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眼中的《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

2016-02-22 14:35
曲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家艺术

深入生活曲随时代

陈亦兵

众所周知,“深入生活,曲随时代”这已是被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中国革命曲艺艺术和社会主义新中国新曲艺的繁荣证实了的艺术道路。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曲艺艺术之所以蒸蒸日上,无数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与表演,历经风风雨雨,汇聚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浩瀚之林,无不与此息息相关,相连相系。建国17年,改革开放37年至今被人们在记忆中传唱的无数曲艺精品,八届中国曲艺节、八届牡丹奖评选好戏连台,奖杯璀璨,“深入生活,曲随时代”铭刻着艺术家们一路辛劳,一路讴歌,一路坚贞,一路芬芳。

深入生活,关键在一个“深”字。1984年,我有了一次赴前线采风的机会,一猛子扎进了战争血与火的海洋般情感深处,在老山的五个多月里,我几乎走遍了前沿阵地,几次通过了生与死的封锁线,登上了每天落800发炮弹的钢铁116阵地和战士们共浴血同呼吸。记得那年大年三十,我在去主峰的泥泞路上,很远就看到了断壁上的一株桃树,听人们说这里的桃花开得早、开得大,但是只开花、不结果。诧异间来到跟前我震撼了,原来这棵树的每一朵花瓣都是战士们用蜡烛油熬制后粘上去的,这树已是早被炮火焚烧枯干的一株枯树。桃花开了,开在战士生命的顽强中,开在忠于祖国热爱生命的伟大情爱里。我,那天晚上含着泪,一夜写完了苏州评弹组曲《血桃花》六首词与颂白。天亮了,我念给战士们听,他们流泪了,我也流泪了,那是生命中最滚烫的泪。我带着评弹《血桃花》、相声《出征梦》、报告文学《战争不能没有女性》回到了后方,这些作品后来分别获得了大奖;带着对战争的体验,那年我还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话本《淮海大决战》,《曲艺》杂志一篇赞誉《血桃花》的文章唱出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最强音……

今年我已年过七旬。退休10年来,我没有停止过深入生活的脚步,紧贴着时代的脉搏,创作了许多曲艺作品。无论是反映汶川地震的评弹组曲《九歌·国殇》,还是反映部队生活的一台台专题作品,如《祖国兄弟兵》等等,无论是歌唱时代楷模赵亚夫的曲唱《中国梦·土地情》,还是数来宝《中国民航畅想曲》、苏州评弹《漫话新丝路》,还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枪杆诗《上刺刀》、小品《北上》《花怎么开》等等,生活激励着我,时代召唤着我,我暗下决心这支笔绝不搁下,抓住这人生晚期创作的机遇,扎根生活,紧随时代,努力攀登曲艺创作新的高峰。我对自己说:“夕阳扬鞭催,踏浪长歌行,深入生活中,曲随时代吟,不为浮尘遮望眼,山高人为峰。”

敬业奉献说唱百姓

叮当

“我从哪里来?”严格来讲,我是2000年开始系统学习曲艺的,师承四川谐剧表演艺术家沈伐先生和散打评书艺术家李泊清先生,至今已经有十五年了。因为曲艺是门传统艺术,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和作品是最能贴近老百姓、最贴近生活的;也有人认为曲艺是门草根艺术,因为其并不怎么受场地的限制,一个剧场、广场、工厂、社区、学校、军营、工地和田间地头都可以是我们表演的舞台。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巴中达州等革命老区,我几乎走遍了四川的21个地州、县市,走到哪里,都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欢乐和笑声。我是人民中的一员,我从观众中来,我要对自己从事的曲艺事业存敬畏之心,对我的观众存感恩之心。

“我要怎么做?”每年由省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和省曲协,以及曲艺团等单位组织的文化惠民演出不下一百场,我几乎是每场必到,甚至我自己贴油费、贴过路费都要赶到。对于演员来说,“舞台就如同战场,演员就像士兵,要讲奉献,要有那么一骨子‘敢拼的牺牲精神,才能在舞台上、艺术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可爱与伟大”。

“我要到哪里去?”2014年,我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事业又上一个台阶,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刚刚召开,习总书记号召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为人民说唱。很快我就参加了四川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并安排在同年12月22日冬至那天到革命老区巴中演出。那天,有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我们坐了一天的汽车,刚到演出现场,就有好几千名的巴中父老乡亲把我们围住,欢迎我们的到来;第二个没想到在开演前,省文联书记在讲话中,说出了当天是我生日的消息。当时我深感意外,更没想到的是现场几千名巴中父老乡亲自发地齐声喊道:“祝叮当生日快乐、生日快乐!”那天惠民演出非常成功,我也眼含热泪非常感动。当晚,有鲜花、有掌声,也有生日礼物,让我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生日。我想我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曲艺演员,演出节目给观众朋友、父老乡亲带去笑声和快乐,这些就是我应该做的,而观众回馈和给予我的就是最大的支持和激励。

在艺术上,我有师父的指导,在生活中,我要到群众中去,去拜他们为师,我要做“人民的开心果、人民的贴心人”。作为一个曲艺工作者,每次演出见到观众的笑容,听到观众的掌声,都会让我无比愉悦和快乐,这种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种荣誉是观众反馈给我的,这是彼此间快乐的传递,也是正能量的传播。

