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旺 殷浩 张璇 汪平 奚佩柔
【摘 要】创新团队的创新机制研究一直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基于跨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更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后备军,他们的创新力量和创新机制将深远影响国家和社会今后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广泛查阅文献以及实践调研,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与演绎归纳来研究他们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而从文化、激励、结构和制度四个层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实现对创新机制的理论完善,启发并实践应用于高校等科研单位予其以借鉴意义。
【关键词】跨学科;大学生团队;创新;治理对策
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创新机制是团队的个体因素在已有的情景环境下,基于知识共享的互动交流进而作用于客体因素,从而促进资源的整合、已有知识的突破、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及团队文化的塑造和进步,最终实现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及高效率创新机制的形成。以下将对这个创新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
1 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现状
1.1 创新要素分散,缺乏有机整合
在协同创新机制当中,创新要素是机制作用的最基础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包括跨学科的人才、协同创新的“社区文化”和联系纽带、支持协同创新的有形资源、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以及目前的发展纵深等等。这些直接或者间接要素都是影响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的重要因子,然而这些因素大多都是独立存在,缺乏系统有效的整合,很多的资源利用率极低甚至遭到了大量浪费,使得创新要素丧失了本有的活力。
1.2 创新壁垒较多,限制创新发展
大量的创新壁垒存在于创新要素之间,例如,文化认同差异、学科交叉复杂、共同价值认可不统一、人财物资源的不协调、信息流的不畅通以及其他时空要素造成的不可抗因素等都阻碍了各个要素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要素反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机制运作的效率,从而抑制了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堆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1.3 低共享低创新现象普遍存在
协同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然而此种知识共享在大学生创新团队尤其是跨学科的创新团队发生的频率以及深度目前仍然较为尴尬,极易出现个人各自负责单一领域、各自为战的局面,这就导致了主体创新行为发生的准备条件的缺乏,抑制了创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造成创新度低以及创新面较为单一的现状。
2 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创新机制的系统分析
2.1 协同创新的要素分析
协同创新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以及情景要素。
主体要素包括大学生的创新意愿、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等。创新意愿决定了创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创新意愿强的大学生更加希望通过创新来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激励,自我效能的作用力影响更大,从而更容易刺激学生发生创新行为;创新能力决定了创新成果的高度,创新能力包括横向创新能力和纵向创新能力,横向能力即指在宽领域多层次实现多学科的整合创新,纵向能力即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以多种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实践工具深入发展,实现该领域的深层次突破;创新动机则决定了创新行为发生的持久性,创新动机本身具有阶段性,为了某一特定短期目标而开展的创新可能会使得创新的持续时间较短,然而具有长期性质诸如自我价值认可或理想抱负的实现等动机则会让创新行为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客体要素包括创新客体的复杂程度、收益性以及创新技术的易用性等。创新客体的复杂度决定了进行创新行为所要付出的必要成本,创新客体越复杂需要的资源支持越多,从事相关创新研究的团队数量相应会缩减。创新成果本身所具有的收益性以及实现的价值决定了创新主体发生创新行为的意愿以及资源的支持力度,可预见的收益性越高则创新的支撑资源就会越到位,创新意愿亦会越强烈;创新技术使用的难易程度又影响了创新行为开展的进度以及创新主体的数量规模,创新技术越难应用或者缺乏便捷性,则创新行为的开展将更具挑战性。
情景要素包括创新的文化氛围、团队结构以及激励制度等。团队成员的创新氛围(低沉的氛围和活跃的氛围)和内部结构(包括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结构)以及激励制度(团队内部激励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外部激励)构成了创新主体对客体实施创新行为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2.2 协同创新的机制分析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协同创新机制是由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三个部分构成的,然而创新机制的形成并不是三种要素形而上学机械式的简单叠加,他们需要系统地整合,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通过现有文献成果的整理以及半结构的访谈调查,笔者认为协同创新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即协同创新行为的发生阶段、跨学科大学生团队创新机制运作阶段以及协同创新运作模式和运作优势的固化阶段。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循环往复,不断实现创新机制的更新与升级。第一阶段需要主体因素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以及受刺激于外部的激励而开展;第二阶段更加依赖与情境因素的维系以及受到客体因素的极大影响;第三阶段则在于前两个阶段各个因素进行不断的磨合与反应,将潜移默化形成的创新体系沉淀与保留,进行反思与改进并重新进入第一阶段开始新的体系更正与完善的进程。
3 跨学科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治理对策
分析,我们应该从创新机制的各个要素主体出发,渗透作用与协同创新机制的三个阶段,进而提出以下三项促进跨学科团队创新机制的高效运作。
3.1 文化氛围的构造
文化无论对科技新还是人文创新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因此从高校层面,应该培育尊重创新的文化理念,塑造创新人才的文化形象,养成处处创新的文化习惯,达成创新是根本的文化共识,形成创新光荣的文化气质。从跨学科的大学生团队层面,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养成创新竞争的意识,促进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形成整体的创新意识,最终将意识形态的创新信念装变为创新的不竭动力。
3.2 团队结构的调整
团队结构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跨学科的大学生团队,不仅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差异,个体性格的差异显现的更加明显(因为他们在此阶段个性张扬最为彻底)。因此在团队内部,应该基于团队所研究的项目课题的特点,选择所需要的具备相应知识结构并且能够激发团队活力利于构造创新氛围的团队成员,并且可以据此作出相应的利好调整。
3.3 制度设计的保障
制度设计包括团队创新的内部激励制度以及团队创新成果的外部保护制度。大学生团队需要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激励制度从而激发出团队成员的创新意愿,同时应积极保护创新成果,这需要高校积极引导并且制定出相关制度来保证学生后续创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楠]