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论要

2016-02-22 13:15王永华
理论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民性党性习近平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方略,主要是:要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意义的认识,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努力弘扬主旋律,凝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这些思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8·19讲话”;与时俱进;主旋律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2-0004-0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不同场合就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意识形态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目标,也为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略。

一、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意义的认识,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指出“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1]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意义。

首先,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掌握政权的政党,要想有效执政,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充分开发和运用思想理论资源,提高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因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不仅有维持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天然职能”,而且凭借各种文化与思想形态的手段,使自己意识形态所体现的阶级内涵、道德准则、理想信念与价值诉求成为全社会公认的主流社会意识,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与政策正确,既为自己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信服的思想基础,也为提高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政党夺取政权总是从确立指导思想、抢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始的,一个政党的垮台也是以舆论阵地被攻破、意识形态主导权丧失为标志的。今天,在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不会减弱,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侵蚀不会止息。因此,我们仍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力,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其次,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重要保证。唯物史观认为,意识形态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具有社会整合和规范功能,能够有效地把各种运动、党派、团体都聚合起来,并对其成员有着一定的约束,从而使组织在整体上表现出有序性。二是具有价值引导和教育功能,意识形态的目标体系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了价值方向;三是能够引领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2]39可以说,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是治党治国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攻坚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这一严峻形势亟需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迫切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有利于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有利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人们行为,从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最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的迫切需要。首先,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加剧,各种政治文化思潮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使党的理论基础受到威胁。其次,处在国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关系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多样性、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来源和基础。再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噪音杂音不时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正在逐步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最后,互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了解世界文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但也为西方发达国家输出本国文化意识形态,发动攻心战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导致网络信息传播一定程度的失控,使舆论导向的控制更加困难,造成许多人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和发展趋势出现了新变化,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高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真正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论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多样化社会意识,形成主导价值共识,进而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维护我国社会稳定。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

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事关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和性质。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并就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这些精辟论述重申了我们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澄清了人们在党性和人民性关系上的模糊认识,为意识形态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舆论环境中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总结概括出来并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是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的客观依据。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此而不懈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此之外,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工作都是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在夺取政权前,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为的是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使人民群众获得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执掌全国政权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的是把国家和人民从贫穷落后引向富裕文明。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在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党性集中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此,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3]108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不能正确认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将二者割裂、对立起来。比如,在个别领导干部中竟然出现“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这类以党性否定人民性的话,还有一些人以“群众人数超过党员”“党有时也会犯错误”为理由,主张人民性高于党性甚至否定党性。这种将党性与人民性割裂的认识,是极其糊涂、错误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消极的后果,这正是习近平“8·19讲话”重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作为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的角度来说的,人民性是从全民的角度来说的。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不能代替整体,个别不能代替一般。因此,在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问题上,不能片面地从部分党员的角度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片面地从部分群众的角度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和全民的立场上,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性,核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1]“三个坚定”是我们理论研究、新闻宣传和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具体而言,理论研究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挥好党校、高校、干校和社科院等机构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新闻事业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站、办刊。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党的要求,遵守党的规定。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人民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1]这就是说,无论是理论研究工作,还是文化艺术工作,无论是思想宣传工作,还是媒体传播工作,都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重大问题。

在意识形态领域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要求我们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性和人民性在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我们要自觉把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为人民群众服务之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实现“三贴近”,“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1]要下功夫去适应和满足群众的需求,对群众关心的住房、医疗、社保、教育、就业、交通、收入、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及时答疑释惑;我们也要下大力气纠正有些文艺创作、宣传报道和理论研究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倾向,坚决抵制过度追求经济效应而牺牲社会效应的现象。与此同时,践行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还需要倾听人民心声,关注人民创造,忠实记录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经常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搞好调查研究,善于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升为思想理论成果。

三、努力弘扬主旋律,凝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

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反映了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需要长期遵循的重要方针。

主旋律一词原为音乐术语,宣传工作中的主旋律是一种比喻,意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于宣传工作之中。弘扬主旋律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正面宣传是指媒体对社会生活的主流和社会发展中的光明、健康、积极的内容,进行赞扬肯定性报道与评价。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这种愿望和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题。只有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才能使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要唱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建国60余年以来,我国在弘扬主旋律和进行正面宣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支撑。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为了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更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正确思想舆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方面、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