崇尚学习守正创新

李寅飞

关于《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中“崇尚学习”这一点,从政策层面而言,需要我们了解到各级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中与演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从产业链拓展角度来说,演员长期以来更多关注的是内容生产本身,也就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但是随着相声的逐步产业化,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进行营销推广、与剧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从内容经营拓展到剧场经营、与新媒体的平台对接。

具体到相声表演本身,一方面我们要学习的是相声本体的表演技法,马季先生曾经总结了二十余种“包袱”的构成手法,每一种“包袱”构成手法也都对应着一种表演技法,需要我们相声中涉及到的戏曲、曲艺门类如何更加韵味十足,涉及到人物塑造和表演的部分如何能更加传神到位,需要我们年轻演员向相声界的老前辈以及其他专业老师去学习。另一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想把相声这门口头文学表演好,也需要演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使语言更加精炼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谈到“守正创新”,我的理解是:在守正的前提下提倡创新。提及我所从事的相声艺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应该坚守的:比如作品的完整性,论述类作品的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叙述类作品的起承转合是否严谨,人物塑造是否鲜活丰满。除此之外,是否存在人物的跳入跳出,语言“包袱”运用是否娴熟,是否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标准,这都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坚守的一些相声基本原则。

而论及创新,我认为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首先是题材上的创新。借鉴传统架构和技巧,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符合当今审美诉求的作品;第二层创新是表演手法上的创新。通过舞台实践,我们需要承认当今的表演节奏比传统相声更快,过去的三番四抖现在需要两番三抖,过去需要捧哏解释的内容今天已经不需要了,同时戏剧表演、哑剧表演都在丰富相声的表现手法,就需要我们以语言为核心,合理的拓展表演范围,甚至是利用现代技术丰富舞台表现力;第三层是理念上的创新。如何利用相声去表达一个整体思想,内在的精神核心,把相声融合成一个整体——不仅仅有一个外在的“主题”,更在于提出一个精神的内涵。姜昆主席在做这样的整合,推出了一场相声秀,用多种形式,展现“姜昆‘说相声”。在当今相声的娱乐功能被片面放大化的环境下,这种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

师徒共进继承开拓

奇志

很幸运,我有一位好师父一一侯耀文。师父教徒有一特点,我站着他坐着,我说着他听着。一句一句地来,一遍一遍地抠,有些地方他认为不合适,就让我把这段掐了去。我创作表演了许多相声小品,如:《心累》《治感冒》《远亲不如近邻》《挑战主持人》《小保姆与小保安》以及我和我徒弟张伟的成名作《天路》,都是师父给“把的活儿”。

师父见多识广,对各门艺术都有所涉猎,他不自私、不守旧,他有经验、有理论。可惜,师父走早了,当徒弟们千呼万唤师父的时候,才明白师父的“父”,为什么是父亲的“父”!我们爱他,眷恋着他。

相声这门行当,复杂水深,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不是你学了些文艺理论、文艺作品,上了中戏就能说相声、写相声。师父常说,“相声这门艺术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这是一份苦差事,你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咱说相声的有几位能静下心来搞创作?能吃得苦、耐得性,学贯中西用在相声上面的?”我把这些话告诉徒弟们,我们的传承不光是会说几段传统相声,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不断开拓进取。

遵纪守法公平竞争

宋德全

《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的颁布是曲艺工作者艺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乎每一个曲艺人,关乎曲艺艺术的生存环境!更关乎曲艺事业良性健康的发展,担负起时代赋予给我们曲艺人的神圣使命!

《守则》第八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应该说是一条人人应该敬畏的红线和一条不得触碰的道德底线。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职责,作为曲艺工作者应当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守则》规范我们,要用法制的思维和法制的方式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用法制的思维开展曲艺工作,从而确保曲艺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守则》还规定,要端正艺术观念和艺术态度。正确对待评奖办节和展演展示中的奖项和名次,既看作品也重人品,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累,不为虚名所绊,坚决反对吃请托送、索拿卡要等不正之风。这些规定点中了当前曲艺生存现状的一些急需关注和应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曲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是每个曲艺工作者的良知,呵护创造一个良好的曲艺生存发展氛围是每个曲艺工作者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出人出书走正路,风清气正人人奋发努力向上”的新局面。

德艺蒹修担当使命

戴志诚

“德艺双馨”是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和毕生追求,在实践中必须做到“德艺兼修”,我认为艺术家的德包括艺德、道德和人格修养。

我从15岁进入天津市曲艺团开始从艺到走上专业的相声之路,刚开始只是出于对相声的一种喜爱和谋生的一种技能。最早也就是练习基本功,学习一些相声表演的基本技巧和传统的相声段子,不太懂什么“德艺兼修”,更谈不上追求“德艺双馨”。后来,在与许多老艺术家接触和学习中,慢慢地感受到应该如何做人,领会到如何作艺,像马三立、郭荣启等老一辈艺术家对待我们这些刚刚从事相声艺术的学生,他们都能把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艺术才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年轻人,没有门第观念,有的是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好的艺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家的艺德决定他创作的成就和作品的境界。马三立、侯宝林大师的作品之所以能传世,马季先生、姜昆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艺德是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爱戴的,他们的艺德和人格修养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艺术家要有天赋,但也要有后天的刻苦和勤奋,要向生活学习,从人民大众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来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艺术家的成就,在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于独到的艺术审美和出色的人格修为。

作为一名曲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努力攀登道德高峰和艺术高峰,用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作品,为自身留清名,为曲艺留清名。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家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