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2016-02-22 14:50周家明
曲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无锡曲艺街道

周家明

硕放街道地处无锡市东南角,苏南国际机场坐落镇区,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架构起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优势。生命科技、现代化制造业、临空物流业等支柱产业成为“百亿元强镇”腾飞的基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嗣堂、“无锡评曲”发祥地、大墙门文化等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播紧密交织,更让“硕放”这块沃土彰显出江南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

背景起因

曲艺文化中的“宝贝”——无锡评曲

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运用口语进行说唱的舞台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硕放人民对曲艺情有独钟。曲艺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锡评曲”的发展可追溯到400多年前,它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代表性。2009年,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来锡考察“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时,高兴地说“我们全国有360多种曲艺,只有30多种在舞台上,总算今天到无锡硕放来找到了评曲的‘宝贝”。

发展演变

无锡评曲的历史沿革与曲艺文化的发展过程

无锡评曲(原称“说因果”)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形成于清代康熙年间,流行于无锡、常州、苏州及上海、杭州等地。以无锡方言说唱。说因果以“劝人为善、劝子为孝、劝官为清”为主要说唱内容,编成有情节、有人物的中、长篇说唱,所唱内容多为“因果报应”。嘉庆末年,“说因果”在无锡重新兴起,最有代表性的曲目是《珍珠塔》《双蝴蝶》《林子文》《何文秀》四部长篇被称之为“四大天王”。1950年,“说因果”被正式定名为“无锡评曲”。1958年“无锡评曲”进京演出,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演出人员。70年代起,以硕放宣传队为基础,“无锡评曲”、“相声”、“小品”、“滑稽”、“快板书”、“评弹”等曲艺节目被搬上舞台,受到群众青睐。“无锡评曲”被成功申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街道内一大批曲艺类节目分别在省、市、区获奖。

难点问题

措施保障跟不上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

从70年代起,文艺之风吹遍了硕放的角角落落,全乡24个村,村村办起了“群众文艺宣传队”,分别在乡里乡外开展演出活动,传播社会文明。镇区内、影剧院、茶馆书场大放光彩,一度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90年代后,招商引资工业大发展拉开序幕,随之而来的“重工轻文”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影剧院成了危房不能开了,宣传队没有经费保障队伍散了,歌舞厅多了,书场没了。在无锡地区普遍出现了乡镇内、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的缺失。当初硕放也不例外,1人1站,室内活动用房不足2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严重不足,文化制度、措施、活动方案均得不到保障落实。甚至有的街道对文化站开始“断奶”,实施“自负盈亏”计划。文化站名存实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停止,原宣传队解散后,人员实行转岗,许多文艺爱好者放弃了对艺术的爱好,文化工作引领的缺损,使文化工作走入低迷。从而,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开始有了埋怨。应对措施

先进的文化必须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

硕放从一个“亿“元乡,到“超” “十亿”元镇,到超“百亿“元工业强镇,工业的飞速发展为硕放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生活保障,如何为硕放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粮食,使先进文化与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相匹配,成为公众的热点,成为政府解决民生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请民议,听民意,搞调查,做规划,定方案。2008年,硕放街道关于《硕放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方案》正式出台。根据街道文化站年初工作计划,设立了专项文化资金,每年不少于30万元经费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有艺术专长的大学生招聘进文化站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年度文化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强化对文化工作的管理。在各村(居)设立文体专管员岗位,主抓文体工作。投资6000多万元,占地30亩,用房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集电影院、歌舞厅、舞美房、健身馆、图书馆、艺术展示馆、无锡评曲传承馆、艺术培训、书场等为一体的“硕放文化中心”在2012年向社会全面开放。一系列鼓励人心的举措,一件件文化惠民的实事,体现着硕放街道繁荣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镇的信心和决心,为硕放街道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效结果

硕放街道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近几年来,中国曲艺专家领导姜昆、董耀鹏,以及中国曲艺专家组分别多次到硕放视察检查“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情况,通过听、看、访、问等形式全面了创建工作进展。每次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一致同意硕放成为“中国曲艺之乡”。2015年11月1日,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到基层”走进无锡新区惠民演出在新区科技交流中心广场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式授予硕放街道“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广场上几千名观众欢声雷动,大家陶醉在喜庆欢乐的场面中。

启示思考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对照“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的要求,硕放街道提出了:要让曲艺根植于群众之中并得以弘扬,要让曲艺文化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要让曲艺文化在提升一方百姓生活质量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指示文化宣传要面向基层,贴近百姓,服务群众,从身边的人和事来弘养正气,传播正能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把曲艺传承发展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村(居)社区年度目标考核中,激发干部对文化工作的热情。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来扶植曲艺文化的发展,对“无锡评曲”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设立“无锡评曲传承展示馆”用来进行评曲艺术知识普及教育;增设“曲艺演示室”为曲艺爱好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开设“大墙门书场”,邀请江、浙、沪评弹名家,每天为群众提供一流的视听服务。强有力的工作发展措施,精彩纷呈的活动安排,受到了群众的热捧和点赞。