在“8·19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这道出了新阶段弘扬主旋律,进行正面宣传的基本内涵与根本目标。我们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价值导向、思想导向、审美导向、行为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要切实把握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宣传基调,着力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努力营造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营造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营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营造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心情舒畅的舆论;营造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创新创业的舆论,进而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习近平指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1]弘扬主旋律,进行正面宣传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好政治导向。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对工作认真、负责,绝不能因为疏忽和不慎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对于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对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对于煽动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反动言论,意识形态战线要高度重视,必须给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听任它们扰乱人们的思想认识,搞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1]。做好新形势下的正面宣传,首先需要适应群众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正面宣传就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要把群众的意愿、社会的反响和基层的呼声作为正面宣传的重要依据。其次,正面宣传要讲究宣传方法,摈弃照抄照搬的空洞说教,力戒形式刻板的模式套路,杜绝过度包装的虚假典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新活的语言。最后,正面宣传还要遵循传播规律,在把握时机、力度和效果上下功夫。正面宣传只有做到适时、适度,才能产生好的影响和效果。把握适时的要求,就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不同时期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正面宣传的主题和重点。把握适度的要求,就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重大宣传与一般宣传的关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密度服从效果,做到一般宣传“常流水、不断线”,重大宣传在一段时期内既不过于集中、又不拉得过长,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挥多层次示范引导作用。

四、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要求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在强化阵地意识、坚守宣传思想阵地上积极作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只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才能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才能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进而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媒体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自身功能的基本载体和途径。坚持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所强调和坚持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说过:“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掌握在马列主义者手里,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4]227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体的出现,传媒实现了大众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它以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隐蔽性和即时性,影响了以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统一性、单向性及国家对信息的控制性筛选,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实现社会认同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新空间。针对大众传媒的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一是要努力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最大限度发挥各类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努力构建平面媒体、电波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新阵地。媒体要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二是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各级各类传播渠道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使党报、党刊、党台、党网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传播的主阵地。三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认识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复杂影响,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要积极推进互联网管理和网络信息传播的立法,推进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使党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1]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为此,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和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培养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等一系列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立场坚定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着力解疑释惑、疏导情绪,着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澄清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在多样化中谋求共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环境、对象、范围、方式的变化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例如,当前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矛盾日益激烈,既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又要允许信仰多元化、理想多元化、道德多元化的存在,同时防止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冲击,这种情况就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整合多元思想意识的任务更加艰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现在正被西方资本主义和某些反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思想渗透和舆论宣传的阵地。他们在网络的新闻舆论中不断诋毁和攻击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辩护;在文化娱乐中宣传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等。在网络传播条件下如何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严峻课题。[5]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1]

一方面,我们必须以理念创新去推动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观念具有先导作用,决定着意识形态工作的谋篇布局和有效推进。我们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改革创新的总开关,自觉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吸取苏东巨变中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忽视意识形态安全的深刻教训,从仅重视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传统国家安全理念中走出来,树立起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我们要从过去“小宣传”的理念转变为“大宣传”的理念,从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宣传部门的事情而与其他人没有关系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把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动员起来,“把思想宣传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1]我们要从过去以英雄、领导为中心的宣传观念转移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宣传理念,时刻关注群众所需所想,多宣传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工作,多报道寻常百姓中的感人事迹。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要注重以手段创新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方法手段创新是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直接、粗放的宣传灌输方式,力戒僵硬和抽象的口号与教条的方式,探索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新办法。一是采取“虚事实做法”,[6]350把思想教育转化为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把意识形态观念变为群众得到实惠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在获得实际利益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真正拥护、相信社会主义。二是采取寓教于乐法,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采取情感投入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情感上与社会主义相联通,形成社会主义的博爱情感和宽广胸怀,将社会主义前途视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从而更好地在理论上学懂弄通社会主义,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四是采取过程分析法,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时,要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总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取得突破,提高舆论宣传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N].人民日报,2013-08-21.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大参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3]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M].北京:三联书店,2013.

[4]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王永华.谨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3).

[6]朱兆中.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人民性党性习近平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