。色彩不仅作用于视觉而且具有情感的意味,能够唤起人们心理上的情绪体验,因此比起其他语言,色彩具有更直观、更语言化的优势。
无论当代绘画怎么瞬息万变、张牙舞爪,绘画终究离不开基本的色彩与形式。西方进入现代性绘画以来,绘画的冒险也主要在颜色上展开,可见颜色本身的塑造性已经开始凌驾形式成为绘画最为核心的要素,中国当代绘画艺术要有所突破,终究也离不开对形态与颜色上的探索,筑中美术馆10月18日开幕的新展—虚色美学抛出了关于“中国虚色美学”的讨论。
进入展厅,最直观的的感受是:这的的确确是东方意味很浓的展览。中国绘画是世界绘画中最早走向虚实抽象的艺术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色彩观,参加“虚色美学”展览的几位艺术家在色彩上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邱世华所焕发出的宋代瓷器般玉质感与生长性的虚白色;尚扬作品中抚慰大地创伤所产生的包浆色;井士剑大地记忆与梦想在时间冲刷后留下的斑驳“泥土色”……都是以一种新的虚薄色诠释自己的绘画美学观—表面上看起来很抽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无限的丰富性与微妙性。
这很像中国的传统艺术国粹京剧,也是至虚至薄的浓缩体现,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
为何以颜色为主题?为什么要从颜色开始?或许这是对塞尚喊出:“色彩本身就是有逻辑的,画家只需忠实于色彩的逻辑”的最好的回应,色彩是最丰富的感知,要彻底实现对自然的诠释,也许唯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