二、创新工作机制打响曲艺文化品牌

硕放街道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发展和创新是制胜的关键。在文化体制、活动机制上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群众文化服务提供充分保障。重点突出在“三个重视”、“四个发展”上:“三个重视”:一是重视曲艺文化的传承,从资金上确保群众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文化艺术知识的普及,提升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酷爱;二是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定量考核指标,以社区为龙头,打造“一区一品”文化特色,营造街道曲艺文化的大环境;三是重视社会文化教育宣传,通过“月月广场文艺——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向群众传播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四个发展”:1.由培育文化特色家庭向组建众多业余团队发展;2.由传统评曲向多样性曲艺种类发展;3.由农村曲艺文化传播集中向城市社区发展传播;4.由传统的群众传承发展向学校青少年进行科学系统的艺术传承发展。街道曲艺文化得到快速、飞跃发展。一批曲艺文化特色家庭也应运而生。最为代表性的如:自成一体“无锡评曲”传唱人胡剑锋,自8岁跟随父亲学艺,在接触评曲艺术后,潜心钻研,在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一套独具自身风格的表演艺术,他唱身边的好人好事,传播文明礼仪新风,弘扬社会正气。精湛的表演艺术,甚得观众喜爱。而在他的传教下,带出了一批“无锡评曲”演唱表演爱好者。两个儿子经常和他同台演出,被群众誉为“评曲三兄弟”。

“政府引导、基层领导、企业搭台、群众唱戏”,为硕放曲艺文化提供了发展动力。浓烈的曲艺文化发展氛围,激励了一大批曲艺爱好者加入到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各村(居)、社区相继建立起曲艺文化队伍,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南星苑二社区的“曲艺社”自编自演了许多相声、小品、滑稽戏,节目分别在市、区街道文艺汇演中获奖。成为街道曲艺文化的排头兵;丽景佳苑社区以“廉政文化”为主题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评弹说唱《清官颂》《清廉颂》等,社区有上万人(次),接受了廉政文化教育,有8人加入了评弹演唱组,开始学习评弹演唱;吉祥社区的“姐妹快板组合”、睦邻中心“中老年说唱团”等队伍,自编自导节目,成为街道群众文化服务最具特色团队。街道文化站每年精心组织挑选优秀节目,深入到村(居)、社区开展“先进文化进村(居)、社区”演出活动,“月月广场文化活动”成为无锡新区特色文化品牌!至目前,常年活跃在江浙沪闽一线的硕放评弹演员有7人,堪称“七仙女”。以无锡评曲为特色,集相声、小品、快板、滑稽、三句半、地方戏曲为一体的曲艺文化表演队伍,在成建制的12个社区、1个中学、2所小学全面建成,常年参与舞台表演的的群众达300多人。

三、发挥主阵地作用,曲艺之花越开越盛

硕放经过多年的城镇化建设,涌入了近5万“新市民”,而作为当地传统文化,如何推广普及,让更多人熟悉、接受并受益于它,是街道政府需要在创建工作中考虑的重要问题。街道从2011年着力打造以文化中心为主阵地,社区、村(居)相结合的“十分钟文化服务国”,建立起文化中心为主轴,社区、村(居)、园区企业为辅助的曲艺文化服务网,文化中心内设立了“大墙门书场”、“戏曲文化教育室”、“戏曲、曲艺文化表演厅”,无锡评曲传承展示馆;丽景佳苑、淡金居委以及南河巷均设立了小型便民服务书场以及无锡评曲文化活动室,为曲艺文化爱好者进行学习交流、文化休闲娱乐表演提供了优质服务平台。大墙门书场年均供书达350场次、使群众享受到低价优质的便民服务(2元门票),全街道书场年听众达到8万人(次)。群众文化培训交流活动每年达100场(次),受教育培训人员达5000人(次)。在加强社区、村(居)、企业文化建设中,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发挥好指导、协调、统筹作用,使各单位间的群众文化资源得到了极大发挥,丰富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新市民的文化生活。设立的“曲艺文化”特色团队专项扶植资金,更是为曲艺文化建设发展注入了活力,相声《和谐的魅力》、评曲《空港是个好地方》、评弹《临危不惧火炼金、见义勇为高重国》、等许多曲艺作品分别在市、区文艺汇演中获奖,目前,街道内拥有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1人,1人担任无锡市曲艺家协会理事,5人担任无锡市曲艺家协会会员。

四、注重曲艺深度发展文化传承充满希望

硕放街道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成功经验,在于立足现实,抓基层打基础,着眼未来,抓建设谋发展,突出“乡土、乡景、乡里、乡亲、乡音、乡情、乡韵、乡味”。充分发挥曲艺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独特作用,把“创建曲艺之乡”视为一种荣誉,一种责任,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不断满足百姓求乐、求知、求富、求美的强烈愿望和新的期待。文化站联动社区、企业、部队、学校开展的文化宣传结对互动活动,每年达到近百场(次),经常邀请曲艺名家来街道内演出,让百姓们享受着一场场文化大餐,群众文化活动氛围空前。文化站办起了曲艺文化辅导班,学校办起了“曲艺传习班”,专家名师的指导,科学系统、专业的教育,无不为曲艺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在群众眼里,“中国曲艺之乡”不只是一个名称,它是一种文化标志,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希望。硕放以深厚的曲艺文化、历史积淀、强烈的创新传承工作举措,浓烈的曲艺文化发展环境,成为曲艺文化事业发展的沃土。

猜你喜欢
无锡曲艺街道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判赔百万!无锡格利姆乐器侵权案,国家严厉打击!
《曲艺泉城》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风居住的街道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